分享

(1)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蓝色的海星40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2015-01-09 13:11:40)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1.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2.第三展厅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3.


第三展厅  天地不绝
  展厅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幽暗的灯光、垂降的纱网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的璀璨与神奇,也是古蜀宏大宗教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
  入口用铁纱网和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引领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尽头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响起的是金沙古老的乐器石罄的声音,传递着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神圣。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4.时空隧道


铜立人
  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脚下的插件高4.99厘米,重641克,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颇为相似,但这两个青铜人的身高却相去甚远。立人身着长袍,双臂呈环抱状姿势,神情威严肃穆。头戴的太阳形冠周缘有十三道旋转状的弧形冠饰,疑似太阳光芒。
  铜人空握的手型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完全一致,反映出了两个遗址有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或宗教仪式规范以及两个遗址间的传承关系。铜立人像当属巫师做法形象。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5.青铜立人及脚下插件


象牙
  金沙遗址出土了成吨的象牙,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惊人发现。较完整的象牙100多根,最大的一根长达1.85米!远远超过当今的亚洲象最长的象牙也就1米的记录。可以推想当时大象的体量。这些象牙是古代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祭献之物。有些象牙整条地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的被切成片状;还有加工成圆柱棍状,这可能出于宗教祭祀的不同需要。
  象牙的横截面有年轮状的纹,和人的牙齿一样,表面的釉质是最重要的保护层。之前发现的象牙大部分已成为化石,而金沙这些象牙却没有成为化石,堪称奇迹。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6.


  金沙出土的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从埋藏情况看,每次祭祀活动使用象牙的数量和方式都不相同。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7.整条象牙和牙尖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8.切成圆饼状的象牙上的年轮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09.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0.作为祭祀礼器的石壁,最大的直径84厘米。右上为石饼



  石跪坐人像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基本都是被绑着的男子裸体跪像。脸形方正高颧骨高鼻梁大鼻头,嘴上还涂有硃砂,耳朵上有很大的穿孔,双手被绳索反绑在身后,双膝跪地,臀部坐于脚后跟上。最奇特的是发式----头顶的头发从中间向左右分开,两侧基本剃平,脑后的头发又被梳成两股长长的辫子,直垂腰间。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1.石跪坐人像正面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2.右面是石跪坐人像背面,可以看出脑后的发辫


  石蛇身躯盘曲,巨口内涂鲜红朱砂,头部用红色的朱砂与黑色涂料描出眼圈。有呼之欲出令人恐惧之感。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3.石蛇


   石虎昂首虎口大张,五官、胡须上都涂有鲜红的朱砂,神情逼真。作为“百兽之王”老是所有远古先民的共同崇拜物。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4.石虎


金器  铜器
  黄金自古即使人们最珍爱的物品之一,被视为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金沙出土金器200多件,就数量与种类而言,是中国同时期发现之最。
  青铜器是古人宗教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礼仪用品。金沙出土青铜器1200多件,多为小型器物。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5.青铜鸟和铜戈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6.青铜兽耳和青铜眼形器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7.兽首铜饰件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8.龙形铜器和铜虎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19.眼睛形铜器和螺形铜器


立体铜饰件
  祭祀区里出土了许多小型铜器,它们大多不能单独成器,可能是一些大型铜礼器上的立体附件。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0.铜铃  铜挂饰,此为悬挂形器物,有可能是神树上的挂饰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1.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2.金盒


    这些金器,也有三星堆的影子啊!这个金器,应该是贴附在其它器物上的。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3.人面形金器


   蛙形金器的形状是金沙遗址金器中所独有的。或许和古代的祈雨有关呢。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4.蛙形金器


三角形金器
  长25厘米,最宽7.2厘米,厚0.02厘米。是我国出土金器中的新品种,没有参考对比的资料,功用目前也不清楚。推测该器可能是包裹或镶贴在与此器外形相同的其它器物上用。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5.三角形金器,也很像人的衣领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6.金箔残片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7.金箔残片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8.眼睛形金器


喇叭形金器
  直径11.62厘米,顶径1.12厘米,高4.81厘米,厚0.02厘米,重51克。器物底面为圆形,立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形,可能属于装饰形器物。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29.圆形带喇叭嘴金器


“几”字形金器
  此器为先秦金器品种中的新形制,目前还没找到可与之对比的相同器物。从器身保留的铜锈推测该器应该是包裹在青铜器上使用的。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0.“几”字形金器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1.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2.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2a.无文字的龟背甲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3.


  占卜是古代祭典中的重要仪式。一般选用龟腹甲,用钻、凿的方式在龟甲的一面钻孔,然后烧烤,根据另一面出现的裂纹来卜问吉凶。在祭祀区的西部出土了19片卜甲。其中最大的一件卜甲长46.4厘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卜甲之一。
  我国中原商周时期都盛行根据龟甲裂纹判断要卜问事情的吉,并刻字记录之,这就是“甲骨文”。但金沙、三星堆的甲骨上却都没有发现文字。在三星堆、金沙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里却没有文字,的确令人不解。也许,这一谜底还有待时日来揭开?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4.钻孔的龟甲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5.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6.石跪坐人像,这两件石像摆放在祭祀区,显然和祭品有关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7.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8.绿松石珠串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39.漂亮的绿松石,它是和铜矿共生的。所以有开铜矿比开金矿值的一说


   玉琮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中有一孔相通,意表“贯通天地”,是古代社会象征精神信仰与政治权利的神圣之物。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40.玉琮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41.玉戈,戈是钩杀敌人的兵器。玉戈则脱离实际功用,演变为礼制活动中具象征意义的仪仗用器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42.玉钺、玉剑和玉刀也都成为礼仪器物



成都,沉睡了三千年迷雾重重的金沙遗址(三)
43.第三展厅





     文字说明系根据该馆网上介绍资料和现场解说员讲解词整理。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