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产业体系推荐成功养殖实例,值得研究

 tssenpujgg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近两年,本刊记者持续走访跟踪全国对虾主产区养殖状况,大多数地区收成率低迷,但个别区域低密度鱼虾混养却屡屡成功,连续多 年养殖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当前虾价高企,低密度鱼虾混养虽说产量不高,但效益却稳定,相对这两年某些颗粒无收的对虾精养模式来说,算是大放异彩。

  今天,宝典君为大家介绍三个由国家虾产业体系推荐的成功养殖模式,供大家研究参考。(《农财宝典》-新渔网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模式一:对虾+草鱼+胡子鲶——  

  对虾平均亩产800-1000斤

  电白冠利达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利达)位于茂名市电白 区岭门镇海边,由过去的国营盐场改造而来,占地 7000 多亩,共有 600 余口虾塘。从 2011 年开始,该公司与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展开合作, 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摸索,获得了较为成熟的对虾养殖生态防控方案,目 前已在该公司的生产中全面应用。

  据了解,冠利达采取的养殖模式有三种:对虾混养胡子鲶、对虾混养草鱼、对虾混养草鱼和胡子鲶。“根据目前的效果来看,对虾混养草鱼和胡子鲶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冠利达某生产区张区长告诉《农财宝典》记者。

  冠利达的虾塘都是 5-6 亩左右,每年 5 月,在做好消毒、调水的工作后,开始放入 0.8-1 公分规格的一代苗,放苗密度 5-6 万尾 / 亩;在放虾苗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具体根据天气、水质、鱼苗供应情况而定),再投入鱼苗。

  如果是草鱼和胡子鲶都放, 一般有两种方案,分别是30-50 尾 / 亩胡子鲶(0.8-1 斤规格)搭配 10-20 尾 / 亩草鱼(1 斤规格)和30-50 尾 / 亩草鱼(1 斤规格) 搭配10-30 尾 / 亩胡子鲶(0.8-1 斤规格)。如果是单独混养草鱼,则购买 1 斤规格的草鱼,每亩投放 50-60 尾;单独混养胡子鲶的话, 就选择 0.7-0.8 斤重的胡子鲶,每亩投放 40-50 尾。

  5 月放苗时,第一造约使用 50% 的虾塘养殖,收获以后,再把标粗后的种苗分散,所有的塘都用于生产。一般来说,由于要赶时间放第二造,所以第一造虾到时间差不多就要收获,第二造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尽量往后期养,一来是时间越靠近年底、虾价越高,二来是争取养大规格虾,利润相对丰厚。一般情况下,冠利达对虾养殖亩产在 800-1000 斤范围。

  “对于生态防控,现在还有很多误解。”虾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试验站站长、冠利达公司总经理助理余招龙分析,首先,生态防控模式养虾,同样也会发病,只是发病率、传播速度和死亡速度都比较低,冠利达每年也会有一些虾塘发病,而且还有个别控制不住要卖虾,但总体来看,生态防控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其次,生态防控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病情,而不是治病,虾如果出了问题,还是要从水质、底质、虾的调理治疗等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三,放了鱼不是万事大吉,日常的管理一样不能松懈。“我们现在对虾塘日常管理,不管条款还是标准,和以前精养时是一样的。”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就当前来看,冠利达整一套模式是不错的。利用草鱼和胡子鲶混养对虾,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方案。草鱼和胡子鲶都是非常常见的品种,根据积累成熟的案例数据,利于成功经验的推广。

  冠利达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该公司有很多养殖塘,咸水、淡水的养殖方式都有成熟的经验。另外,该公司目前还在建设车间, 尝试探索生态防控在工厂化养殖的应用,在现今很有价值。

  模式二:对虾+海水鱼——  

  成功率可达八成

  近两年,海南的养虾成功率仅 3 成左右,养户无一不慨叹“虾越来越难养”。然而,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南疆”)的1200亩高位池水面,采取鱼虾混养模式,成功率却高达 8 成左右,且相当稳定。

  据了解,南疆养殖日本对虾投苗5-6万尾/亩,亩产达600-800 斤,效益达 3-4 万元 / 亩;投放斑节对虾5-7万尾/亩,亩产 800- 1200斤,效益达 2-3万元/亩;投放南美白白对虾 8-10 万尾/亩,亩产1500-2000斤,效益达1.5-2万元/亩。

  混养鱼种有诀窍,合理搭配意味着成功一半。据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军介绍,南疆采用了对虾混养蓝子鱼、军曹鱼、青斑的模式。为何选用这三个品种,李义军解释,蓝子鱼属杂食性,偏向摄食大型藻类,正好可以刮食底栖藻类,比如常见的青苔。 青斑鱼在海南地区养殖资源非常丰富,苗种易获得,能吞食病虾、死虾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断病害传播。而军曹鱼游动速度快,除了 捕食病虾死虾外,还可以起到“鲶鱼效应”提高虾的活力,只要混养比例和规格与之匹配的话,能实现鱼虾和谐共养。

  该养殖模式关键是在鱼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密度和规格上。一般篮子鱼在肥好水后立即投放,规格为 2-3cm,通过摄食老化的藻类和游动搅水,保持水体的活力。投放数量视对虾的养殖品种和密度略有差异,混养日本对虾每亩投放篮子鱼 70-100 尾。混 养斑节对虾每亩投放篮子鱼 50-70 尾。青斑鱼投放规格为 10cm 左右,每亩投放数量 10-30 尾,军曹鱼的投放规格则为 20cm 左右, 密度为 5-10 尾 / 亩,这两种鱼习性凶猛,要等到虾苗规格长到 3-4cm 才能投放,否则会残食虾苗造成减产。

  饲料支出占养虾成本的大头,也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历来备受养户所关心。据南疆多年来饵料投喂实验,数据跟踪 监测得出投苗前 20 天应固定投料量。其中投苗后第二天南美白对虾每天投喂量 0.1kg/ 万尾、斑节对虾 0.05kg/ 万尾、日本对虾 0.05kg/ 万尾,在该基础上南美白对虾每天增加 0.02kg/ 万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则每天均增加 0.01kg/ 万尾,直到 10 日龄。此后, 以 5-6 天为周期,加料幅度约 0.02—0.03kg/ 万尾。具体投喂量要参照水质指标、对虾肠道内含物以及气候变化灵活调整。

  不同种类的虾,生态习性不一,投料也大为不同。日本对虾白天喜钻沙,基本不吃料,等到日落时水体溶氧最高的时候,虾 食欲大增,第一餐应加大投喂量占到全天投喂量的 50%,此后 2 餐均匀投喂。斑节对虾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投喂量占到全天 的 60-70%,南美白对虾则白天投喂量达到 80%。建议在虾塘中间也设置一个虾罾,既可观察虾吃料情况,也能检查是否有死虾,因为一般病虾弱虾都会集聚在池塘中央。

  模式三:对虾+罗非鱼——  

  亩利润1万元以上

  吴满泰从事养虾养殖十余年,30 亩养殖水面,8口塘,每口塘面积 3-4 亩,养殖水体盐度 0-8 格,该养殖场是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防城港综合试验站养殖示范点。

  近几年,当地对虾养成率较低,他 2011 年正式开始尝试效益更稳定的鱼虾混养,每造对虾平均亩产量 1000 斤左右,罗非鱼亩产量 400-500斤,平均亩利润 1万元以上。

  在确养殖成功率得到保障后,吴满泰开始探索鱼虾混养效益的最大化,大多数以养虾为主的鱼虾混养模式并不会专门给鱼投料, 但吴满泰却选择一开始就给罗非鱼投料。虾苗投苗后10天左右,他开始投放罗非鱼苗,密度 500尾/亩,其做法是在虾料投喂前 半个小时投喂罗非鱼膨化料,罗非料比虾料便宜,在保障罗非鱼生长速度前提下,减少虾料投喂量,节省养殖成本。清塘后,罗非鱼可达8两左右规格,价格约5元/斤,亩产量400-500斤,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在此基础上,吴满泰有时会选择继续把混养 罗非鱼养成更大规格,瞄准当地菜市场,价格高,效益更好。

  当然,鱼虾混养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对虾,吴满泰一般是每年5月初开始投苗,密度 4-5 万尾/亩,中秋节前收虾,养 20支/斤左右的大规格虾,亩产量1000斤左右,成活率约 70%,效益可观。

  吴满泰是土塘养殖,养殖过程中要不定期补水,其养殖场拥有一口 3 亩左右大小的蓄水池,水深 1.5 米左右,比较特别的是, 他在蓄水池中投放 3 万多尾罗非鱼苗进行标粗。“标苗过程既在养水,把有活力的水抽到养殖池,其养殖生态更稳定。”吴表示, 把外面的水抽到蓄水池后,常规水处理不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

  标粗的罗非鱼苗用于何处?据吴满泰介绍,当地第二造虾比第一造虾难养,为降低养殖风险,其每年第二造养殖一般是以养罗非鱼为主,投放经过标粗的罗非鱼苗 500-1000 尾/亩,虾苗1-2 万尾/亩,看虾苗存活情况投喂虾料。

  有业内人士认为,吴满泰的养殖模式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鱼虾混养,鱼虾兼顾:既有正常的白对虾养殖,又有正常的罗非鱼养殖,保证了养殖的收益稳定性,规避了养虾的大风险;另外罗非鱼是杂食性品种,对于虾塘的底质和水质有很大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第二批次增加罗非鱼的投苗量,可以更彻底地清洁塘底,第二年的对虾养殖更顺利些,相当于鱼虾的轮养模式,比连续多年养殖对虾的塘具备更高的对虾养殖成功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