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学报主编:破五唯的精神很好,但有三个问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徐润秋nlxepzt1 2022-05-3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就教育评价出台的纲领性文件,此文件的核心与关键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明确把改革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写入了文件,可简单总结为破五唯。破五唯的精神很好,目前学术评价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三个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破五唯不是不要学术评价,更不是不要学术创新

绝对的学术评价(五唯)不对,但学术评价却是客观需要,比如单位职称评审,不可能不依据“五唯”;管理部门资金利益分配,尤其是各种基金的分配,不“五唯”,那“唯啥”? 在目前,破固然重要,立更重要,但现在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现实中“五唯”的指挥棒并没有放下来:“985”“211”“双一流”都是经过学术评价产生的,而评价的标准基本仍是“五唯”,每年的学科评估及各单位职称评定等便是明证。另外不可思议的是,一边反“五唯”,另一边各种帽子工程仍在继续进行,让人无所适从。我认为,学术创新需要激励,而激励就需要标准,所以破“五唯”在短时期内只能是一个口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委专门就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发表文件,对学术期刊来说是最近20年的大事。此文件中的表述更加科学、明确,比如说“反对'唯论文’和论文'SCI 至上’等不良倾向,避免 SSCI、CSSCI 等引文数据使用中的绝对化,鼓励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尤其是“本科生、研究生申请学位和毕业考核不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简单挂钩”,更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文件规定是一回事,怎么做却是另一回事。因此,需要提出的是,不管你破不破“五唯”,创新都是 高校教师之必需,更是研究人员的天职。在高校中,一个不能创新、不能撰写论文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编辑也是如此,一个不能做科研的编辑,也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

(二)学术评价机构与学术期刊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也有专门的论述,这在以前的文件中是很少见的,可见期刊评价已经成为目前学术评价的一个核心问题。文件说:“改进完善学术评价体系, 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坚持分类评价和多元评价,完善同行评价、定性评价,防止过度使用基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学术期刊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行业标准,加强对'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引导规范。”这个文件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说清了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的关系,也是第一次说清楚了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与自然科学期刊评价的区别。

目前学术界及管理部门对学术评价的批评多,肯定少,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最近一二十年学术评价机构对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的确越来越大,应该批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看到有的学术评价机构在与学者及管理部门的交涉及交流中,客观上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正向作用。因此,我提出两点看法: 

其一,对学术评价机构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在“破五唯”的大背景下,目前学术评价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在一些人看来,似乎目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评价机构导致的。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学术评价机构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需求和选择的结果。当前学术评价走向极端,实际与学术评价机构关系不大,而是管理部门对评价机构数据使用不当并推波助澜的结果,“评价变得越来越强势,而与学术研究则渐行渐远 ……评价机构正是通过行政权力部门的授权,或者其评价结果为行政权力部门采信,才变得如此强势, 才具备了对学界发号施令的权威,堪比狐假虎威”。正是不当的行政管理,不当的科研奖励措施,才导致出现极端的学术评价,而管理部门不认真反省,却又将板子打向了评价机构,这是不公平的。公众对学术评价机构的评价,多为人云亦云,很多人并不太懂学术评价的机理和真正作用。当然,有的学术评价机构热衷于排行榜,或完全依赖数据,也是需要认真反省的。

其二,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处于枢纽地位。

论文是学术评价的核心,是学者学术创新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职称评定、学校排名等评价中,论文的权重可能最大;而论文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取决于杂志“级别”的高低,从这个角度讲,存在“以刊评文”的合理性,如李剑鸣指出的:“对于'以刊评文’的合理性,我们也不宜简单地否定。经过学术界许多年的共同努力,某些刊物取得了公认的声誉,其审稿、用稿、编校、版式、传播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都有高出同类刊物的地方。由于其地位特殊,声望较高,在这样的刊物发表文章,自然就比较难得;所发表的文章获得更高的评价,也就不是毫无道理的。”因此,学术评价表面上是论文评价,其本质却是期刊评价。正因为如此,各评价机构的核心工作或主营业务其实就是评价学术期刊。三大机构无不如此。对此,朱剑有过科学论证:

评价机构并非一无是处。多年来,评价机构实际上充当了两种角色,其一是评价数据的采集者和挖掘者;其二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运算的评价者,后一角色是对学术共同体的取代,明显越界了, 因其不具备各学科专业分析能力,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合适的评价主体。但前一个角色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他们二三十年来创造的最大价值不是期刊排行榜,而是他们挖掘或掌握的大量评价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和科研管理都是可以有独到作用的……在清理'四唯’'五唯’的高压下,正是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使制作'三大核心’的评价机构不致轰然倒塌,而且在未来学术评价机制重建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真正有影响的评价机构的核心工作,一定是要对期刊的各种数据进行精确计量,而衡量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或核心数据无疑就是影响因子。就三大机构的评价指标来说,目前基本以影响因子为依据、且有自己完整数据库的评价机构只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来源期刊”,其他两家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有一定的随意性。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影响因子的巨大差异,最近几次颁布的“来源期刊”采取了很多改进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即分学科评价,尤其是对综合性学报也进行分类评价。比如将主发社科论文的几家农业大学学报归为社科类,而把《文史哲》《清华大学学报》等归为人文类,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更为科学合理。在目前的条件下,学术评价以定量为主,辅以定性,可能是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但绝不能倒过来:以定性为主,辅以定量。

 “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最初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指导图书馆和读者订刊,这个作用现在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了;二是期刊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改进自己的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期刊并没有很好利用或根本不知道利用相关数据。就此而言,学术评价机构实际是单纯的期刊文献计量机构,他们客观上是担不起“学术评价”重任的,学术评价的任务只能由学术共同体来完成(否则,就不需要编辑、匿名评审了)。他们从文献计量机构摇身一变成为目前的评价机构,从为期刊和读者服务变成期刊和读者的上帝,也是社会各种力量助推的结果,并非他们的初衷。而今,多数机构现在索性以学术评价为己任,热衷于搞排行榜,且高高在上,客观上是学术评价“异化”的典型表现。

总之,目前学术评价的恶名是管理部门的指挥棒(如各种帽子)乱舞与评价机构乱作为(如排行榜)两股力量助推所导致的结果。

(三)学术评价对学术期刊是把双刃剑

正如笔者上面说,如果恰当使用评价机构的数据,那么这些机构对学术研究及学术期刊就有正向作用,否则就有负面作用。就学术期刊而言,目前这些评价机构的作用同样体现为两面:一方面,学术评价使期刊竞争意识、规范意识大大增强,客观上促进了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唯数据、指标导向及管理部门的使用不当,又导致期刊的恶性竞争,如个别期刊制造假数据,某些学术期刊故意减少发文量,或故意拒发人文学科文章,不再发书评简讯等,这些功利化导向导致目前的很多学术期刊更加面目可憎。

在目前“破五唯”大形势下,学术评价对学术期刊是双刃剑。破“唯论文”,尤其是废除了硕博发表论文的要求,的确减少了期刊发稿压力,但同时可能会导致论文数量急剧减少,这对中小期刊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硕博研究生取消了发文要求,并不等于放松了培养标准,因此,怎样考核及促进硕博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综上,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特别认真对待,“从评价体系重建的角度来看,清理'四唯’'五唯’和破除'SCI至上’都还只是'破’ ,破了之后,拿什么来取而代之呢?从几部委的文件来看,取而代之的是:分类评价、同行评议、代表作评价。其实质都是回归同行评价, 即学术共同体的评价。”而居于枢纽位置的学术期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