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0后来讲,成长过程中,“网瘾”话题几乎是老生常谈了。 到了今天,我们似乎已经为“网瘾”正名了:互联网成了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帮手……但也有人说,当年说“网瘾是病”的人群,不仅老了,也缠上了手机和互联网。 地铁上、公交上,大妈大叔们开着扬声器看视频、刷手机,人们似乎发现,“上瘾”的东西还在,只不过不再是单单的“网络成瘾”了。 ![]() 从电子游戏,到智能手机,“瘾”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是“瘾”还在。 尤其是疫情三年的网课生涯里,无数的父母已经这些“瘾”的问题和孩子吵架,或者是在互联网社区里提问求解决方法: 居家网络离不开iPad,会导致孩子电子产品成瘾吗? 隔离在家上网课,使用屏幕时间自然会增多,家长对孩子使用屏幕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青少年会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并导致成瘾吗? …… ![]() 归根到底,“成瘾”的行为会让我们觉得失控,似乎身体或者意识会被“瘾”带着走。 它影响着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很容易沉迷在虚幻世界里。 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大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5%; ![]() 中学生中有95.3%曾使用手机; ![]() 其中12.9%的学生表示手机离开身边会感觉焦虑、烦躁、孤独、易怒。 究竟如何看待青少年“成瘾”行为?到底是不是病?我们要如何预防和解决? 学习媒介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意味着什么? 精神科医生权威解读什么是电子产品成瘾?成瘾的界限在哪? 资深心理咨询师如何看待青少年日益增多的屏幕使用时间? 本周 6月2日 晚7:30 泊恩“医咨说”直播间 资深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专家探讨真实案例,聊聊他们眼中的青少年在电子产品使用背后的亲子关系,通过关系的表现来看待网瘾的“前世今生”。 ![]() 29年从业 国家应激救援队心理组授课专家 原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研究所所长 原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泊恩循证医事委员会认证医师 擅长领域: 精神科领域:抑郁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焦虑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创伤和应激相关的障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喂食与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以系统式家庭治疗为主的短程心理咨询:通过家庭方式干预调整婚姻恋爱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问题、从而干预自残、自杀等不良行为。 ![]() 泊恩广州门诊院长,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委员 擅长领域: 各类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心理干预,主攻青少年人群常见情绪问题、品行障碍、学业问题、家庭教育、成瘾问题的干预,成人情绪障碍、婚恋困扰、社会适应问题。 策划制作 首发于:泊恩心理公众号丨编辑:叶叶 策划:品牌部丨 监制:泊恩医事委员会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市汉坤(深圳)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点个“在看”再走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