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坚持系统谋划、规范制度、建立标准、项目化推进、信息化支撑,以“达标、升级、扩面”为有力抓手,扎实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 系统谋划,建立“最强党支部”创建长效机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方案》,采取先易后难、先进引领后进的方式,确保此项工作安排合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建立县委常委和处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全县11名常委和13名县处级领导定期深入联系点开展加强党的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努力把党建工作联系点打造成“最强党支部”示范点,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建立“最强党支部”申报县级联审机制。对于年底计划命名为县级“最强党支部”的各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由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公、检、法、司,信访,审计,税务,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健全制度,规范“最强党支部”创建长效机制。规范细化全县“最强党支部”创建细则,着重从考评管理、评选标准、日常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评办法,力求做到创建有标准、评价有标尺、考核有办法。强化组织实施和领导责任。要求各党(工)委把“最强党支部”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派员参加、随机抽查、日常调研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督导和检查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调度,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完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创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中。 建立标准,充分发挥“最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县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把“最强党支部”建设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市域社会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抓“最强党支部”建设与各项重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和理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调整党员人数超出或者明显低于有关规定的“大党支部”或“小党委”,及时清除“空壳”党支部、“僵尸企业”党支部。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薄弱环节,非公党工委牵头,逐个研究、分类施策,努力提升“两个覆盖”水平。结合村党组织“星级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班子建设、综合业绩、群众满意度、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使用达标率、“三务”公开、扫黑除恶等具体标准,严格对标开展创建评比,确保“最强党支部”建设经得起检验。 项目化建设,推动“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落地见效。把“最强党支部”建设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专项整治、国有企业党组织“四强四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双强六好”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六个好”、机关党建“灯下黑”专项整治、公立医院党支部“三好一满意”等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各领域党组织“最强党支部”建设有据可依。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有序推荐。组织部门及时跟进,通过定期调度、“四不两直”等方式指导督办;各乡镇党委、机关党(工委)负责具体指导,通过定期研究讨论、实地查看、提供经费保障等方式,推进各基层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 信息支撑,营造“最强党支部”建设浓厚氛围。依托学习强国、组工在线、活力清水河、党群连心桥、融媒体中心等平台,立足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全面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和服务群众活动,大力宣传“最强党支部”创建典型案例,把一个个亮点“连点成线”,推动最强党支部建设走深走实,打造全县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梁婧姝:呼和浩特日报社;吕喜燕 潘磊:清水河县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