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是【朱小鹿】第104期真实人物故事
有将近7万条生命在这场地震中陨落,还有37万人受伤,1.8万人失踪。那年,年仅8岁的我身处四川遂宁,离汶川仅200多公里,无法在这场灾难中置身事外。24小时不敢睡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再次被地震袭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成了我生命长河里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没有靠读书改变命运,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我曾在工厂上班,后来骑着电瓶车去回收旧衣服,皮肤被晒得黢黑,热到中暑。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孩子心底播种的爱与信任,会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离汶川有200多公里。我还没来得及长大,父母就分开了,然后他们双双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从我生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只和我亲生母亲见过3次面。而我父亲,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我8岁,他才回家,我们终于见到第一面。所以,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对我没有任何一点帮助。还有我姑妈,她不但在经济上帮助我,还充当着我父母的角色。 我那种做生意的意识,肯吃苦的精神,或许就是和成长经历有关。因为我生活开支全部都是爷爷、奶奶,还有姑妈出,我想勤工俭学,就开始做小生意。上午,我出去卖成都商报等各种传统报纸,下午,我就在家里写作业。每天,我能卖出去三四十份报纸,挣二、三十块钱,有时还不止。因为有的人看我好小,好能干,就会给我们五块钱拿一份报纸,直接不让我找钱。那时才零几年,物价还没这么高,我能挣几十、上百块钱,过得很滋润。我现在出去做事,口才挺好,能说会道,可能就是因为那时经常跟陌生人打交道。但爷爷奶奶始终和父母不一样。可能因为隔代亲,爷爷奶奶管我不像真正的父母那么严厉,我小学时成绩特别好,特别是理科成绩在全校都数一数二,数学还排名前五。到初三下期,爷爷奶奶不懂我们的思维,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姑妈又鞭长莫及。而我年纪小不懂事,每天心思没花在学习上,拖着拖着,就变成了所谓的坏学生。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努力让自己多一重选择。 我家里人在做旧衣服回收,但他们处于食物链最底层,想把事业做大,又不懂怎么做。家人给我简单介绍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则后,就派我去当“商业间谍”。我年纪小,不看好这个行业,感觉就是收垃圾而已,很不体面,不太愿意做。但我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找不到其他技术活干,只能把它当成临时挣钱的工作。当我心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看好这个行业,就在里面扎根,往更大的方向发展。我进入一家旧衣服回收工厂,以间谍的方式去上班,了解人家是怎么操作、运营。工厂里是正规、标准的流水线,在设备上面投资就是几百上千万。为节省成本,流水线24小时开着,晚上就需要人通宵上班。比如说50个人,分为早班、中班,晚班3个班次,8个小时一个通班。我需要在短时间内,把背后的东西学懂,只能多下点功夫。每天平均算下来,我的工作量差不多是十多个小时,工作任务就是分拣、打包。在整个学习经验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能帮我,我花一年时间才慢慢摸索出来。一线回收员收回来的衣服,先卖给处理旧衣服的加工厂。加工厂经过分拣,把没有脏,没有烂的那部分衣服整理、消毒,再卖给外贸公司。就像我们国内不买旧衣服,只买新衣服一样,非洲那边已经形成完整的旧衣服销售市场。最早可能是因为穷,只能买一些旧衣服,没有新衣服加工厂。到现在,他们意识里只接受旧衣服,只买旧衣服,不买新衣服。比如说夏装就是拿来出口非洲,鞋子也是一样,别人能上脚穿,就做出口。其他不能出口的东西,就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设备粉碎之后,用来制作成环保布、保温布、隔温层……旧衣服、旧鞋子有很多利用价值,但绝对不会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制造成什么黑心棉之类的东西。实在不能利用的东西,我们会把它当成环保垃圾,通过正规的垃圾处理机构处理掉,最开始,我们收来的衣服就卖给当地的小商小贩,他们卖给工厂。在工厂呆了差不多一年,我终于把回收旧衣服的产业链梳理清楚,了解到最上层的运作逻辑。夏装出口非洲也分等级,值钱的衣服和不值钱的衣服怎样细分?把旧衣服产业链最顶端的东西学到后,我又去深圳的华强北研究旧手机。前后差不多花了不到一年时间,我才回到四川,开始独立回收旧衣服。我从最低端,也就是一线回收员做起,慢慢把自己推广出去。我们公司业务覆盖范围很广,在成都、湖南、贵州、重庆范围之内,只要有订单,我们都会安排负责那个区域的回收员上门回收。 那时,我花1000块钱租下一间小仓库,投资几千块钱买辆电瓶车,就开始创业。成都天气很怪,除了早上不热,其他时间到下午天黑的时候都很热。前期需要干很多体力活,而且在外面露天,也没有可以降温的设备。在太阳下面分拣衣服,如果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可能一两天就弄垮了。有次,我去收旧衣服收到中暑,挑拣衣服时突然晕过去。 回想起来,我仍然感谢当初那些帮助我,把我送去医院的人。但最初我一个人单干,只能尽量挑不热的时间出发去收衣服。我经常早上七、八点钟出发,晚上要加班到十一二点钟,还要熬夜分拣。如果夏天太热,我出发时间还要更早,下午、中午太阳很大,就在仓库里休息,下午再出去收。而且,我一个人单干,没有本钱,再加上年纪小,没有驾照。比如说别人用面包车一趟就拉完的东西,我需要用电动车中转很多次,才能把所有货转到我的仓库里。好不容易,我收了几千块钱的货,想着卖出去能挣几千块钱。起步阶段,我本来就很辛苦很努力,刚刚看到一点回报,可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等于煮熟的鸭子飞了,还连锅都摔得稀烂,那种感觉我实在没法用语言形容。但我想想,唐僧取经尚需九九八十一难,创业肯定需要付出更多。我做这个行业,至少不需要投资很多钱,只需要付出体力而已,风险已经很小了。比如我去收衣服,他们就会给我画饼,说他们是某机构,有很多捐赠的衣服。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早就被他们挑走,专门用剩下的东西坑我。那时,我年纪小,阅历少,看不透人,就把他们衣服买过来。因为他们的衣服不是一两百斤,可能是一大货车,十多吨,本金也要1万多块钱。结果拉到仓库,找人分拣之后才发现里面全部是垃圾,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衣服本钱赔了不说,我还需要支付人工分拣的成本,之后还要继续花钱把它们当垃圾处理掉。前期,我很辛苦,一个月可能就挣一两万块钱,被这样一坑,等于一个月白干。但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早已不是当初我,再也没人能坑到我。2020年11月,疫情之后,我以公司的形式来做这个事情。三年时间,我把整个产业链跑通,形成闭环,然后开公司。从个人到公司,我们做任何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铺垫。因为大概了解这个市场行情是什么样,外面收货是什么样。才能知道怎么做。刚开始,我感觉成都市场饱和,比较难做,我就从湖南开始,一步步做到现在。现在,我们公司覆盖的地方包括四川省,湖南省,贵州,重庆。我们有自己的网点,也有专业的回收团队,就相当于做成互联网品牌的模式来收衣服。 比如说有人来我这里应聘,我们可以先签个合同,互相约束。然后我免费把我掌握的技术教给他,提供一些专业上面的设备,给他定个区域去收。他们成为合作商,不是为我打工,就是我给他提供平台。 他跟着我们公司走,年终,我还会以年终奖的形式给他一笔钱。单干的话,容易被这里查那里查,我们现在是有资质,也有证件。这种模式我们在湖南做得很成熟,有差不多5000平的分拣中心。在成都、重庆、贵州、湖南这些地方,我们差不多有11个共享仓库。每个共享仓库的回收人员配备,大概在4、5个人左右,团队差不多也有七八十号人。3天可以收一吨货,利润在1500元到2500元之间。他们量很少,可能一个月就十来吨,具体挣多少钱,还是以货物的质量为准。在不坑别人的情况下,长期循环下来,回收员一个月也能挣1万以上。一吨的利润可能两三百块钱,我们每月进货量大概是四、五百吨,每月总体业绩也有15万左右。毕竟这个行业门槛低,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前期只能靠吃苦耐劳,诚信做人。有的地方把旧衣服回收价格炒得很高,1斤10几块钱。那些都是骗局,故意把这个行业包装得很赚钱,让不懂行的人过去交加盟费、学费。旧衣服淘汰体量,光成都来说,每月至少能够收集到上千吨。其实,真正的旧衣服,一吨回收价可能才1000多块钱。比如有十多块钱一双的那种,像阿迪、耐克正品的旧鞋子,会出口到越南等地,再按双卖出去。追踪到工厂里,有的鞋子值钱点,回收价格就高,有些同样不值钱。现在,我在行业里算中间商,从下面的回收员那里收衣服,再把这个衣服卖给外贸公司。我们没有去做外贸,因为外贸公司不仅出口二手衣服,还会出口其他的二手物资,还有中国这边的新产品。旧衣服出口只是外贸公司旗下的一个板块,光靠旧衣服的体量没法做外贸。我的客户中有很多外贸公司,有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他们出口多国,体量惊人,就像在我们这里按吨批发一样。我给他们做订单,他们需要什么衣服,提前一个月给我发订单,打定金。如果按照新衣服生产模式来说,我们相当于是个生产厂家。未来,我计划先以旧衣服为主,把市场打开,然后横向发展,涉及环保工作。我可能不只做旧衣服回收,后期我也想做收纳、家政服务、开发自己的APP,以城市服务为主。因为跟我们收过来的衣服对比,山区里的孩子穿的衣服确实有很大差别。我想把在国内回收到的干净衣服,那些甚至穿都没穿过的衣服,整理、消毒、捐赠出去。主要以青少年、儿童的衣服为主,而且主要捐赠冬天的衣物,因为山里冬天相对来说更冷。但我只捐自己用钱去外面买回来的衣服,而不是打着捐赠的名义,让别人把衣服送给我。各种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我主要提供衣服,请你和我一起去完成这件事情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