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癃闭

 alinzb书店 2022-06-01 发布于宁夏

癃闭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多发群体老年男性

常见病因败精阻塞、阴部手术

常见症状小便量少,闭塞不通

英文名称retentionofurine

又称小便不通、尿闭

就诊科室中医科

    病名出处

    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灵枢·本输》称为闭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可由肺热壅盛,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肝郁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见小便点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并伴有呼吸急促,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等症。治宜清肺润燥,通利水道。方用清肺饮。或用探吐法。热结膀胱,气化失调,则小便量少而热赤,甚至闭塞不出,小腹急满胀痛,渴不多饮,舌苔黄,脉数,治宜清热通利。方用八正散、通关瞿麦汤、滋肾通关丸等方。败精瘀血阻塞水道,则见尿闭不出,或滴沥而下,或见瘀点,脉细涩或细数。治宜行瘀散结,通利水道。方用代抵当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气虚、气滞、阴液不足、命门火衰、转胞所致者,详见气虚小便不利、气闭小便不利、阴虚小便不利、阳虚小便不利等条。

    病名来历

    黄帝内经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对癃闭的病位、病机作了概要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谓:“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需要一提的是东汉殇帝姓刘名癃,由于避讳,而将癃改为“淋”,或改为“闭”。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没有癃闭的名称。

    只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记载。这一避讳影响极为深远,直至宋元,仍是淋、癃不分。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仍说:“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元·《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记载,而没有癃闭的名称。明代以后,始将淋、癃分开,而各成为独立的疾病。在病因病机证治方面,《诸病源候论·便病诸候》提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认为二者系因热的程度不同所致,“热气大盛”则令“小便不通”;“热势极微”,故“但小便难也”。

    《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已有了导尿术的记载。《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认为该病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类型,并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治疗小便不通。《景岳全书·癃闭》将癃闭的病因归纳为四个方面: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有因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气虚而闭者;有因肝强气逆,妨碍膀胱,气实而闭者。并详细阐述了气虚而闭的病理机转。

    癃闭相当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和无尿症。其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

    病因病机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