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零二二年的清明假期第二天,闲来无事,又去寻桥。这次是位于黄岩江口街道的两座古桥:新来桥和绍兴桥。 (一)有故事的新来桥 车至新来村,一阵茫然,到处是楼房住宅,别说老桥,就连河道都不知道在哪个方位。 于是问当地村民。一开始村人有些迷糊,“这里就是新来桥啊!”但一说找那座与村同名的古桥,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是老桥啊!不远不远,就在江口中学斜对面的老爷殿西面围墙外。” ![]() 于是兴冲冲地驱车赶了过去。 老爷殿具体叫什么名称,没去考证。反正疫情期间,这些宗教活动场所都闭门谢客了。 走到老爷殿的西面,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座单孔石拱桥孤零零地坐落在庙侧后菜园的角落里。 ![]() 在早年,新来桥这里是海门(椒江)到黄岩县城的必经驿道。时过境迁,附近各种等级的道路更是四通八达,新来桥包括古驿道也就落于人们的目光之外了。 桥不大,但很漂亮。欣喜的是,历经这么多年,就连原先桥下的东官河支流也改道了七八十年了,有些落寞,但它岿然依旧。 ![]() 它更是幸运的,不仅躲过了那个“破四旧”、传统文化尽是牛鬼蛇神的年代,也躲过了建设狂潮蔓延的当代,依然在这个僻静的角落萧萧伫立着,有一种看尽世间繁华后的归隐之念。 这桥不仅有历史,还有故事。 据说新来桥在古时叫圣来桥,传说与南宋皇帝赵构有关。相传宋高宗南逃时,驻跸章安金鳌山。他到黄岩一带游览时,曾途经这里。所以桥也得以蒙圣恩,被命名为“圣来桥”。但,这用现在的调调讲,就是故意蹭皇帝老儿的流量了,哈哈! 在黄岩方言中,“圣”读“新”的音,时间长了,慢慢就衍为新来桥了。 好吧,一个懦弱的逃难皇帝与治国安邦无用,唯一的好处是把他途径的地方都提升了些许逼格,也或者借他的身份附会了一些故事。比如上辇、路桥、葭沚(家子)等等。 ![]() 不过新来桥的另一个故事倒是挺接地气的。传说桥落成时,县太爷来剪彩,刚好与迎亲队伍相遇。双方都相互礼让,最后县太爷还是决定由新娘先过桥。后来佳话就传开了,“新人过新桥,保佑新桥万年牢,保佑老爷做官步步高,保佑新娘早生贵子做个状元郎。”个人觉得,第二个故事比起前一个就更有内涵了。 故事给新来桥增添了不少韵味。言归正传,还是谈谈桥。 ![]() 新来桥的始建年代不详,在县志里据说也未记载。目前的桥为清代时建筑,呈东西走向。桥全长13.5米,宽3米,桥净跨6.1米,矢高3.2米。桥不大,但很精致。 桥拱券由石条作分节并列砌筑。桥墩由块石相叠而筑。在桥墩的侧面均有四五个凸出来的条石头,不知有何实际作用。 桥南侧拱券石刻着“新来桥”三字。桥北侧拱券则石刻着“大清道光七年岁次己亥重建荷月吉旦”字样。有清晰铭记的桥,也就更有历史研究的价值了。 桥东西两端各由15级踏步构成。不过,桥似乎长久无人打理,踏步上也滋长了许多的蔓藤,更显沧桑。 桥面中心放置一块正方形浮雕缠枝花草图案的石板。桥面南北两侧均砌筑望柱栏板。寻常石桥的中心栏板往往是长方形的,而新来桥的明显不同,中心栏板则做成了弧形,整个桥形漂亮极了。 而这桥的望柱更是与众不同。柱头的雕塑尤为精致特殊,除了猴子、狮子等常有的瑞兽,每边还有四根望柱柱头雕塑为开光葫芦形莲花宝相塔柱的造型。不常见,反正我最近看了这么多古桥,尚是第一次见到。 ![]() 新来桥的栏板望柱,有部分是后来补做安装的,雕塑的风格也稍有区别,年份估计不超过十来年吧。不过,它大体上还是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风格变化不大,不仔细揣摩,倒也看不大出来。 新来桥是幸运的,历经了近两百年的时光,尚能保存相对完好。离开河道独居一隅的它,似乎世间的喧嚣,此刻好像都和它无关了。 一座桥,就是一段地方的历史,一部文化传统的大百科。 欣赏它的美好,欣喜它还存在。 (二)何去何从的绍兴桥 若论黄岩现存最古老的桥是哪座?网上能查阅到的资料均推荐的是江口山下郎的绍兴桥。于是,心里对它充满了期待。 ![]() ★本图来源网络,为早年的绍兴桥照片。 绍兴桥,单孔石拱桥,位于山下郎街路廊旁,桥呈东西走向跨于东官河上,古为黄椒驿道重要桥梁之一。 桥始建于宋乾兴二十五年(1046),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赵氏宗室客居黄岩的赵思礼将木桥改建为石拱桥,元延祐四年(1317)、清乾隆嘉庆年间均有重修。上世纪80年代公布为黄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资料记载,桥翼栏望柱刻狮子、猢狲、荷莲等,额面刻花,拱部条石北侧外沿有“绍兴桥”三个字。更神奇的是,据传太平天国军士至此,下马跪敬。不知为何? 带着一丝好奇,兴冲冲地跑向山下郎村。 ![]() 一路好找啊,跟着导航到山下郎街,东魁路的东边迎面一片废墟,空地上只有遗存那山下郎小学和山下郎街的指示牌,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以为自己走错了方向,看到路西边一户人家有人正在晒衣服,于是跑过去打听。 ![]() 随着村人的指引,我发现原来桥就在路边,离我站的位置仅几十米之遥。只不过桥只剩下桥面及以下部位掩于废墟里的乱草垃圾中,桥面上光秃秃的,不仔细寻找,还真的要错过。 ![]() 桥边没有明显的指示牌,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是简简单单地在旁边的铁栏杆上挂着一块印着“文物古迹保护修复施工中”字样的牌子。 桥上没有一丝栏板望柱结构的蛛丝马迹,第一眼相当的失望。作为文保单位,附近也没有文保的碑记,这算是遗忘了呢?还是冷落它呢? ![]() 小河基本已被填平,只剩下桥边上还能依稀看出这里原先有条河沟。 ![]() 虽然桥已被毁了大半,但幸亏桥身尚在。绍兴桥为单孔石梁桥,桥心桥面是三块长石板并列铺设,面上微微呈弧形。 ![]() 桥梁南侧边有繁体的“绍兴桥”铭记,还有“大元延佑四年岁……重修”等记事铭文。桥梁北侧依稀也有刻字,但斑驳已难辨。 ![]() 八百多年的岁月侵扰,没有摧毁掉桥,但在经济建设的洪流下,桥已半毁,无比痛心。现今,桥正处于拆迁平整后的地域内,摧毁还是保护修复? 或许,对于为投机“政绩”而盲目大开发的GUANYUAN们和钻到钱眼里的商人们来说,一座桥的消失,屁大的事,毁了又何妨。 ![]() 但对于有着上千年建县史的黄岩来说,一座桥就是一座城的文明传承和烙印,它应是文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好端端地失去了它,无疑就像丢失了一段记忆、一种信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阉割。 ![]() 虽然绍兴桥边有“文物古迹保护修复施工中”的牌子,但没落款、没警示,附近也没设障保护,随便来一辆重车都可以压垮它。瞧目前这桥的情形,可以说是任凭它自我消亡的节奏,甚是堪忧啊! 现在有部分国人,利益为上,就喜欢拆掉真正有底蕴的老建筑,然后建设一大批没有灵魂的伪老屋、新古街,让人痛心和唾弃。 绍兴桥,将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2/4/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