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桥记|章安古郡行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章安古郡

章安,虽只是个小镇,但在古时,这片地方却是一个郡县的治所,曾是历史上著名的“浙东南第一县”和“海疆都会”。

公元前85年(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在这里置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开始改名章安。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置临海郡,章安依然是郡县治所,一直延续至唐高祖武德四年。

那时的章安县或者叫临海郡,管辖的疆域比起现在的台州市更大,也是旧时台州最早的行政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安可谓是台州的文化之根了。

曾经商贾云集的章安古邑现已落幕,但依然彰显着岁月的幽幽韵味。至今在章安,还保留着一条历史老街,沿街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房子。

如果说古街带着历史的烟火气,那么古桥的历史肌理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传承。“水行而山处,以船为本,以楫为马。”桥也就成了一个个地方经济商贸的纽带。

查了很多资料,发现章安保存有多座起码上百年的古桥,决定去探一探。

2022年4月5日,正是清明节放假。早上,一起床,草草吃过早饭,就迫不及待驱车去章安寻桥了。

章安回浦闸

第一站去的是回浦闸(桥)。

回浦河两岸楼房林立。这些房子的外立面重新修葺后,也都重新装焕发出了一些古色古香的韵意。

这是一座河闸改成的桥,一座烟火味浓郁的老闸桥。回浦闸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由江西道监察御史蔡民玉发起兴建,为椒北平原的第一座大闸,曾是极为重要的水利工程。

回浦桥呈东西走向,连接着景浦街。闸桥用条石砌筑,是一座两墩三孔的石梁桥。桥墩有分水尖,桥墩的内侧遗留的闸门凹槽明显。

桥面由望柱、栏板榫卯勾连,两头各有抱鼓石。不过,望柱无柱头,而栏板均是厚实的石板。栏板面上凿刻有线框和各种精美的花鸟瑞兽图案,虽斑驳的厉害,但依稀能看出工艺的精美程度。

闸改桥后,景浦街这里显现出一派繁盛的景象,不仅店铺林立,街上现在更成了一个露天集市的中心。

桥上人来人往,走路的,骑车的,不时从桥上穿梭于两端的集市中。也有像我这样闲着没事来看风景溜达的。

街上人头攒动,各种食材或土特产的小摊遍布。加上正值清明时节,人气更是达到极致。问价声、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喧嚣而热闹。

人声鼎沸中,反而街中心的这座回浦桥仿佛被冷落了,它只是静静地观望着、欣赏着这出充满活力、富有生活气息的人情世故剧。

轻轻抚摸着古桥,那些岁月的斑痕里,涌现出一种历史积淀的厚重。相比其他古桥的渐渐落寞,这里却是桥盛市旺,古桥依然呈现着它最初的功能。这样的桥,似乎更具有生命力。

在这桥周围走走看看,桥下河边埠头洗洗刷刷的人,桥上来来往往赶集的人,我都似乎都被这画面所感染了。眼前这一幕,这不就是一幅真人出演的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吗?

章安桥与老街

向当地人打听章安桥的位置,第二站准备去寻访它。

章安桥相隔景浦街并不远,沿环河路往北走少许就到了。章安桥,也东西向地横跨于回浦河上,桥东为华景村,桥西为回浦村。

桥始建于汉代,旧称赤栏桥。据记载,最初的时候,桥为木桥,因桥栏涂上了红色的油漆,故而得名“赤栏”。

现存的章安桥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的。桥两端各铺九级台阶,连接章安街的东西,是椒江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章安桥长30.6米,宽4.9米,两边各有望柱10根,柱间栏板勾连,两头抱鼓。望柱柱头分别雕琢着狮子、猴子及仰覆莲。栏板也各有浮雕,各种花卉纹饰。从工艺上看,古时的匠人们真的心灵手巧,把一座桥也做成了艺术。

不过,章安桥显然曾修补过,从其中的一些栏板和望柱可以明显地看出,那雕工、那风格,太过于粗糙,与原本古朴大气又精美的老桥有些格格不入。

据说桥初建时为三孔拱桥,但随着老街不断向桥方向的挤占,东西的两个桥孔已消失不见,逐渐形成了现今看到的单孔石孔桥的模样。

桥连接着章安老街,既来此,那就顺便走一走老街,看看千年文化浸染下的古邑风韵。

桥西端有桥亭,匾额写着“古邑祠山”。桥亭与祠山庙连为一体,不过庙门禁闭。这庙虽然小巧玲珑,但看其细节,建筑部件、斗拱等石刻与木雕工艺均极为古朴和精致,它应该是章安的地方神庙与镇桥之庙了。

从桥亭下往右便进入章安西街。街宽约3米,地面由青石板平铺而成,街面店铺楼房大多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从门面上看,显然进行了部分些修葺,有些外立面还架设着脚手架。

有好多楼房的外墙面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口号标语,这些都是一座城或一条街最有时代色彩的印记了。

门面上能依稀看到一些招牌。能够在老街有一席之地的,在早年应该都是政府机构驻地、能人和富商乡绅的店铺了,这些都是老街曾经昌盛繁荣的记忆和佐证。比如“公济医院”等单位,再比如“叶义大”、“叶庭记”等商号。

看来叶氏曾经是当地的一大望族。这不,老街中段有一个改建后的文化广场上,就有一座叶氏宗祠。叶家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

叶氏宗祠的规模虽不大,但其外表的装饰无疑是极其精美的,那红墙黑瓦马头墙,处处可见匠心独具的一面。最喜欢那些屋檐上的彩塑了,不仅色彩艳丽,而且线条优美,其工艺的精湛和细腻也让人叹为观止。

街西尽头处有一座“回浦路廊”,也是老街最亮眼的一处景致。这路廊建于清代,雕梁画栋样式格外精美。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路廊东侧廊门上方的十个繁体刻字,“进退通达道远近过逍遥”,均是走字底偏旁。其实五字断开后,这就是一对寓意深刻的楹联。它不仅寓意造桥修路的善举,更暗喻着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

老街很不错,值得细游慢游,可以体味城市喧嚣中难得的宁静,感受古郡曾经的兴衰与繁荣,感悟历史悠远的韵味。

若是想完全沉浸在老街的古风里,或许找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更加适合。漫游在老街的青石板上,你会从它油光可鉴的记忆里,品茗它的过去;你也可以从它修葺一新的楼房色彩里,领略它的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时光并没有停下脚步,它依然悠远。

桥西街也有众多的老屋,同样商号林立。但今天主要是奔着古桥而来,那就先略过,待以后再来慢慢体味。

章安蔡桥

第三站,寻找蔡桥。

蔡桥,又名弘济桥,坐落在蔡桥村。驱车进入蔡桥时,就见穿村而过的回浦河东支流上,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悠然如虹跨立河面。

信步朝桥走去。桥西也是古街的样子,只不过大多的房屋已改建成现代的民居了。

桥东头有桥亭。这亭子的结构看起来就非同一般。用十六根石柱构建,单檐歇山顶。这些长方石柱大多经过分段地换补,但依然不失古朴的风韵。

蔡桥为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由蔡兴龙始建,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894年)重建。

蔡桥的桥拱圆润高耸,姿容是相当的美观。相比章安桥,它保存更加完美。

桥东西两端铺石级,东25级,西24级。桥中间弧顶有平台,两侧的桥栏、望柱、抱鼓石均雕刻得生动而精美。而且这些雕塑至今都没有被岁月所催,猴子龇牙咧嘴,狮子憨态可掬,莲花灿若绽放,雕刻的刀工古朴精湛,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桥西头有小庙“桥头殿”,护佑着蔡桥幸运地避过了岁月的侵袭,也躲过了那个年代“破四旧”人为的摧残,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精美的文物建筑。

章安闸头桥

脚步不停,继续章安的寻桥之旅。第四站,寻找闸头桥。

闸头桥位于闸头村东部,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是椒北地区最早的一座水闸。

不过遗憾的是,古桥只剩下桥墩是老的了。桥墩用条石叠垒工整,两端有分水尖。不过仔细看,桥墩似乎用水泥加高了许多,而桥面建筑均为现代重建的。桥面为水泥浇成,可通车。

据说闸头桥原本是两个桥墩三闸孔的结构,但西侧在重修时拆了一个桥墩,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桥孔的公路平桥造型。

闸头桥,虽多了交通使用的实用性,却少了许多古韵。河道两边现代化的民居村舍林立,过往的车辆不时地碾压过桥面,或许那桥墩也只能无奈地呻吟着、叹息着。

桥貌已慢慢被岁月所改变。或许,只有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还能回忆起它原本的模样。

章安九子桥

第五站,九子桥。

九子桥,位于九子村的东部。找它可不容易,河道已改流,那桥只是孤零零地俯趴在附近的田园中了。

这是一座只剩下桥骨架的石拱桥,白石质的条石,长13米,宽2米。条石共分三段,砌筑成桥架,上面只有一半铺有石板桥阶。桥上也没有栏杆、望柱等,就像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望之让人心酸。

最让人悲愤的是,这座优美的桥却丝毫见不到一丝保护的迹象,任凭它自生自灭。桥头的荒地还成了“篙尖灰”(方言谐音,意为要焚烧的亡故之人物品)的焚烧地,一地狼藉啊!

一个老者孤零零、颤巍巍地站在桥上,不知是感叹桥的破败,还是触景生情地 感悟自己老去的人生。

章安蟠龙桥


带着一丝遗憾,继续寻桥的第六站——蟠龙桥。

这是最难找的一座桥了。只知道它大概在湖巉村西南方向的回龙河上,但不知它究竟长什么样?九子桥的景象,让我有些担心蟠龙桥是否还存在?

车至村里打听蟠龙桥在哪里?年轻的一听,根本没印象。问一老者,反应了半晌才说,“哦,找蟠龙桥啊,在前面的老爷殿前。”

顺着老者手指的方向,一路寻找。农村的人对于河,似乎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哪怕这水如此地浑浊,竟然在河埠头也能淡然地洗着衣服。虽然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但这种景象还真的难以理解。

老爷殿在田园中间,不仅小,而且简陋的一点儿也不起眼。而蟠龙桥亦是如此。

这是一座单孔的小石梁(石板)桥,处在老爷殿前的河沟上,平凡而内敛。若不是从其两侧整齐叠垒的条石结构看,这就是一座极其普通的乡间石板桥。

桥呈西北、东南的走向。蟠龙桥全长9.54米,总宽1.42米。桥面用厚重的石板平铺而成,桥梁侧边刻有蟠龙桥及民国九年重修的字,还有几只模样不能清晰识别的动物浮雕。这种雕刻,在古桥梁里也属比较少见的了。

很难想象,这里是早年的通衢大道必经之处。桥依然固在,但路已有了更宽更平坦的了,历史在不断进步,古桥也只能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被人欣赏了,这也是我今天寻桥的目的之一了。

后记

总体来说,章安的这六座桥虽结构形制、功能和大小均不同,但各具特色,体现了古时工匠技艺的精妙。

但六座桥也有不同的命运,或妥善安好,或掩于田野,或已渐渐地泯灭于岁月的侵扰之中。特别是那座九子桥,再不保护修复,或许没过几年就将消失了。

古桥,是力与美的交融,它用精美的工艺妆点了河山;更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最好实物材料,值得我们好好地保护。留住它,就相当于坚守住了我们的一部分文化传承。

真的不希望,将来想看古桥艺术,只能从资料里寻找了。

的足迹

 方山春色

 空山新雨后,处处挂飞泉|遇见最美划岩山

 春山笑,杜鹃红,阅尽方山四月风!

 追山如追剧,走在有爱有故事的风景里|记仙居万金村~饭蒸岩~西天门景区环线徒步

 行行摄色|徒步仙居饭蒸岩~西天门

 邂逅一春最闹时|记行行摄色临海道人精~龙头背~大火山穿越

 江口两座桥的喜与悲


行行摄色AA户外(台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