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风味散记——(七)集市上的馓子、麻花

 新用户2939kDsc 2022-06-01 发布于四川

家乡集市的演变过程,可以称得上是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及实行,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各种农副产品也发展迅速,商品市场的开放,让城乡物资交易的规模得到了合法化的飞速发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冷清萧条的集市逐渐热闹繁荣起来。

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从乡村到集镇,在田间地头,在街市巷陌,一切能经商的地方几乎都有各式各样的生意人,企业门市、私营店铺和流动商贩层出不穷、随处可见。集市的日子也从每月仅有的2、3天,变为逢阳历1、4、7的数字尾数日9天,后来更是增加为逢1、4、7、9的每月至少12天。这样依然缓解不了每个集市日拥挤不堪的火爆情形。

每逢集市,商场门市都提前打开门窗,街坊们在一楼拆卸自家门窗搁凳铺板摆出摊位,商贩们把新鲜的猪肉鱼类、鸡鸭禽蛋、蔬菜水果、米谷柴禾、风味小吃、旅游工艺品、日用百货等各种小商品,沿着狭窄的街道摆放得琳琅满目。这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位绰号“大脑壳”的商贩和他叫卖的馓子、麻花。

也不知“大脑壳”这个绰号缘由何处,在七十年代末期的集市上,这位来自乡村,走街穿巷着叫卖自己制作的馓子、麻花的中年男子,以其奇特的容貌和不同常人的售卖方法,让满大街的居民和集市上的人们快速知晓并记住了他。

时年的大脑壳大约四十来岁,个头不高但身材敦实壮硕,脸上正中鼻子到上嘴唇的部位也许是遭受过严重挫伤,鼻梁几乎消失仅剩部分疤痕明显的鼻肉和两只鼻孔趴塌在脸上,缺乏立体感的扁平面庞偏偏又顶着一颗硕大圆光泛亮的脑袋。大脑壳这幅差异常人的疤鼻子尊颜,在初初进入小镇集市时,的确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偶尔,甚至还吓哭过街边胆小的幼儿。

大脑壳相貌异常,性格却非常开朗,所到之处总会主动呼喊招呼他人,在人堆里往往说话玩笑声音最大的是他,他似乎带有一种天生自来熟的热络气场,常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种外向热情的性格为他的馓子、麻花生意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那个时代,集市上的人们一般都是利用自家的门面摆放出货品或是占据路边街沿一角的固定位置,被动等待着买家路过选购。与多数家乡人这种因循保守迥然不同的是,大脑壳从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他带着他的香香嘴零食,唯恐众人不晓的大声吆喝着游走在街道上,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要销售的货物轮番着送到每一位顾客的近前。

这种销售方式即便在如今那些营销行家看来,也算是非常高明出彩的案例。不仅如此,机灵的大脑壳还自创一首夸赞自家麻花、馓子的顺口溜,大意为“……我家的馓子又酥又脆,吃了不打瞌睡,我家的麻花,又香又甜,不甜不要钱……馓子、麻花花呢——喂嘿嘿”这几句话经过疤鼻子的大脑壳喊出来,那种气流在喉咙只能向后脑挤压而产生的浓重混沌腔,从嘴巴里喷突出来自带了几分共鸣回响,加上他总体嘹亮大方、中气饱满的高亢嗓音,嗡嗡响动中可以震馈前后几百米的范围。

不仅售卖方式灵活机动,聪明能干的大脑壳连工具也跟其他人大不相同,他常用的是一个大竹筐,竹筐里底层先垫了厚塑料膜防止渗油,塑料膜上再铺了一层纱布,馓子和麻花在圆圆的竹筐里各占据约一半的位置,馓子轻但个头比较大块一些,堆放起来比麻花那一边高出一截,遮盖竹筐表面的那块纱布总是一边高一边低。因为集市上经常是人潮拥挤、摩肩接踵,人们的背篼、提篮等工具经常被挤压磕碰、相互缠绞到变形,而油炸后酥脆娇弱的馓子、麻花之类的小吃食品是经不起这种足以“粉身碎骨”般的折腾的,更何况,哪个顾客会购买碎裂不完整的东西呢!

针对人多拥挤自家货品易碎这个问题,大脑壳也想到了解决方法,他带了一块白毛巾,折叠成方块放在他大大方平的头顶,再将装着馓子麻花的竹筐放在毛巾上,他只需单手或者双手扶住竹框边沿固定住就行了。高高在头顶的竹筐不仅避开了拥挤中被压碎失去食物完整漂亮外观的风险,它还像一顶醒目夸张的草帽可以为大脑壳遮挡烈日。有时候脑袋顶累了,他也会换一种方式,把竹筐轮番搁放在两边肩头,这个高度也是可以避开人群里那些工具的碰撞的。

在每个集市的上午,大脑壳就顶着一筐馓子麻花从西街尽头的梁上出现,只要走到大概卫生院门廊的街面,他就开始抑扬顿挫高声唱念他的广告。邓家井周围的人们是最先享受到大脑壳那鼻音浓浓的独特唱腔的,第一遍唱完余音回旋中,大脑壳的身影和头顶的竹筐已经过黄葛树奔拐角铁匠铺的位置。透过竹筐那张纱布故意掀起的一角,隐隐可以见到几根焦黄油亮的粗实麻花和一根根纤细面丝弯曲连接在一起的蓬松馓子。

只要大脑壳经过的街面上,馓子、麻花特有的油炸焦脆和酥甜的浓香气味随即铺散在空气中。这份香味,时常诱惑着一群四、五岁的小孩尾随在大脑壳身后,伴随着他游走在街市。一有购买的人招呼,大脑壳就会大声回应着快速循声趋前,然后端着竹筐在买家的面前,任由对方拿起框中的筷子挑选。这个时候,不仅那几个小孩会乘机围拢上来踮起脚尖巴巴地往框里张望,连旁边一些大人也会围过来观望一下,顺带着对麻花馓子评头论足一番与大脑壳逗逗趣。

大脑壳是由不得任何人评论他家麻花馓子的不是的,即使是开玩笑,他也会以他后鼻音高亢的大嗓门怼回去,在他眼中,他家的馓子麻花就是街上最香脆最好吃的独门绝货。

不过,当年在集市上,大脑壳的确算是最早自制售卖麻花馓子的个体商户。并且,很多邓家井的街坊们都知道,大脑壳的生意应该不错。因为每个集市日,从大脑壳上午从邓家井进入集市,到下午夕阳下返程时分,多数时候的他都是步履轻松,已经售卖一空的竹筐被他斜提晃悠在腿胯一侧。看那阵势,他做的麻花馓子味道应该不错,否则,销量也不会如此。也难怪,他经常高兴地一路哼着小调,有时候又是通红着脸大头光亮,一看就是喝了小酒,兴冲冲地往梁上赶路回家。

没过几年,大脑壳忽然安家在了黄葛树下那排以前西街铁匠铺的铁匠们打铁住宿的两栋楼房里,他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成为邓家井街坊中的一份子。这个时候,许多街坊才知道他原本姓邓。

也是从大脑壳落户邓家井开始,他家一楼厅房临街的土灶大铁锅经常旺火熊熊油烟翻滚,邓家井方圆几里范围内,几乎天天被菜籽油、馓子、麻花的浓郁香气环绕。大脑壳继续顶着竹筐在集市日走街窜巷,有时候,他还带着他的小儿子一起出行,不多久,他的小儿子完全独立胜任替代了他。在出街叫卖时唱念的依然的是那套词,但是大脑壳小儿子唱念字句更加清晰悠长,声响动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黄葛树西侧大脑壳家的楼房门口,每天都有摆放出来盖有纱帕麻花馓子的筲箕箩筐,一些街坊、小孩和路过的乡民时有光顾。大脑壳的大儿子大儿媳一般在家里制作、守摊位。大脑壳赋闲下来,但是他家的生意却越发兴隆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