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00字 / 阅时2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划界谬误做了介绍,这期栏目我们来聊聊滑坡谬误是如何影响判断的。 01. 先来听几句话——
这三句话你听着是什么感受? 为了劝人“好好工作”,给出的理由是,一旦不好好工作就得“睡大街”,不好好工作必然会睡大街吗? 同性恋结婚,很明显地是两个人之间的缔结的亲密关系,这和人与动物、人与其他物品之间的关系不搭边,强行扯上因果是不明智的。 项目确实是投入了很多财力精力和时间,但因为先期投入了就必须得做下去吗?如果发现该项目明显地是没有价值的,为了沉没成本继续做无用的投入,不可理喻。 类似这样,在事实上没有理由表明“X的发生必然会导致Y发生”,而强行的把X作为Y发生的充分条件的推理过程,就是滑坡谬误。 02. 常见的滑坡谬误有三种形式: 一、如果允许X发生,则Y就发生 比如,
如果没有客观理由表明“X必然会导致Y”——不好好工作必然导致无家可归,那么这个判断就是错误的。 X 和Y可能是同类事物,或者可能彼此具有某种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当中的一个必然会导致另一个。 二、必须做下去,因为已经开始做了 比如,
有时,在启动了项目投资系列行动后,才发现它的市场非常小。 若在本可以承认决策失误并及时止损的情况下,仍坚持一意孤行,就犯了滑坡谬误。 既然实践检验是错的,那么及时改,才是理智选择。 三、如果X,则Y;如果Y,则Z;如果Z,则… 比如,
原本一顿早餐没吃,演化成了“得住院动刀子”,这还不吓死人? 总结一句,在没有特定的理由认为Y必定紧随X,就认为 Y必定紧随X,就是在进行滑坡论证谬误,都会对我们的判断造成很大影响。 03. 为避免陷入此类谬误的影响,有三种应对方式可参考: · 验证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比如,有一种论证:
若经过对D药所含成分,会导致人体的依赖性进行过试验,证实该药物确实会使人体产生依赖,那么这句话就不是谬误。 反之,就是把该药和依赖性做了人为的关联,形成了滑坡谬误. · 面对“长坡”得逐一论证 比如,常听的一个论证:
“我”不扔垃圾,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扔垃圾,这样地面上还是会有垃圾;更何况,难道环卫工存在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扫大街上的垃圾? 如果逐一论证,会发现这个判断漏洞百出。 · 分清事实与心理上的“认为” 很多时候滑坡谬误相当有影响力,因为在心理层面,一件事确实常常会引起另一件事,但并非都是如此。 比如“天要下雨…” 若后面紧跟的是“娘要嫁人”,那么这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是在人心理上形成的关联,但与事实不搭关系,于是就犯了滑坡谬误。 反而,若是做出下雨判断的依据,像气压、湿度、浮尘量等信息,才是事实判断。 以上就是我们对滑坡谬误的简单介绍,下期[周三]栏目我们再看看错置举证责任是如何影响判断的。 #批判性思维 | 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