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化妈:好孩子的确是夸出来的,但是错误的夸奖方式,却会像毒药一样毁掉孩子。 作者:米乔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两天朋友抱怨说,自己家的孩子成绩虽然不错,但却特别脆弱,总得让人捧着,话说的稍微重点就开始哭。 而这,都得怪她爸。 原来,孩子的爸爸总是过度夸孩子聪明,导致孩子七岁了,受不了任何挫折。 别人一句不中听的话都能让他哭半天。 夸孩子本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却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好孩子的确是夸出来的,但是错误的夸奖方式,却会像毒药一样毁掉孩子。 ![]() 给孩子贴上“聪明”标签 到底有多危险? 前不久,邻居的女儿小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出乎意料的是,升入中学的她,成绩非但没有更进一步,反而变得止步不前。 为了不让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老师最终找她的父母谈了话。 原来,小佳的父母一直以来都很崇尚国外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喜欢夸奖孩子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夫妻俩总是见缝插针的对孩子发起猛烈的夸奖攻势,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都毫无原则的夸上天。 你最棒”“真厉害”“真聪明……”诸如此类的夸奖简直就是他们家的家常便饭。 导致小佳升入中学后,经不起一点点挫折。 当她面对新的年级里更多优秀的同学时,自信心一度跌入了谷底。 ![]() 为什么原本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的夸赞,到最后反而成了孩子焦虑,胆小和懦弱的导火索? 因为,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认为,如果成功代表着自己很聪明,那么失败就意味着自己很愚蠢。 所以,他们往往会为了害怕暴露弱点,主动逃避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困难。 他们会认为,当我没有竭尽全力的时候,即使失败了,至少还有一个借口—不是我不聪明,而是我没努力。 事实上,当我们粗暴地给孩子们贴上“聪明”的标签时,我们也阻碍和剥夺了他们对挑战的热爱和勇气。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曾经被报纸称为“神童”的小提琴家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 ![]() 因为成绩被同伴超越,自信心严重受挫,在很长一段时间变得一蹶不振。整个过程中,她一度拒绝努力。 因为在她的价值体系里,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才要去做的事情。 而她—一个从小就被人们夸赞极具具天赋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 其实,给孩子贴上“聪明”标签的另外一个危害,就是让孩子们觉得努力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努力不仅会降低他们的自我价值,而且会代表着他们不再是聪明孩子了。 所以,如果不想毁了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随意地给孩子乱贴“聪明”标签。 ![]() 错误的夸奖 真的会毒害孩子的一生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及其团队,做了一项包含几百名学生的研究。 首先他们给这些学生十道非常难的智商测试题,等学生们全部完成后,开始对学生进行赞扬。 他们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赞扬。学生们听到的话是:“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 就这样,这部分学生被放在了“你太有才了”这个位置上。 ![]() 至于另外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学生们听到的话是:“哇,你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这部分的学生并不会感到自己拥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他们受到赞扬的是他们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 一开始这两组学生的起点是完全一样的,但当研究人员们夸奖之后,学生的走向开始出现了不同。 被夸聪明的孩子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 当研究人员让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对有挑战、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新知识的新任务表示拒绝。 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能力提出质疑。 相反,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夸奖的学生中,有90%的人希望挑战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知识的新任务。 最终,在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七项实验后,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 “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有位网友分享他的成长故事时说:从我记事起,所有的老师和长辈给我最多的评价就是“聪明”这个词了。 我记得我老爸跟他朋友提起我最常说的就是“他老师都说他聪明,就是不努力,要不然北大清华不是问题”,言语之间有着很明显的炫耀感。 这也塑造了我早期的价值观:我希望成为一个不用怎么努力(至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也能比别人厉害的聪明人。 在这样的价值观下,慢慢地我开始鄙视努力,总是幻想轻轻松松地就能比别人厉害。 生活里多了一份心存侥幸,少了一份踏实努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总喜欢选择逃避。 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尤其喜欢别人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 ![]() 但这种赞扬方式,只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愉悦感和脆弱的自信心。 一旦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入谷底。 其实,儿童教育领域的专家海姆·吉诺特早就用自己毕生的研究结果告诉过我们: “表扬孩子时,不应该表扬他们的个性特质,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因为无论孩子的能力有多强,只有努力才能激发他的能力,从而取得最终的成就。 ![]() 学会夸孩子 是父母的必修课 不管怎么说,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但是,赞赏孩子是需要谨慎的。一不小心,善意的赞赏就会导致事与愿违。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 具体方法我把它总结成了“三夸”,“三不夸”供大家参考。 1、夸可变品质 比起先天的智力和天赋,后天可变得的品质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所以与其夸孩子聪明,不妨试着夸夸孩子潜在的品质,这样对他的成长更有价值。 夸信用。比如:“说好的,每天只看15分钟的电视。你真能做到啊,真是守信用的小孩儿啊。” 夸责任心。比如:“我看到你今天过马路的时候一直拉着妹妹的手,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哥哥。” 2、夸努力过程 这里所说的夸努力过程,并不是只对孩子的努力过程进行称赞。 而是要把它同孩子的学习结果和成就联系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们明白: 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过程,他们才能学到知识,取得最终的成就。 比如:“这次成绩考得这么好,你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吧。” ![]() 3、夸具体行为 夸思考。比如:“宝贝儿,你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我都想不到,太棒了。” 夸自律。比如:“这几天我发现你一放学就先写作业,真是自律啊。” 比起笼统的夸孩子聪明、真棒,针对具体行为的夸奖会让孩子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4、不轻易夸 当孩子们没有学到东西时,有些父母会把对孩子的努力进行称赞当作是一种安慰奖。 如果孩子非常努力了,却收效甚微,我们当然可以肯定他的努力。 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并且要引导孩子选择别的策略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掌握知识。 ![]() 5、不过度夸 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太过热情和满意,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比如:“你真是个天才钢琴家” 这样过度的夸奖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从而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的负担。 6、不比着夸 有时候,父母在赞扬孩子的成长时,老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家孩子学习比其他孩子的都要好。 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形成高人一等,目中无人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你看,夸孩子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当我们以孩子的成长作为夸奖的目标时。 孩子们会感受到父母欣赏的是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只在乎他们聪不聪明。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学习本身,而且还会有助于让他们形成“成长型思维”。 同时还会让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多了一份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勇气:只要下次再努力一点,我一定可以! 也只有这样做,才不会让孩子们沦为赞扬的奴隶。 底部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人,跟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米乔,富书专栏作者,95后非典型处女座女生,喜欢跑步,阅读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