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

 关山听风 2022-06-02 发布于湖南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门在外,哪怕是衣服破了,掉扣子了,想用一根针用来缝补一下,也有难处。出门在外,像针线这种小物件,一般没人带在身上。

农村俗语大多是旧时人们经验的积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反映,自然就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因背景不同,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多数的人从现代思维的角度去理解,就会是现代社会的烙印。要准确理解这句话,时代不同,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差别。因此,要理解这句俗语,还得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针线物件虽小,在过去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过去普通百姓穿的大多是补丁衣服,衣服随时破了随时补,要不然破口子越扯越大。农村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物资匮乏的年代,穿补丁衣服是普遍现象,不会被人嘲笑。

也就是因为如此,针线是过去农村每户家庭中的日常用品。针是很便宜的东西,记得小时候,村里女人们可用一个干鸡肚子皮,或者几个桔子的干皮,或者牙膏皮,等等,就可到货郎那里换好几根针。

不过,“出门千里不拿针”这句话的“针”,不是专指平常用的针,而是代指一些出门在外所需的日常生活小物件,形容很细小的一些东西。

其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有人外出为生产队“找副业”(做手艺)时,家里老一辈的人就会千叮咛万嘱咐,少不了这句“出门千里不拿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出门在外,不可能所有日常用的小物件都带齐,不要因为这些小东西而舍不得花钱,让自己陷入窘境。

比如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就是一种比喻,指些非常细小的东西,或者不价钱的东西。


旧时民间有一句俗话:“穷家富路。”是那时的一种出行的习俗,意思是出门在外,因路途遥远(旧时大多靠两条脚步行),不比平常在家里,该花的钱要花,决不能太吝啬了。

一个人出门在外,如果舍不得花钱的话,就会遇到以下难处:

一是出门在外,不要让自己为一些只有“针”这么大的小事为难,也不要让别人为了一些小事而为难,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热心帮助别人;

二是舍不得花钱的话,包括肚子饿了,该吃的不吃,人生病了,该看病的不去看病,等等,结果损伤了自己的身体,不但不划算,还有可能把性命丢在外面;

三是出门在外,要活灵一点,不要有万事不求人的心态,即使像针这样小的东西,急用时,自己没有,还得去求别人。

这就是“出门千里不拿针”真正意思。

农村类似的俗语还有一句这样的话:“千里黄金夜不收”。

这句话的意思与“出门千里不拿针”意思既相反,又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前句说的是在家里,后句说的是出门在外。意思是,一些重要的东西,到晚上了,该休息就得休息。比如,正值庄稼收割季节,夜幕降临了,有的人还在地里拼命抢收,老人就会说:“你们不要命了,没有明天了,老话说得好,千里黄金夜不收呀。”说的是要注意休息,以身体为重。这两句俗语说的都是要注意身体。


“出门千里不拿针”到现在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出门在外的人,或是人在旅途的人,忌吝啬,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不能为了省几个钱,该吃的不吃,该住的店不住,该用的钱不用,以损伤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是不划算的。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好身体在,不愁找不到更多的钱。

再就是,我们对那些出门在外的人,看到别人有为难之处,只要力所能及,该帮的就帮一把。有时,在你的眼里可能像“针”一样小的事情,但对别人来说,则是久旱逢甘霖,给人解决了大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