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后活动性出血怎么判断?教你四招!

 纳洛酮护理天地 2022-06-02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对于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应该怎么判断看面色,血压?引流液颜色?还有什么?老师们分享一下啊!

这个话题,属于术后护理的范畴,也是值班护士的重要职责与工作内容。

通常情况下,作为护士,我们会从术后患者身上的刀口纱布有无被血液浸/渗透,引流液的色/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血红蛋白有无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有无持续上升等等,这些方面来评估患者有无术后活动性出血。

一个临床护士,如果不能评估到患者术后出血的情况,那可是失职的。

下面,让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何为术后出血?

顾名思义,术后出血是指发生在术后的患者身上的活动性出血。

出血原因  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障碍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因素。术后出血可以发生在手术切口、空腔器官及体腔内。

临床表现  腹腔手术后24小时之内出现休克,应考虑到有内出血。表现为心搏过速,血压下降,尿排出量减少,外周血管收缩。如果出血持续,患者腹围可能增加。血细胞比容在4-6小时内常无显著变化,对快速失血病例的诊断价值有限。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及腹腔穿刺,可以明确诊断。胸腔手术后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100ml,就提示有内出血。胸部X线平片,可显示胸腔积液。

临床指标   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在输给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休克征象和监测指标均无好转,或继续加重,或一度好后又恶化等,都提示患者身上存有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怎么办?

轻者处理:少量出血时,一般经更换切口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全身使用止血剂止血,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继续严密观察。

重者处置:出血量大时,应加快输液,同时可输血或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术前准备;迅速再手术止血,清除凝血块,用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妥善放置引流。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出血?

这就回到了我们的主题上来了。

临床护士要做到以下这些:

1.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医生们的术后医嘱想必护理人员都很熟悉,术后例行的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明确的的监护要求。中、小型手术的病人,手术当日每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监测6-8小时或至生命体征平稳。大手术或可能发生出血者,通常为长嘱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必须密切观察,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测1次,并做好观察和相关护理记录。君不见有条件者,术后常规使用监护仪连续监测。即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对患者术后安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障。

查看引流  留有各种引流管的患者,护士要每天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查看引流液的量和形状变化。从引流量、性状中寻找蛛丝马迹,揪住术后出血的“小尾巴”。

查看敷料   定时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主要是查看患者术后刀口覆盖的敷料,这也是护士们交接班的重要内容。目的也就是为监控患者有无术后出血。

一般情况  如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颜色、尿量等,都是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指标。有临床经验和评判力的护士,就能从中看到端倪。

⑤实验室检查   配合医生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细胞分析等生化检查分析,主要看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临床指标,以判断术后是否有进行性出血。

2.加强巡视

护士是患者的守护神。在值班护士的巡视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有无切口、胸腹腔及胃肠道出血和休克的早期表现。若病人出现脉搏变快、弱,脉压变小,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每小时尿量小于50ml,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每次巡访,必定要观察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等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掌握患者的临床第一手资料,确保患者术后安全。

3. 识别出血  

一个优秀的临床护士,术后要有“火眼金睛”,需注意识别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若覆盖切口的敷料被血液渗湿、疑有手术切口出血时,应打开患者刀口敷料检查切口以明确出血情况和原因。了解各引流管内引流液的性状、量和色泽有助于判断体腔内出血。未放置引流管者,可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评估患者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如烦躁、脉率持续增快、脉压减小和尿量少等。

4. 作好预防

术后出血的可能原因很多。有术中止血不完善或创面渗血、原先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或凝血机制障碍等。对手术患者除了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止血,更要有护士们的术后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应对做出相应的处理,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外科护理学/曹伟新等主编.-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