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读本||大家都爱阿巴斯,然而又怎样?

 滚滚睡着了 2022-06-02 发布于山东

用文化解读新闻,让新闻更加悦读!每周两篇,持续更新!

        原以为阿巴斯的去世只是小圈子关注的消息,没想到朋友圈里这么多人都在纪念这位世界电影大师。即使在他去世一周以后,仍然有众多公众号在推出他的作品专题。想想这也不奇怪,毕竟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已经成为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知道香菇菜心又好听又有品位,但真心爱吃的,还是回锅肉;我们都认可阿巴斯的温暖、人性、充满哲学味道的简单与诗意,但甘心为之掏钱的,还是好莱坞。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

这句话里的“基亚罗斯塔米”,就是阿巴斯。这位被称为伊朗“国宝级”的导演,1940年出生于德黑兰,上周二(7月5日)因癌症病逝于巴黎。全世界的影迷都为此深深遗憾!

        这个著名的评价来自于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斩获金棕榈,戈达尔在看过这部片子之后,给予了这个超过度的赞赏。

        当然文人说话经常会有些率性,此处引用这句话重点是为了给大家介绍一下阿巴斯所享有的盛誉,不代表作者本人赞同该观点。恐怕阿巴斯本人也不会认为到自己就给电影画上了句号,他非常冷静、谦逊甚至沉默。所以这句话倒不如看作是两位纪录片导演之间的惺惺相惜。


2014年,阿巴斯在上海。他曾经4次来过中国,未竟作品是《杭州之恋》。

        在看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之后,黑泽明也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我真希望这是我导演的电影!这表明,阿巴斯的作品被东西方两种文化所共同接受,而其实他只是拍他的家乡伊朗,关注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

        小学生穆罕默德屡次没有把作业写在作业本上,老师说“如果再犯,就被开除。”当天放学后,穆罕默德的同桌阿穆得却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本带回了家。想起老师的恐吓,阿穆得决定马上归还本子。他独自踏上了艰苦漫长地寻找“朋友的家”的路……最终他也没有找到同桌,只好带着本子回家,替朋友做了作业。次日,老师检查作业时,阿穆得刚好及时把写好作业的本子交上。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关于责任与友谊

        这就是阿巴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故事。一件听起来乏善可陈的小事。但当你真正看影片时,就会知道黑泽明为什么会说“语言无法描述我对基亚罗斯塔米作品的感受”。 阿穆得不停奔波在山坡小道上,天黑下来,风声渐起,他的眼神依然纯真而执著;影片的最后,老师批改作业时,本子里夹着那朵小小的白色野菊花,这一个个瞬间击中内心的画面,让你发现的确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感受,唯有深深的感触与叹息。

 要知道这是在伊朗

        直到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阿巴斯所关注的一直是他的祖国伊朗。某电影杂志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那些拍不出优秀作品的中国导演,总是习惯归咎于国内的审查制度,但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出伊朗的审查制度与文化环境,比中国不知道要严苛多少倍”。但即便如此,伊朗电影仍然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

        阿巴斯把责任感、生死的哲学、宗教国度中妇女的生活现实,对政治身份的哲学化思考,都不动声色地融入作品中。他在伊朗一直受到争议与批判——作品中出现雷诺汽车不可以;戛纳颁奖礼上礼节性地吻了女颁奖嘉宾的脸颊,“接触了妻子以外的女人”,更是不可以。这就是伊朗电影人所处的环境。

        这样的禁忌环境下,真正的艺术家却“在层层枷锁中伸出理想的触角,向全世界交出了近乎完美的作品,使得在自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观众对他们肃然起敬。”

    马基德·麦迪吉的《小鞋子》和贾法·帕纳西的《白气球》,是两部颇有盛名的伊朗电影,从格局到视角都小到不能再小,却反映了整个伊朗的时代风貌,真实展现了平民生活。《小鞋子》还得到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小鞋子》也是作者最爱之一

        贾法·帕纳西曾是阿巴斯的助理。因为《白气球》,他被规定20年内不得制作或执导任何电影、不得离开伊朗,不得以任何形式接受媒体采访。后来他靠绝食争取到了人身自由。2015年,他执导的《出租车》拿到柏林金熊奖,他仍因受到软禁无法到现场领奖。


 《出租车》赢得金熊奖。很难想象,一个被囚禁的导演,拍这样的题材,会选择喜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吧。

        一辆普通的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街头,各式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这个司机就是导演贾法·帕纳西本人,摄像机则被放在仪表盘上。这是一部展示伊朗社会现实的严肃主题作品,然而它是一部喜剧。在轻松幽默的阵阵笑声中,展现了伊朗社会的封闭、禁锢、被刻意隐藏的现实。《出租车》是部“非法”拍摄的作品,为了保护参与者,演职员表名单中只有导演一个人的名字。

《出租车》的另一个名字

尊敬你,但另有选择

        近年最有名的伊朗影片,当属2011年的《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它是奥斯卡与金球双料最佳外语片,还赢得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女演员与金熊奖。这也是实打实一部精彩的电影作品,“任何人,当看完《一次别离》后,都会明白:为什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它,而不是《金陵十三钗》。”

《一次别离》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

        然而又怎样?国内倒是正式引进了该片,但只有惨淡的300万首周票房,是同期港片《寒战》的1/30。

        对于文化与艺术,对于勇于为艺术探索、献身的先行者们,我们不吝于给予赞扬与崇敬,但谈到真正的选择,很抱歉,原谅我还是更喜欢好莱坞。这不是批评任何人,因为作者自己,最近两次去电影院买票,看的也是《独立日2》与《惊天魔盗团2》。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去年票房已经超过440亿元,而且还在一路高歌猛进,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21%。但我们的成绩,却还远未到输出作品的地步,更遑论输出价值观。有人说国产影片不行,是因为“这届观众不行”,只知道傻乎乎追随美式大片,不愿为艺术片买单。就好像我们都在缅怀阿巴斯,但假如真有艺术院线组织其作品展,恐怕没几个人会有耐心在大银幕上看完缓慢而沉默的《樱桃的滋味》。

    对很多人来说,《樱桃的滋味》真心缓慢、漫长而无趣,从头到尾都是这种单调的黄土高坡

   

   阿巴斯特别喜欢这种之字形的山坡,多部影片中都反复出现。或许这是他关于家乡的记忆

        没有更好的作品,吸引不了更多的观众;没有更多的观众,培养不了更多有责任感的电影制作者完成好作品。很难讲是需要鸡先下蛋、还是需要蛋先孵鸡,但既然我们都爱看电影,无论观众、电影从业人,还是投资方、院线,包括传说中的电影审查委员会们,无论是从促进产业、弘扬文化,还是树立大国形象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有点责任感。何况还有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么大的任务要完成!

图片无版权,来源见水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