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读本||小小工资条,寸纸之间有学问

 滚滚睡着了 2022-06-02 发布于山东

用文化解读新闻,让新闻更加悦读!每周两篇,持续更新!

   至于对这个数字是不是满意,就看个人的觉悟了——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毕竟也没有更多选项。




  对一名工薪族来说,每个月什么时间最高兴?当然是发工资那天!如今绝大部分单位都实行了银行代发工资,只需到时去取回一张小小的工资条,便可知道这个月领了多少工资、这个数额由哪些部分组成、扣了多少各类保险、交了多少个税等等。
  然而这张不起眼的小纸条,其实承载着诸多内容,不仅可以见自己,还可以见众生、见历史。它见证了一代国人的工作经历,折射了国家几十年来走过的经济历程,而其本身也经过了一个各类项目增增减减、合并归类的发展过程。


千差万别工资条,核心内容就3项


  这是省城某机关单位一位于姓处级干部两周前刚拿到的今年8月的工资条。
  纸条上显示,收入部分有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工人奖金、工作性津贴、福利费、独子费、考核奖、住房补贴、生活性补贴、节日补贴、规范补贴、物业补贴共14项,合计约8600余元;缴扣部分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职业年金、失业保险金、个人医疗保险和个人所得税,共6项,合计约2300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收入部分显示有14项,但只有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住房补贴、生活性补贴和物业补贴这6项有实发金额,其余部分都是空白;而在缴扣部分,失业保险金为空白。“这是因为近年来工资经过几次改革,有合并有增减,但工资条还是沿用的旧格式。现在月工资构成就是这几项。”
  于先生说,其实还可以更加简化地理解:所谓工资,就是基本工资+各类补贴-各类扣款。
  有句著名的话是:男人的收入和女人的年龄,是谈话首要忌讳的话题。但这两年,网上又有各行各业人士“晒”出形形色色的工资条。
  从这些晒出的工资条来看,虽然具体项目各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大同小异,收入部分都是各种工资、奖金、补贴;扣款部分都是“三险一金”(有的单位为“五险”)和个税。
  按照由前往后的顺序,第一项为基础工资,不同单位也被称为岗位工资、底薪、月薪或保底工资。接下来的就是各种补贴,在很多单位,这部分收入远超过基础工资。它包括工龄工资、住房补贴、职务补贴、级别工资、绩效工资等;还包括各种奖金和补助,如全勤奖、加班费、误餐费、交通补助、节日补助、话费补助、油费补助等。
  由此可见,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工资条的核心内容就3项,“两加一减”,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后的结果,就是你拿到手的那个数字。至于对这个数字是不是满意,就看个人的觉悟了——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毕竟也没有更多选项。

 各行各业也有不同


  绝大部分人的工资条构成都是相似的,但也有一些特殊行业的工资条各有各的不同。
  尤其在非基础性收入部分,一些企业的有自己的设定,根据自己企业薪酬发放的实际情况,设定工资条“模板”,同一企业每名员工拿到的非基础工资金额也各不相同。还有一些行业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教育、农林、高危行业等,根据各自行业要求与特点,有一些特殊津贴,也会体现在工资条上。
  一位大学老师展示的工资条显示,其非基础工资项目中包括科研津贴、博导津贴等。而记者见到的一位中学老师的工资条,则有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地区津贴、物价补贴等若干项。
  几年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曾经在网上晒过自己的工资,称月收入“不足六千”。后来他又发文表示这是“指可支配收入,不包括五险一金和一年两万的服化费”。这说明对电视从业人员来说,工资里还有服装费和化妆费等项目。
  据了解,武警、公安、消防、技侦、监狱劳教等听起来就危险指数很高的行业,都有特岗补贴;信访、监察、纪检、审计等行业,也有特殊补贴。另外,城市下水道工、环卫工、火炸药油料仓库工、人防、环境监测、殡葬、特殊教育等等约近20个工种,也有自己特岗津贴。所以,没有特殊必要,就不要打听别人工资条上都有哪些内容了,毕竟大家社会分工不同,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别人也不懂你的劳累,大家的工资构成不尽相同也可以理解。
  工资条上,除了收入部分,其实值得注意的应该是缴扣部分。
  一些单位的水电费、房租、物业费、午餐费等扣款会体现在工资条上。当然还有一些比较“不幸”的,如因缺勤、任务不达标、差错等原因“本不该”被扣的扣款。除此之外,大部分人的常规扣款是“三险”或“五险一金”。对个人来说,这些扣款是一种“定期储蓄”式的好事,它的背后是企业为员工付出的两倍或三倍于此数额的福利。遇到这样的单位,就珍惜机会、好好工作吧!

工资条上看发展


  工资条每月一张,一年不过12张,但也有人热衷于将其作为一项收藏。的确,保存多年的工资条,不仅能看出一个人走过的生活历程,也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
  退休多年的李女士1970年参加工作。她回忆,开始自己的月工资是18元。当时没有工资条,只是财务人员有一张工资表,大家也没啥隐私意识,全厂人员的工资都在表上,谁领了工资签个名就可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工资涨到42元。每月发工资时,财会人员会给每个人一个工资袋,工资仍然是现金,自己还积攒了不少那时候的工资袋。
  李女士表示,具体记不清工资条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后来工资由银行打到存折上,再后来打到卡里,就没见过工资条什么样。
  虽然有人对工资条不是很在意,但实际上,为员工提供工资条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劳动部1994年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就明确: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就算对工资条不熟悉,但李女士还记得当年自己的工资构成:虽然只有区区几十元,也包括了书报、洗理、粮油补贴、煤补、肉补等等若干项,“后来这些补贴逐渐都取消了”。
  近年来,我国先后于1993年、2001年、2006年和2014年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工资改革,对工资的标准和构成项目都进行了较大调整。对年龄较大的离退休人士来说,如果你多年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工资条,很可能一些项目已经看不懂。真看不懂其实问题也不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了,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会“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所以,安心等着涨工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