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经方对存津液用药规律的认识(一)

 小柴胡汤 2022-06-02 发布于浙江
       人身的津液,来自水谷,而化生于胃,故存津液之道,首宜重视胃气。徐灵胎曰:“小柴胡汤妙在人参。”陈修园曰:“桂枝汤和平解肌,无一非养液之品。”二公于甘药调胃以养津液的制方,固亦均有所见,奈以语焉不详,尤不足以阐发仲景用药规律的准则,使后之学者,仍然无从取法,兹就有关方剂择要论述如下。

一、论桂枝汤

       桂、姜辛温,辛以散在外之邪,温以养中州之胃,合草、枣纯甘之品,大补胃气,为恐辛甘过于发散,又以芍药之苦敛。为以坚亦收之助,而必须啜粥以取微汗者,更是鼓舞胃气,为益精祛邪的最大着眼点。此为治表不解而津液已伤的主方,试观以下仲景之论治,当又难深明其义。

图片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按:前条是说明太阳中风,若发热,汗出,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者应以本方为主治。后条是说,凡属太阳病,只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即以本方为主治之。说明桂枝汤的应用,由太阳中风扩大至太阳病。本方振胃气以利水谷而行津液,正是益精祛邪为治,故不必问其是否为“中风”也。

3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16)
按:本方和胃养津液而调营卫,故谓解肌。若其人虽发热而汗不出,津液无伤,脉浮紧而不是缓弱,阳气为重,正宜麻黄汤发泄其表阳,妄投本方则作实实之祸,“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者,此之谓也。请问以发热为阳,尤是误解。试看桂枝汤主证,原即有发热,精祛邪胜,则汗自出而热自发。后世“甘温除大热”亦即指此。

4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按:患者只发热汗出而无余证,不外有卫气外泄,不与营气和协之为患。此亦津伤,故宜本方以解此热。

5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按:发汗后身疼痛,表犹未解之象,应依法用桂枝汤取微似汗出以解之。但脉不浮而沉迟,不止表未解,而是里已虚。汗后伤津,里虚则津亦难复,故于原方加生姜、人参培补胃气,以益水谷而复津液。又恐甘温使大汗出,更加芍药以敛之,可知。
        1963年4月6日,为附院“学习园地”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