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渭区丰原镇闵家村岳战学老先生讲述:闵家村老戏楼故事 作者/岳战学

 渭南文坛 2022-06-02 发布于陕西

戏如人生


作者 岳战学

笔名 一文

人年龄大了,容易患上老年人的通病:没瞌睡、怕老去、怀旧。白天没事老躺床而歇,晚上天明时睡不着总回忆起儿时的老事.....

秦岭北麓,黄土与渭水在历史长河中飞扬与流淌着,一同奔向了如同母亲般张开着怀抱的巍巍秦岭,历经万千于雨水与泥沙的冲刷堆积之下,孕育出了一块传奇的凸地。地之上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常年丰收、人杰地灵,生活在四周的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爱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与憧憬,便为她起了一个颇具向往的名字——长寿塬,又做长年丰收之意。世代生活在塬上的人们心怀着故土故乡故人,千百年来一直努力创造着对美好生活,健康长寿(长)的追寻。


我的家乡就坐落在长寿塬出生生长在塬上闵家村,村子地处塬上东北隅,距离渭南市城区约三十里地,全村七个村民小组,三百余户人家,我同家人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因孩子入伍参军平时工作忙碌,四年前同老伴一起到省城看护养育孙子,平时闲暇时伴随儿孙也时常回到塬上回到村里,因为生活在塬上的人们都对长寿塬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身处何方,心里总会惦记塬上的一草一木,每逢佳节,总会在记忆的黄昏里飘满思绪,炊烟缕缕在梦中飘摇;鸡鸣狗吠、牛羊猪叫,甚至邻里之间的争吵都会成为一种回忆,伴随着渭水淙淙的细流在心底流淌,流进了每一次天色蒙蒙亮的床头与心头,也因此唤起了我用文字记录与叙述过往的故事与趣事......
闵家村地图很像西安北二环图形,不过西安北二环图形缺口在西北角,我们缺口在西南角。咱们村子地势好像东西南北高,中间低,下雨时水从四面八方流向中部,所以有了二组的涝池和五组的涝池。小时的涝池有深刻的记忆,是儿时玩耍的乐园,女人们拿着棒槌嘻嘻笑笑地洗衣服,男人忙着担水,拉牛饮水,孩子们在水中游戏打水仗,一片欢乐的风景。在五组涝池的北岸是戏楼,我对戏楼的记忆有点模糊。
印象戏楼地基很高,和我同岁的伙伴甚至比我小的玩伴都能从角上去,而我不能上是我姐把我扶上去玩的,现在回忆戏楼不是很大,有点像渭南老城街的戏楼。戏楼的北面是我们村的老爷庙,我妈常说的你对啥哩,是老爷庙对戏楼,也可能是这个缘故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渭北吝店乡下乡检查工作时,在和一个当地乡党的闲聊中得知,在他小的时候曾跟他爷爷赶远路到过我们村子看过血故事的大戏......感触惊讶,记忆颇深。
不知何时起,咱们村上一直流传着排戏演戏的传统,并且孕育出了一批老艺人,因此我从小就特别关注村上大戏的排练、演岀,拜访老艺人以及与爱好戏剧的老人攀谈,成了我儿时有趣的回忆,并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恍惚间记忆伴随时光已有一个甲子。


在很久以前因一批拥有祖传绝技的老艺人使血故事流传了好多年成了东府的文化传承

每年《血故事》演岀是大年十五,但只要过了大年初十,村子就逐渐热闹了起来:新媳妇骑着毛驴抱着婴儿回娘家;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们拄着拐杖、挎着篮子、带着女儿、外孙爱吃的包子麻花投奔女儿;三五成群的外甥们拿着过年挣的压岁钱,兴高采烈地去寻舅舅;买卖富平的太后饼、渭南的水晶饼、兴平蓼花糖的商贩到处找房租房......大戏楼的四周和村里有利地方已被渭南的时晨包子和南关街老田包子提前入驻;李大爷的油糕锅,王大婶的麻花案板,牛叔油条代豆浆的摊子都支起来了;蜜枣甄糕、凉粉饸烙、辣子轱辘、白面饦饦叫卖声此起彼伏;张老汉坐在醪糟摊前,右手啪磬啪拉着风箱,左手拿着勺子不停地敲打着黄铜锅,随着醪糟锅下的火苗喷向天空,远处捏面人的和吹糖人为了地盘争吵着,围着一圈手拿冰糖葫芦看热闹的孩子们......


到了正月十三正午时,县长老爷骑着高大的枣红大马,县府各级官员随从,特别是县民团官兵,当官的挎着短枪,当兵的背着长枪伴随左右。在龙尾坡口的大槐树下,原上的乡保长们列队欢迎,走在狭长的已被村民打扫干净的路面上,浩浩荡荡前往村里。


正午十二时,县老爷在戏楼上宣布,原上闵家村血故事节正式开始。台下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社的红狮队,二社的黄狮队和三社的蓝狮队在老爷庙前的广场舞起来。同时田市的芯子、官路的锁呐、城东高翘、城西的社火也融入到了人群一同欢乐。省城的易俗秦腔剧社以及三意尚勇和县城新民等大型秦腔剧社在白天和晚上轮换演出,把《血故事》节推向了高潮。
老爷庙里松柏绿叶成荫高大挺拔。大门口左右两侧高大的两头石狮,被人们用红被面子围在脖子上,更显得威武霸气。在老爷庙的大殿里,供奉的关帝老爷神灵,在东西两侧大殿,是财神爷和文昌阁。信男信女们有求家庭和睦、有求平安长寿、有求生意兴隆、有求学业有成,有求高官厚禄者、也有虔恭虔敬祈祷神灵、更有还愿者、鞭炮齐鸣,献上供品和红被面。


在老爷庙的前院有后村的财东和堡子的财东,分别搭起了粥棚,垒起锅灶,架上铁锅,熬制八宝甜粥的舍饭。焚纸楼旁,省内著名书法家,前村的闵老先生,支起文案,书童磨好了研墨,身穿蓝色长袍,留着潇洒胡须,挥舞豪笔,书写着一张张有收藏意义的珍品。在老爷庙东厢房和西厢房以及东侧房和西侧房内,吃住着省城、县城秦腔剧社的师傅们,也做换装与化妆的需要。

大年的正月十五,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经受了数月冷冻之苦的庄稼汉们终于得以释放,来自于大荔蒲城和富平以及东二华与潼关、西临潼与长安的观众,加入到了观看省城三意剧社正在表演的秦腔《桃园三结义》人潮中去。老爷庙的大门上方和东西侧房的屋顶上,坐满了看戏的观众。甚至淘气的孩子爬到老爷庙里外的松柏及槐树上,树下有孩子的爷爷手持棍子,正吆喝孙子赶紧下来。


血故事戏曲剧情讲述的是:在大清年间,一帮散兵游勇流落民间,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但彪悍英勇的村民不畏惧、不怕死,与这帮匪徒斗智斗勇,奋勇博斗,并最终将这伙匪徒捉拿,扭送官府,后经县官和州官亲审,报陕甘总督批阅给于极刑的故事......正月十五的当天夜幕渐渐来临,《血故事》大戏即将拉开大幕,师傅们点亮三盏汽灯挂在了戏楼的中间。在这之前,《血故事》剧组的艺术家们,在保密的情况下,悄悄杀了几条狗做为道具用,特别是扮演匪徒的演员,受到了特别的看护。开演时间一到,武场面的师傅们,敲响了鼓和锣,文场师傅们,吹拉弹唱,奏响了开幕曲。


戏台上剧情紧凑、场面精美绝伦。演绎着匪徒的做恶以及村民与其搏斗的场面两级官府的判审.....突然,文武乐队的音乐急促起来,匪徒被刽子手们押上戏楼,脱光上衣,绑在戏台中间,监暂官宣读公文,又和台下互动,台下观众有喊五马分尸、有让千刀万剐、最终一致表决给予匪徒开肠破肚......这个时候台上台下一片寂静,人们屏住呼吸,侩子手手执尖刀走到戏台中央,在匪徒的面前用力一挥,突然传来了扮演匪徒的艺术家痛苦的大声喊叫,撕心裂肺,顿时戏台上血流成河,台下孩子们惊吓的哭叫声和台上土匪扮演者的痛苦呻吟声响成一片,女人们害怕的用双手捂实了双眼......这时乐声渐渐地缓慢了,刽子手掏岀了匪徒的心肺,一件一件的展示给台下的观众看,把五脏六腑掏出来了一案桌,血肉滴落的满戏台都是......(其实那些都是戏前宰狗所准备下的道具,也是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剧情需要,之所以要保密准备的缘故。)台下传来了杀得好的叫喊声,有些好事的小伙子爬上了戏台,给刽子手说要拿罪犯的心肺拿回家喂猫狗,有喊要拿匪徒的头当球踢,更有一顽童喊叫要用罪犯的尿泡吹圆当皮球,引起了台下一群年轻人的躁动起哄也惹的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大戏就这样在愤慨与喧闹中结束......

大幕就这样在意犹未尽与回望不舍中拉合......

村民们、商贩们、观众们带着满意跟不满意相继散去......

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劳作与繁衍......

村子里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凡与不凡......
二零二二年四月十八日
于西安家中
本文已同步发表于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百度等平台 部分为网络配图 《原标题:戏如人生》编辑:闵盼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