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直肌注射、转子后股外旋肌群注射

 小柴胡汤 2022-06-02 发布于江苏

第七节 下肢病灶注射

一、股直肌注射

 股直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髋臼上缘,止于胫骨粗隆,可屈髋关节。

【适应证】

1)髋关节屈曲畸形。

2)髋关节疼痛。

(3)髋后伸功能障碍.

4)膝关节伸直功能障碍等。

【禁忌证】

(1)局部皮肤感染或外伤。

(2)出凝血时间异常者。

图片

【操作方法】

(1)仰卧位。

(2)在髂前上、下棘处作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选用5号细针,于穿刺点皮肤,将针斜刺向髂前下棘直至骨质处,回抽无血,即做药液注射至股直肌髋关节附着点,然后再向其深层、邻近肌层注射。必要时,关节囊浅部也可进行浸润注射。注入药液8~10ml。

【注意事项】

(1)注射部位附近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诸多分支,血管分布较多,防止误伤或刺入血管内。

(2)由于髋关节屈曲的影响,往往膝关节也不能完全伸直,因此对邻近的痉挛肌肉也须进行注射。

(3)注射后,应配合功能锻炼。

二、转子后股外旋肌群注射

  【适应证】

1)髋关节疼痛。

2)髋后侧疼痛等。

【禁忌证】

(1)注射部位有感染或外伤。

2)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者。

图片

【操作方法】

1)俯卧或健侧侧卧位。

(2)在大转子后方,自大转子尖至小转子方向划线作标志,自大转子尖下2·5cm左右外侧进针,针尖朝向标志线,以50°角刺入转子间窝处,回抽无血,自近端斜向远端,做扇形注射,然后再深刺入髋关节后方关节囊浅层,进行浸润注射。注入药液8~10ml。

【注意事项】

(1)注意解剖部位的正确性,防止刺伤邻近的坐骨神经.该神经走向的体表标志为:坐骨结节到大转子间连线的中内1/3处。

(2)针尖勿穿入关节内,仅对关节囊浅层浸润,以增进注射效应。

3)如果将下肢置外旋位,则转子间窝容易被摸到,有助于注射前定位.

4)针尖略向下内,股方肌也可在注射范围内.

您的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