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验方化瘤汤对肿瘤的治疗经验,灵活运用,可师可法。

 了然3z5ctoaa2w 2022-06-03 发布于广西
图片

        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瘿瘤”等范畴。究其病机,多与气滞血凝、痰瘀聚结有关。肿瘤其肿块较硬,形态各异,多在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因气、血、痰、湿、寒、热、毒等邪气相结合而致。早在《灵枢·水胀》中曰:“肠覃何如……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杯子状……按之坚。”因此,在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的治疗中、将软坚散结法纳入其中,会较大地增加治疗效果。其中,《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主要以鳖甲为君软坚散结,后世多宗此方治疗癥瘕积聚。隋朝葛洪善用海藻以软坚散结法治疗颈下瘿瘤;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论述了不少应用全蝎、僵蚕、鳖甲等软坚散结药治疗肿瘤的方法。西医学研究亦表明,中药具有软坚散结、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使有形之邪消散,临证再结合辨证加减变通,故能取得明显效果。

       中医学对于肿瘤的治疗大多从虚、痰、瘀、血、毒、气入手,提出了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和疏肝理气等治法。临床上,家父秉承前贤,遵奉《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把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作为主要治法,自拟化瘤汤:当归尾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水蛭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在临证时,根据肿瘤病变之不同,灵活化裁,自1979年以来,治疗脑肿瘤55例,甲状腺肿瘤78例,纵隔肿瘤22例,子宫肌瘤64例,疗效尚满意,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脑肿瘤

       脑肿瘤的治疗,家父常用自拟化瘤汤加息风化痰之品,如:全蝎、僵蚕、蜈蚣、天麻、钩藤、川贝母。55例脑肿瘤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8岁。蝶鞍前上方占位病变、脑血管瘤22例,鞍内嫌色细胞瘤11例,空蝶鞍垂体瘤22例。55例患者均用化瘤汤加减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有1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经CT复查,脑部未见异常,自觉症状消失,并能正常生活工作。所有患者经随访,存活时间最长者17年,最短者2年。

       【医案】

        方某某,男,55岁,已婚。

       初诊:1988年4月4日。间断发作头昏、头痛3个月余。患者3个月余,时发头昏,头痛,目胀耳鸣,胸闷不适,伴右侧肢体不利,行走不便,口干舌燥,便秘,3日1次。今日突然神志不清跌倒在地,在某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顶枕区小班点状稍高密度影,其内侧见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示:左顶枕区紧贴颅骨内板处见一肾形的中度不均匀强化区,大小为4.5cm×5.5cm,其中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诊断为脑膜瘤(左顶枕区)。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75次/min。证属肝肾阴虚,肝火夹痰上扰清窍。拟滋阴养肝、化痰软坚、散结消肿法,自拟化瘤汤加味。全蝎6g、僵蚕6g、川芎10g、地龙10g、天麻10g、青蒿10g、黄芩10g、钩藤10g、丹参20g、制胆南星20g、法半夏2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蜈蚣2条,15剂。

        二诊:1988年4月20日。诉自觉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右侧肢体不利,行走欠稳,伴目胀耳鸣,胸闷不适,口干舌燥,便秘,2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70次/min。予初诊方去青蒿、黄芩,加当归尾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麻仁10g,15剂。

       三诊:1988年5月6日。未诉头昏、头痛,右侧肢体仍不利,行走较稳,诉目胀耳鸣、胸闷不适及口干舌燥好转,大便正常,1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72次/min。予二诊方去当归尾、赤芍、麻仁,加菊花10g、沙参10g、麦门冬10g,15剂。

       四诊:1988年5月22日。诉仅右侧肢体稍有不利,无其他不适。复查头

部CT示:左顶枕区小斑点状稍高密度影,水肿带消失。增强扫描示:左顶枕区紧贴颅骨内板处见一肾形的中度不均匀强化区,大小为1.0cm×1.5cm,其中见少许斑片状低密度影。继续服用三诊方,调治2个月停药。

     随访:1993年10月28日随访。诉已痊愈,患者正常上班,未见复发。

        按语

        脑肿瘤是生长于颅腔内肿瘤的通称,可原发于颅内,也可继发于肺、肝、鼻、咽喉、眼眶等处的肿瘤(脑转移瘤)。无论良性或恶性,因为瘤体都会占位压迫脑组织,其后果都是相似的。中医学认为,其成因多为肝风内动、痰湿之邪凝聚于脑,致使脑部气滞血瘀,痰瘀阻滞,毒邪凝结所致。因营卫郁滞,诸阳遂乱,故颠顶头痛,痛久入络,则缠绵难愈。在病变过程中,脑络痹阻日久,化热动风,风火相煽,耗伤阴液,终致肝肾阴虚。故疾病早期或标实证明显的情况下,以化痰软坚、行气活血散察为主。中晚期标本互见、虚实夹杂,提倡标本兼顾。因脑肿瘤之形成与肝肾关系密切,肝风易动,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治疗不可拘泥,应随证施治,或镇肝息风,或滋养肝肾,或化瘀通络,或软坚散结,或温阳,或补阴,或解毒等多种治法。

      初诊方中全蝎、僵蚕散寒息风解痉;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通络;地龙、蜈蚣祛风通络;天麻平肝息风止晕;青蒿、黄芩、钩藤清泄肝胆之火;制胆南星、法半夏化痰散结;女贞子、墨旱莲滋养肝肾之阴。请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化痰散结、平肝息风之功。二诊时加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增强活血祛瘀之力;麻仁润肠通便。三诊中加菊花清肝明目;沙参、麦门冬滋养阴液。

       如头痛日久、疼痛剧烈者加蜈蚣以增强走窜之力;瘀血剧痛者可加重水蛭用量以增强逐瘀之力;风火甚者加青蒿、山栀、菊花、夏枯草清热散火;视力障碍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滋明明目;颅内压增高者加川牛膝、葛根平肝降压;呕吐者加生姜、竹茹健胃止吐;便秘者加麻仁、番泻叶润肠通便;多饮、多尿者加石斛、芦根、制龟甲、益智仁、桑螵蛸滋阴缩尿等。总之,颅内肿瘤若能辨病辨证,守方勿辍,用中医中药治疗有很好的前景。

        二、瘿瘤

       瘿瘤,西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其病因,《医宗金鉴》云:“多外因之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医学入门》中曰:“瘿瘤皆痰与气相搏结而成。”多与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瘀血内停,痰浊交阻有关。故选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品,如海蛤粉、昆布、海藻、山慈菇、三棱、莪术。经治78例中,男性27例,女性5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甲状腺肿单侧者56侧,双侧者22侧;肿块最大4cm×4.5cm,最小2cm×2cm。服药1个月为一个疗程,其中治疗1个疗程14例,2个疗程19例,3个疗程31例,4个疗程12例,未满1个疗程2例。治疗后,临床治愈37例,基本痊愈15例,好转23例,无效3例。2016年秋随访,停药后最长12年,最短4年,均未见复发。

        【医案】

         傅某某,男,55岁,已婚。

       初诊:1994年11月12日。右侧颈前肿块5个月余。经某三甲医院作扫描示:甲状腺右下冷结节。B超提示:颈部有4cm×4.5cm大的肿块。患者因惧怕手术治疗,延家父诊治。查体:肿块质地坚硬,皮色如常,不疼痛,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舌紫暗、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78次/min。患者平素性情抑郁,以致肝气郁结,疏泄条达失常,痰气交阻,积聚而生瘿瘤。拟理气化痰、破瘀散结法,自拟化瘤汤加味。当归尾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水蛭10g、山慈菇10g、夏枯草10g、海螵蛸10g、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3剂。

       二诊:1994年11月16日。诉颈部肿块渐消,不疼痛,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72次/min。予初诊方续服6剂。

       三诊:1994年11月24日。诉颈部肿块变软,无疼痛不适,复查B超提

示:颈部肿块缩小至2cm×2cm。舌暗红,苔薄白,脉沉,70次/min。效不更方,予初诊方续服12剂。

       四诊:1994年12月8日。诉颈部肿块全消,触之未见异常,经碘扫描及B超检查证实肿块全部消失。唯年老体弱,精神疲倦,纳差,拟益气养血健脾以扶正,服八珍汤5剂收功。

        随访:1996年2月14日随访。诉未见复发,病已痊愈。

        按语

       瘿瘤以颈部喉结两旁结块肿大、疼痛为最基本的临床特征。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中医学认为,瘿瘤由痰气相结和痰瘀积聚所致,治疗以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家父常选用自拟化瘤汤加海蛤粉、海带、海藻、海螵蛸、昆布、广木香、三棱、莪术、郁金、陈皮、香附、夏枯草、山慈菇、煅牡蛎等。

       初诊方中当归尾、赤芍活血祛瘀;桃仁、红花散结化瘤;丹参养血活血,使瘀祛而正不伤;水蛭破血逐瘀;山慈菇、夏枯草、海螵蛸清泄肝火,软坚散结;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防癌抗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清肝息风之功。二、三诊时,效不更方。四诊中改用八珍汤大补气血,以扶助正气。

       如气机郁结者加柴胡、青皮疏肝理气;痰涎多者加夏枯草、白芥子、僵蚕化痰软坚;瘀血症状重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阴虚明显者加玄参、川贝母、知母、天花粉、天门冬滋养阴液;咽颈部不适者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肿;气郁日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草、牡丹皮、玄参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肿块较硬者酌加露蜂房、黄药子增强活血软坚,消瘦散结的作用。家父强调,若瘿肿小、质软、病程短者,多可治愈;肿块坚硬,移动性差,增长迅速者,则预后欠佳。在临床中,肿块渐消后,应及时加入滋阴之品,以滋水涵木,扶正祛邪。另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注意饮食调摄。

        三、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多与胸阳不振、痰浊内凝、气机郁滞有关,故用自拟化瘤汤加宽胸散结、理气化痰之品,如:全瓜蒌、薤白、郁金、桔梗等。经治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0岁。用自拟化瘤汤加味治疗,其中12例患者均治疗2个月余,症状全部消失。在医院经X线拍片,做断层扫描复查,证实肿块全消。3年来追访多次,未见复发,并能正常工作。

          【医案】

         吴某某,女,46岁,已婚。

       初诊:1988年3月20日。患者1个月前因胸痛,吐痰夹血,咽喉疼痛,如物梗阻,声音嘶哑,经我院五官科诊治月余,胸痛加重。后送武汉某医院行CT检查两次,提示右上纵隔肿瘤。因患者惧怕手术,求治于家父。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痰夹血丝,右胸憋闷疼痛,头昏心慌,食欲不振,口干,声音嘶哑,肌肉日渐消瘦,四肢乏力,小便黄,大便结,舌暗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数,68次/min。证属热邪犯肺,热伤血络,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拟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法,自拟化瘤汤加味。当归尾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水蛭10g、全瓜蒌15g、薤白10g、郁金10g、桔梗10g、川贝母10g、葶苈子10g、鱼腥草30g、仙鹤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5剂。

        二诊:1988年3月26日。诉咳嗽减轻,咯绿色黏液样痰,无血丝,咳痰后胸部渐觉轻松,憋闷大减,夜能入睡,纳增,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66次/min。予初诊方去葶苈子,加甘草10g、芦根30g,7剂。

      三诊:1988年4月4日。诉诸恙悉减,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70次/min。予二诊方续服30剂。

       四诊:1988年5月6日。诉无其他不适,诸症全消。又到武汉该医院复查,CT扫描提示纵隔肿瘤完全消失。

      随访:1989年12月14日。患者休息3个月后工作,1年来多次追访,均身体健康。

       按语

       纵隔是两侧胸腔之间的一个间隙,内含心脏、大血管、食管和丰富的淋

巴组织、神经组织等。纵隔肿瘤是指生长在纵隔内的肿瘤。由于纵隔内含有多种组织,因而,纵隔肿瘤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淋巴瘤、畸胎瘤

以及胸腺瘤等。

       初诊方中当归尾、赤芍活血祛瘀;桃仁、红花散结化瘤;丹参养血活血,使瘀祛而正不伤;水蛭破血逐瘀;全瓜蒌、薤白、郁金、桔梗宽胸散结;川贝母、葶苈子化痰止咳;鱼腥草、仙鹤草清泄肺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防癌抗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二诊时加甘草、芦根增强润肺生津之力。

       如胸胁疼痛者加全瓜蒌、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活血止痛;胸胁胀满者加苏子、白芥子、五味子纳气消胀;咳嗽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止咳化痰;口干、乏力者加生地黄、沙参、芦根、石斛滋养阴液;间有潮热者加白薇、地骨皮、青蒿、银柴胡清退虚热;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桑白皮、白茅根消除积液。

           四、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多与血瘀气滞、寒邪内阻胞宫有关。故用自拟化瘤汤加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品,如肉桂、小茴香、益母草、三棱、莪术、生卷柏之属。《本草备要》中记载:“卷柏,生用破血通经,治癥瘕淋结。”家父总结,本品用量须达30g,量必不可少,为治子宫肌瘤之要药。经治64例中,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52岁。全部用自拟化瘤汤加味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其中1个疗程者12例,2个疗程者25例,3个疗程者26例,未满1个疗程者1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2016年秋追访,除无效者6例外,其他病例疗效稳定。

       【医案】

         郭某某,女,38岁,已婚。

        初诊:1979年1月17日。患者近1年来,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红或紫暗成块,淋漓不断。此次经水两月未行,小腹刺痛难忍。妇检:触及子宫前有一儿头大包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与子宫粘连,界限不清。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因患者不愿手术,而延家父诊治,观其舌暗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迟而弱,68次/min。证属血瘀气滞,寒邪内阻胞宫。拟活血化瘀、行气散寒法,自拟化瘤汤加味。当归尾10g、赤芍10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20g、水蛭10g、三棱10g、莪术10g、生卷柏30g、益母草15g、小茴香10g、肉桂8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10剂。

        二诊:1979年1月28日。诉小腹剧痛,阴道下血较多,色暗、夹有瘀块,舌暗红,苔薄白,脉沉迟,64次/min。予初诊方去三棱、莪术,加延胡索10g、川棟子10g,30剂。

        三诊:1979年3月2日。诉无其他不适,诸症消失。妇检:小腹部未触及包块。B超复查提示:子宫进2cm,出6cm,其间可见子宫腔反射,无包块波征。拟调理脾胃、养血调经法,服用八珍汤加味10剂,以善其后。

         按语

        子宫肌瘤,即古代医学所谓石瘕也。《灵枢·水胀》谓:“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石疲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滞于胞中,结成痞块,或痰滞胞络,与血气相结积聚而成,可见耳鸣、目赤等症。

        初诊方中当归尾、赤芍活血祛瘀;桃仁、红花散结化瘤;丹参养血活血,使瘀祛而正不伤;水蛭破血逐瘀;三棱、莪术、生卷柏化瘀消癜;益母草活血止痛;小茴香、肉桂温经散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防癌抗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疏肝止痛之功。二诊时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三诊中改用八珍汤增加益气养血之力。

       如气滞甚或月经期前小腹胀痛者加香附、川楝子、荔枝核行气止痛;瘀血较多者则月经期重用益母草,加水蛭搜剔恶血。

      ——周利军《中医难治病临证心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