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八路军被七千日寇包围;危机时刻,孕妇张翠屏说:我带你们走

 老大姐嗨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1988年4月17日,在承德绮望楼宾馆,抗日名将李运昌,对平安堡铁厂工人朱海清有些急切地问道:“我找了你们母子40年,你妈呢?我要见见你妈。”

朱海清声音哽咽的道:“我妈六年前去世了。”

李运昌非常难过地说:“你们受了这么多苦,为什么不来找我?”

“我妈临终前对我说,说老司令是国家的人,是做大事的,不要找老司令,不给他添麻烦”。

闻此言,身经百战的铁血将军李运昌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1

李运昌和朱海清交谈

朱海清的母亲张翠屏,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五指山区一个贫苦的家庭。

穷人孩子早当家,张翠屏从小吃苦耐劳,上山砍柴,下地耕田,操持家务,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19岁嫁给当地农民朱殿昆,因为她说话做事爽快,明辨是非,被乡亲们称为麻利嫂。

抗日战争时期,兴隆县五指山区,是冀东八路军开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

张翠屏的丈夫朱殿昆是迁西、遵化、兴隆抗日联合县的地下交通员。他家也是八路军的堡垒户,送情报,照顾伤员,为部队筹集粮食是经常的事,因此,在冀东八路军中,麻利嫂的大名尽人皆知,尽管她当时还不满三十岁。

冀东根据地是李运昌一手开创的,这位黄埔军校第4期的高材生,虽然不如他的同学林彪名扬天下,但是在冀东一带,李运昌的大名,却是尽人皆知的。当地民谣传唱:“李运昌,真忠良,骑红马,挎大枪,打日本,捉豺狼。

冀东另一位传奇抗日英雄节振国,一把菜刀勇闯日军宪兵队,手刃日寇数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节振国最佩服的人就是李运昌。

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潘家峪大惨案。

李运昌将惨案中幸存下来的潘家峪子弟,组成潘家峪复仇团。在不久后的干河草村战斗中,复仇团的战士们在“血还血,命还命”的怒吼声中。将制造惨案的元凶佐佐木击毙,为潘家峪惨案中死难的乡亲们报了仇。

从此以后,“被鬼子欺负了就找李司令”成为冀东百姓的口头禅。

文章图片2

冀东根据地是所有抗日根据地中条件最艰苦的,别的八路军部队都有骑兵,冀东根据地的团首长,是骑毛驴行军作战的。冀东的老百姓太穷了,养不起骑兵。

冀东八路军是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冀东根据地实施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千里“无人区”,试图将八路军从冀东挤出去。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八路军积极应对,化整为零,在“无人区”内采用游击战术,和日军顽强作战。

1943年1月21日傍晚,7000多名日军,在兴隆县五指山达峪村,将八路军冀东军区司令部团团包围,所有下山的路口都被牢牢封锁。

生死关头,李运昌果断地向300多名八路军战士下达命令,烧毁所有重要文件,电台上绑上手榴弹,然后不惜一切代价突围。

当时有几名正在“麻利嫂”家养伤的八路军战士,也奉命归队。

情况万分危急,一名腿部受伤的战士,行走不便,也强撑着回到部队。当时已经有8个月身孕,还裹了脚的张翠屏放心不下,跟着那名伤员来到指挥部。

很快就有人告诉她,现在形势有多严峻。张翠屏快人快语,她对李运昌说:“李司令,不能硬拼,你们300人,怎么打得过7000多鬼子呢”。

李运昌身经百战,在这种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他对张翠屏道:“麻利嫂,你不用担心,咱八路军中,比李运昌厉害的人多的是,今天我要是冲不出去,鬼子可就要倒大霉了,延安再派到咱根据地的人,比我厉害百倍,准能打的鬼子满地找牙”。

张翠屏道:“李司令,我认识一条路,鬼子肯定不知道。朱殿昆不在家,我领你们走。”

李运昌看张翠屏身怀六甲,担心她的身体,便有些犹豫。

张翠屏道:“司令员就别婆婆妈妈的了,咱山里人身子骨硬朗,跟我走”。

当时正值大寒时节,大雪封山,滴水成冰,凛冽的北风吹得人站不住脚跟。

文章图片3

300多名八路军将士,在张翠屏的带领下,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过一片密林,进入一个狭长的幽谷,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战士们排成长长的队伍,跟在张翠屏身后,镇定的一路向前。

一道六七十米高的悬崖挡住大家的去路,悬崖上结了冰,湿滑的难以驻足。

张翠屏掏出一根绳子,然后又找战士们借了十几条绑腿,她背着绳索,抓住悬崖上的杂草灌木,脚蹬石缝,努力地向悬崖上攀爬。

太滑了,张翠屏刚爬了五六米高,就摔了下来,幸亏被战士们接住。

张翠屏还想再试试,李运昌坚决不同意。突然张翠屏说要解手。战士们都背过身去。

张翠屏趁此机会,手脚麻利地再次攀上悬崖,十几分钟后,张翠屏终于爬到崖顶,她把绳子一端固定在山顶的一棵大树上,然后把剩下的绳子都抛下悬崖,300多名八路军战士,抓着绳索上到崖顶。

张翠屏又带着大家穿越一片原始森林,乱石交错的山胡洞,越过险峻异常的乌龙脊,就是结满坚冰的大椴洼,横穿大椴洼后,就进入了黑河谷。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艰苦跋涉,300多名八路军战士,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就在这个时候,正在冰面上行走的张翠屏,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冰面上。

战士们要去扶她,却被张翠屏推开,同时她还要大家再次背过身去,战士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冰面上就响起孩子响亮的啼哭声。

战士们不知所措,李运昌命令道:“大家站成人墙,替麻利嫂挡风。”随后李司令脱下大衣,把刚出生的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张翠屏再也走不动了,战士们轮流背着她,继续向西北方向急行军。留在原地太危险了,敌人随时都有追上来的可能。

文章图片4

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脱离了危险,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村里也有几家八路军的堡垒户,张翠屏被安排在一家堡垒户中休息。

天亮以后,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李运昌买了红糖、鸡蛋和白面去看望张翠屏。

张翠屏却说什么也不肯收,她说:“八路军为老百姓打鬼子,要说谢,我们应该谢谢你们才对”。

李运昌坚持让张翠屏把东西收下,两个人僵持不下,最后张翠屏说:“李司令,您要是真感觉过意不去,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李运昌略加思索道:“孩子是在冰面上降生的,就叫冰儿吧,以后孩子大了,让大家都能记住,日本鬼子制造的这个千古奇劫”。

李运昌带着部队离开了,鬼子恼羞成怒,发誓要找到那个为八路军带路的人。

当地有个叫郑彬龙的家伙,为了讨好日本人,到据点告了密。

张翠屏被鬼子抓走,满头的秀发都被拔光,从此她一年四季都戴着一顶黑色的绒帽。

文章图片5

张翠屏

鬼子还给她灌辣椒水,致使张翠屏当场吐血,从此再也不能干重活。

可无论鬼子怎么折磨,张翠屏始终不承认为八路军带过路,并质问日军,八路军突围的那天夜里,她马上就要临盆,哪来的时间和精力为八路军带路。

郑彬龙又说是朱殿昆带的路,但至少有一百个人证明,部队突围的那天夜里,朱殿昆并不在家。

鬼子恼羞成怒杀了郑彬龙,把遍体鳞伤的张翠屏放回家。

怕引起鬼子的怀疑,张翠屏给冰儿改了乳名—胡林子,学名朱海清。

祸不单行,1945年4月19日,朱殿昆再给八路军送一封“鸡毛信”时,不幸落在日军手中。

朱殿昆临危不惧,将信撕碎后吞入腹中。

鬼子将朱殿昆绑在一棵大树上,用刺刀将他的肚子豁开,朱殿昆壮烈牺牲,关于那份情报,鬼子一个字儿也没得到。

朱殿昆牺牲后,鬼子们又冲进他的家里,大肆劫掠一番后,纵火将房子烧成白地。

张翠屏走投无路,只能东躲西藏,靠乞讨为生,最后流浪到100多华里外的,兴隆县北营房乡荒地沟村。

文章图片6

据当地百姓回忆说:那个病怏怏的小脚老太太是个苦命人,丈夫被日本人杀了,房子也被日本人给烧了,最后她带着孩子只身流浪到这里,穷得连一副囫囵碗筷都没有。大冬天孩子棉裤都穿不上,下雪时光着脚在雪地中行走。

张翠屏和儿子相依为命,可就算是苦到了极点,她从来没有提起过在抗战时期壮烈牺牲的丈夫,还有她为八路军带路的事迹。

1982年春天,张翠屏卧床不起,在弥留之际,她对儿子朱海清,儿媳说起往事。

最后她嘱咐儿子、儿媳说:“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你爸、你妈当年做过什么事,是想让你们还要接着做,而不是让你们拿这些事去瞎吹呼,去摆功。打小日本时,我们那样做是应该的,你们要是想以此做理由,找上级提什么要求就不对了。”

最后张翠屏又非常认真地说:“老司令是做大事的人,你们当着我的面发个誓,就算是再穷再苦,也绝不能给老司令和政府添一星半点的麻烦”。

朱海清夫妇含泪说他们都记住了,几天后,张翠屏溘然长逝。

村干部和乡亲们帮助朱海清料理张翠屏的后事,无意中在她曾经使用过的一个衣柜底层,发现了一个小黑木匣子。

黑木匣子既没有钌吊,也没有锁,大家把这个黑木匣子摆弄了老半天,也没人知道如何把它打开。最后有人找来一把斧子,直接把匣子劈开了。

里面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有一张被油皮纸包着,已经有些破损的图画。还有一件被牛皮纸包起来,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纸条。

村干部和学校的老师把破旧的图画凑起来细看,是一份迁西、遵化、兴隆抗日联合县的交通路线图,地图上有被铅笔标注的符号,在场的人没人能看得懂。

至于那些纸条,内容更是让人大吃一惊。那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抗日游击队打下的欠粮条,粗略地计算一下,这些欠条一共有7000多斤。

欠条中有两张是李运昌的签名,他在欠条上注明,等打败了日本鬼子,一定如数偿还给张翠屏。

文章图片7

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的欠粮条,

解放初期,县里曾经数次发过公告,凡是家中有此类欠条的老乡,都可以凭欠条到民政部门兑换小米。可张翠屏当时穷得吃糠咽菜,如果她把这些欠条拿出去,日子就不会过得如此窘迫了。

朱海清遵照母亲的遗命:任何时候也不给上级添麻烦,将黑木匣子,交通路线图还有这些欠粮条,都当众烧了。

一位小学老师,在去县里开会的时候,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了欠粮条的事,而朱殿昆牺牲后,一直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1984年春天,朱殿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朱海清也获得了一份到平安堡铁厂上班的机会。

张翠屏老人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李运昌司令员40年来一直到处在找寻她。

1949年3月,热河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李运昌,在“热河省无人区代表会议”期间,专门找到兴隆县县委书记王佐民,拜托他在五指山周围寻找张翠屏母子。

李运昌不知道张翠屏的名字,只记得战士们都称她麻利嫂,麻利嫂的儿子叫朱冰儿,这个名字是他给取的。

王佐民找了一年多,因为张翠屏已经搬了家,离开了五指山,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后来王佐民因为工作调动离开兴隆县,还把寻找张翠屏母子的任务,委托给他的继任者。但一直没有任何音信。

1984年,李运昌又委托赵锡廷和李景珍继续寻找麻利嫂和她儿子朱冰儿。赵锡廷和李景珍,当年是八路军冀东根据地的财粮助理,雪夜突围时,他们也在其中。

1985年春节刚过,李景珍找到兴隆县党史研究室主佟靖功,请他寻找朱殿昆的下落。

朱殿昆刚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还不到一年,佟靖功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但朱殿昆的妻子张翠屏身体不好,常年戴着帽子,跟老司令要寻找的麻利嫂判若两人,另外朱殿昆的儿子叫朱海清。

可这是寻找麻利嫂个朱冰儿的唯一线索,佟靖功锲而不舍,先后数次来到北营房荒地沟村,另外还找来五指山达峪村的村民,经过仔细辨对,最后确定,朱海清就是李运昌40年来苦苦寻找的冰儿。

文章图片8

李运昌

1987年9月19日,赵锡廷副专员和佟靖功一起来到平安堡铁厂,见到了已经45岁的朱海清,并请他去北京见李运昌。

但朱海清说,他答应过母亲,不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现在能在铁厂工作,他已经很知足了。

赵锡廷“请”不动朱海清,就直接给李运昌打电话。

已经80高龄的李运昌当即表示,我们亏欠麻利嫂太多,不要她来北京,我亲自登门去拜访她。

1988年4月17日,李运昌来到承德,住在承德市绮望楼宾馆,准备第2天下乡,去往兴隆县平安堡铁厂。

朱海清听说老司令来到承德,他不再固执,从承德到平安保有150多华里,当时路况也不太好,让一个80多岁的老人,承受如此颠簸之苦,万一出了意外,反倒有违母亲的初心了。

在佟靖功的陪同下,朱海清一早出发,将近中午时分,终于见到了已经恭候多时的李运昌。当时李运昌还不知道张翠屏已经不在人世。在和朱海清的交谈中,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文章图片9

张翠屏的事迹不胫而走,无数人被她感人的事迹所感动。称她是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中华女杰,是熠熠生辉的雾灵山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