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河北一农妇离世,儿子翻出床底木箱得知:母亲竟是抗日英雄

 泊木沐 2023-04-14 发布于辽宁

1982年,河北兴隆县一个叫做张翠屏的老人去世了。老人一辈子生活简朴,留下的遗物不多。但是,儿子朱海清却从老人的床底下,找到了一个锁的严严实实的木箱子。

这勾起了朱海清的好奇心。他依稀记得,小时候自己见过这个神秘的木箱,但母亲却一直不告诉自己这里头装的是什么,后来更是直接把木箱藏了起来。

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到底有什么东西藏在箱子里呢?

冰天雪地

朱海清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好奇,用斧头把箱子劈开了。

然而,仔细一瞧,这里头也没有什么宝贝,只有一叠发黄的纸条。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朱海清看着眼前这堆“废纸”,百思不得其解,他拿起一张,却看见上面依稀写着“借粮”之类的字样。

难道说,这是从前的借条吗?

这成了朱海清心里一个解不开的结,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这些借条重新保存起来,希望有一天能够真相大白。

5年之后,一个陌生人忽然找到了他。对方介绍说,自己名叫李运昌,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张翠屏和朱海清母子。

这让朱海清很迷茫,眼前的李运昌头发花白,看起来和母亲是一个年代的人,他好像知道很多关于张翠屏的事情。然而,朱海清却从没听说过,母亲有个叫做李运昌的旧相识。

而李运昌接下来说出的话,更是让朱海清大吃一惊。

李运昌说:他的母亲张翠屏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妇,而是一位抗日英雄。

李运昌还说,他已经寻找了他们母子三十多年了!

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往事。四十年代,张翠屏和丈夫朱殿昆都生活在八路军根据地附近,他们虽然只是平凡百姓,却也深明大义,为了支援抗战,他们承担了为八路军送信的工作。

1942年,张翠屏惊喜的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可是还没高兴多久,噩耗传来,张翠屏的丈夫在送信给八路军的路上,被日寇残忍杀害了。

张翠屏悲痛欲绝,但是想想肚子里的孩子,想想抗战大业,她还是让自己振作起来。

她挺着大肚子,还是风里来,雨里去,为八路军送信。

李运昌当时正是八路军冀东军区的司令员,他和张翠屏是老朋友。

1943年1月21日,日寇派出七千多人,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此时根据地只有几百名战士,根本无法与日寇抗衡。

因为事发突然,李运昌得到消息,已经是深夜了,日寇的包围圈逐渐形成,根据地的战士们性命危在旦夕。

必须想出脱身之策,可是以少胜多实在困难,李运昌只得计划自己带领小队吸引注意力,换取战士们突围的机会。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张翠屏赶到了司令部。

张翠屏当时已经快要分娩,可是一发觉日寇的行动,张翠屏不顾自己的身体,跑了很远的山路赶了过来。

张翠屏

张翠屏告诉李运昌,此时还没到绝境。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她,熟悉一条隐蔽的小路,从那条小路出去,一定可以避开日军的耳目。

听到这话,李运昌欣喜万分,大家有救了!

九死一生

可几秒之后,李运昌又眉头紧锁,想要走小路,必须有人带路,眼下除了张翠屏没人知道路怎么走。可是,张翠屏是个即将临盆的孕妇啊!

张翠屏猜到李运昌在想什么,所以她坚决对李运昌表示:自己愿意为八路军带路。

李运昌看了看张翠屏的肚子,连连摇头,说:“不能拿你冒险,你还有孩子”

张翠屏却急了,她说:“那条路我以前经常走,绝对安全。你们要是不走,我就在这里和你们一起战斗!”

看着张翠屏坚定的目光,再想想战士们的生死存亡,李运昌长叹一声,最终下定决心,让张翠屏带路。

在李运昌的指挥下,战士们飞速集合起来,销毁了全部的机密文件,然后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司令部。

当时,正值寒冬,滴水成冰。那个夜里,天上还飘起了鹅毛大雪,路上是厚厚的一层冰,脚踩上去,一步一滑。

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李运昌,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都觉得有些难熬,他不禁更加担心怀孕的张翠屏了。

而且,这条隐蔽的小道尤其不好走,路上被积雪塞满了,战士们只好一边用双手清雪,一边前进。而且,走过一段路之后,路愈发陡峭,战士们只能攀缘而行。

走到一半,面前直接现出了悬崖峭壁,如果不翻过这段峭壁,就走不到出口。可是,峭壁上早已经被冰雪覆盖,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别说行动了,即便看着都觉得胆寒,就在这个时候,张翠屏站了出来。

她随着大家走了好几里山路,已经十分虚弱了,但是她依然坚持着。这会儿,她知道大家都害怕眼前的悬崖峭壁,所以她毫不犹豫的自己走过去,手脚并用,咬着牙攀登了上去。

张翠屏这个行动把李运昌吓了一跳,战士们也都惊呆了。

上去之后,张翠屏立刻从腰间解下从家里带来的麻绳,拴在一旁的树上,另一端垂下来,让战士们借助绳子爬上悬崖。

如果不是张翠屏,大家说不定早就死在包围圈里了。

登上悬崖之后,李运昌红着眼眶,不知道如何感谢张翠屏的恩情。

接着,他们继续走,可是刚刚绕过悬崖,走到平地上,张翠屏忽然重重摔倒在地。众人慌忙把她搀扶起来,却发现张翠屏面无血色,全身痉挛,怕是要生了。

在这样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生孩子,实在太危险了,靠着张翠屏带路,大家已经甩开日本人一段距离,李运昌考虑派人带着张翠屏下山求救。

但转念一想,现在让张翠屏脱离大部队,也十分危险。

李运昌不知道如何是好,张翠屏比李运昌更着急,此刻张翠屏一是担心孩子,二是担心部队的安危。这里地形陌生,没有她带路,部队很难走出去的。

张翠屏咬咬牙,强忍着腹中的疼痛,对李运昌说:“就在这生,生完我们好继续赶路!”

李运昌很快反应过来,他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给张翠屏铺上,又让所有战士围成一个圈,守卫着张翠屏。就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之中,张翠屏开始分娩。

疼痛折磨着张翠屏,但是,因为担心被追兵发现,所以张翠屏一直咬紧牙关,一声喊叫都没有发出来。

不知过去了多久,雪地里响起了一阵微弱的婴儿哭声,孩子生下来了!

战士们赶紧用棉衣包裹住这个艰难来到人间的孩子。

张翠屏看着这个孩子,也不由得落下了眼泪。但是,她心里最惦念的,依然是部队的安危,剪断脐带之后,张翠屏就提出继续赶路。

李运昌担心张翠屏的身体,于是他让战士们就地取材,用树枝做了一副担架,把张翠屏母子放到担架上,又用大家的衣服把母子俩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才继续向前走。

这是十分艰险的一天,李运昌一直记得,他们走了整整八个小时,才终于走到了安全的地方。

深明大义

脱险之后,李运昌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就近的老乡家,把张翠屏母子俩安顿下来。

长途跋涉,天寒地冻,加上刚刚生产,张翠屏已经陷入了昏迷。大家赶紧四处搜寻干柴,点燃炉火,给张翠屏喂了热汤,这才救醒了她。

让大家感到惊奇的是,张翠屏生下的小家伙跟着赶了那么久的路,竟然毫发无损,大家把他抱出来的时候,他睡的正香。

这母子俩有惊无险,李运昌总算放心了。

张翠屏醒来之后,李运昌对着她,深深鞠躬:“您是我李运昌的恩人,也是这300多名八路军战士的恩人,您的恩情,全体八路军战士都会永远记在心里!”

张翠屏眼含热泪,对李运昌说:“比起你们,我做这些微不足道!”

由于根据地遭受重创,所以李运昌决定带着战士们转移,而张翠屏母子当然还是留在村子里生活。

相处许久,如今要分别了,战士们都很舍不得张翠屏。

这一别,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告别的那天,张翠屏抱着孩子,请李运昌给孩子取个名字。

李运昌看着这个小家伙,沉吟一会儿,说道:“这个孩子是在冰川上生下来的,就叫做'冰儿’!”这个叫做冰儿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朱海清。

李运昌走后,张翠屏带着孩子也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这一次的冒险经历,让张翠屏的抗战热情更加高涨了。

虽然日本人之前扫荡了根据地,但当地的游击队和老百姓依然在坚持斗争,新的八路军指挥部建立了起来。

看到这一切,张翠屏非常高兴,她希望为八路军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她主动找到队伍,提出将自己的家变成地下情报站。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弥足珍贵。从此之后,八路军中都知道,根据地有一位张大嫂,她有勇有谋,一腔热血。

平日里,张翠屏十分谨慎,把地下情报站小心的伪装起来。

敌人也来村子里搜查过,但是,因为张翠屏没有露出破绽,他们也就空手而归。

就这样,一晃眼又是秋收时节,张翠屏勤劳能干,地里的收成很不错,但八路军的日子却不好过。

日寇连连扫荡,八路军只能长期生活在深山之中,和敌人艰难周旋,想要生存苦难重重,于是,张翠屏又开始帮助八路军运粮。

村民们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送给八路军。

张翠屏最为积极,为了让八路军能吃上饭,她宁愿自己饿肚子。

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张翠屏想了很多办法,她借着上山砍柴作为掩护,把粮食藏在自己随身的包袱里,每天要跑好几趟。

后来,因为敌人的封锁日益严重,就连八路军日常所需的弹药也是由张翠屏运送上山的。一箱子弹,足足有一百斤,很难想象瘦弱的张翠屏,是如何将这些东西运送过去的。

日复一日,到了1945年,张翠屏为八路军运送的粮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00斤。八路军不会白吃白拿,所以每次张翠屏送粮食,八路军都会给她一张欠条。

那个困难的年代,八路军给老百姓留下的欠条不少,这些欠条在建国之后都陆续得到了兑换。

不过,张翠屏却从没有想过让八路军归还粮食。因此,她每次拿到欠条,就小心地收藏在箱子里,从没有给别人看过。

恩深似海

1945年4月19日,张翠屏正准备往山上走。突然,几个村民匆匆忙忙来到她家中报信,原来,张翠屏为八路军运粮食这件事情暴露了,日军已经过来抓捕了。

张翠屏母子危在旦夕,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在村民的帮助之下,她带着冰儿逃出了村子。

孤儿寡母,无处容身,还要躲避通缉,可谓十分凶险。张翠屏害怕“冰儿”这个名字导致母子俩暴露,所以才给儿子改了名字,叫做“朱海清”。

八路军从这之后,就和张翠屏母子断了联系。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李运昌回到村里,本想找到恩人报恩,却得知张翠屏已经离开。

李运昌十分担忧,所以四处托人打听。可是,张翠屏母子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其实那几年,张翠屏母子一直漂流在外。

为了养活儿子,张翠屏只能给人家做佣人,日子过得很苦,解放之后她们流落到兴隆县,因为家乡亲人早都不在了,所以张翠屏就干脆在兴隆县落下了脚。

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漂流,但是八路军给的那些欠条,张翠屏却一直带着。

她不是为了找八路军要粮食,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份纪念。

张翠屏出身贫苦,一直饱受压迫,是八路军的到来,让她看见了光明。所以,她一辈子都在回报八路军的恩情。

她当年立下了赫赫功劳,但是,她却从没有对别人提起过,就连对儿子都没有提过。她并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英雄,后半生,她一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默默生活在乡村。

也有人好奇过张翠屏的过去,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询问,张翠屏都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后来,大家的好奇心也就淡了。

直到张翠屏老人去世,她的英雄往事始终不为人知。但是,李运昌等人一直没有忘记她。

张翠屏的壮举拯救了无数战士的性命,所以,李运昌多年以来的执念,就是找到张翠屏,报答她的恩情。

1987年,李运昌终于打听到,兴隆县有一个叫做张翠屏的居民,年龄和自己认识的张翠屏能对上,而且兴隆县的张翠屏也有一个儿子。

李运昌预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恩人。

可是,他没想到,等自己赶到的时候,恩人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听完李运昌讲述这些来龙去脉,朱海清震惊万分。原来,看似平凡的母亲,有着一段如此传奇的经历。

朱海清把母亲当年留下的欠条,交到了李运昌手里,这是张翠屏留下的最珍贵的一份遗物。

不久之后,李运昌带着当年的战友,一起来到张翠屏的坟前祭拜。

这段故事,也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