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旗百年 砥砺新城(第四章4)

 新用户4822sJuW 2022-06-03 发布于河北

原文:

第四节创办“季典合作社”

         查阅《白错村志》,发现记载有这么一件事:

        ——在根据地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时,郝季甄(白错村人)和王典一起成立“季典合作社”。通过组织运输,开展纺织等多种形式,帮助军民渡过难关。郝季甄和王典成立的“季典合作社”由于取得较大成绩,被树立为边区学习榜样,郝季甄和王典一起出席了边区群英会。1945年1月,郝季甄当选为太行区参议员;3月,在边区参议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边区政府委员,并被任命为第二厅厅长。11月25日,太行行署在涉县下温村成立,郝季甄任建设处处长……

          1945年8月间,沙河县抗日县政府从山区迁到新城后,县供销合作社也从刘石岗村迁到新城,正式成立沙河县合作联社,地点设在新城村南北大街北段路西。王典任主任,元文芝、高万荣任副主任,秘书由乔兴昌担任,胡炳谦任资料员,秦绪文任会计。提出的口号是:发动群众,生产自救、耕二余一,解决群缺军需问题。

         为了适应解放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引导全县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贸易,县联社把全县划分为十个联合社,即渡口、温家园、册井、刘石岗、岗冶、新城、褡裢、沙河城、留村、洛阳。同年秋天,根据业务经营情况和上级指示,又在10个联社基础上,划成了7个分社。一分社驻渡口、二分社驻册井、三分社驻岗冶、四分社驻新城(主任刘增元)、五分社驻沙河城、六分社驻褡裢、七分社驻留村。县联社的任务是既扶持生产,又搞好供销。经营的主要品种有棉花、布匹、粮食、肥料、煤油、盐、山货以及一些小型生产生活用品等。1946年夏季,河头村合作社组织妇女纺织,交布兑换麦子9000市斤,其中8000市斤交了公粮;秋季,除用米票顶替300市斤公粮外,还用布顶替交公粮10500市斤。不仅如此,是年冬季在交易所又拿布换了2000市斤麦子。河头村合作社取得的成果,带动了群众的入股积极性。当年,不仅河头全村128户中有82户入了股,还影响了外村10户到河头村入股。1947年9月,河头村合作社结账分红时,又增加股金142万元(旧币)。经过整顿,重选了社长,成立了董事会,划分了社员小组。此后,河头村合作社开山打磨,新开二道沟磨坑。同时,开办轧花、弹花等作坊。合作社与股民实行三七分红。工人韩秀元用分红的钱买驴一头。年终,全村买牲口13头,换好牲口7头。河头村合作社成为全县互助合作大生产运动的先进典型。

         1948年11月,转入互助合作大生产运动。北掌合作社因没有根据资金能力去组织生产,盲目摆摊子,投入资金5358550元(旧币),下设油坊、花房、煤场、染坊、醋房、药铺、纺织、信用社、铁工厂等9处作坊,人员31名,牲口6头,结果形成头重脚轻。加之“贫雇路线”的影响,外欠账数额庞大。最后使一部分作坊被迫停产,其余亦处于维持状态,不能发展生产。针对这些问题,县联社帮助北掌合作社进行整顿,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取得经验后,将北掌经验在全县各合作社推广。该历史阶段,驻新城的沙河县供销合作社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农村经济,保障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49年6月,县供销社从新城搬迁到褡裢镇。于1949年10月正式定名沙河县联社为“河北省沙河县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由于王典创办合作社成绩卓著,在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上当选为“一等合作英雄”。(上述资料来源《沙河市供销社志》韩新民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