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昵称散步收藏 2022-06-03 发布于上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步入新疆国际大巴扎美食街,吾吾子羊羔肉、巴楚烤鱼、和田卤鸡、烤包子、面肺子……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非遗美食,香气四溢。

在新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门类项目中,蒸、煮、炒、煎、煲、熬、炆、焗、炸、炖等烹饪技艺,在各家各户、大小饭馆、酒店和众多的夜市里,精彩地演绎着。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古兰丹姆百年手工冰激凌店里丰富的配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食在大街小巷

5月24日,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吾吾子羊羔肉店掩映在树荫下,虽然还不到午饭时间,已经有顾客在店里等着。

这是一家始于清末的百年老字号,羊肉烹饪技术前后历经5代人传承,做出来的肉嫩味美,声名远播。2009年和2010年,该店创制的新疆回族吾吾子羊羔肉烹饪技艺,先后被评定为乌鲁木齐市级非遗、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我们的羊肉好吃,一是用散养的草膘羊,且一般选重量15公斤左右的羊娃子;其次是即宰即煮,加工时用料简单,确保原汁原味。”传承人李敏说。

每天傍晚,昌吉回民小吃街上都热闹非凡。从开业至今,小吃街已历经16年,这里是全疆颇具知名度的特色美食,集中了如九碗三行子、油糕、油香、油塔子等几十种传统特色小吃,一些店家、主厨更是美食烹饪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九碗三行子”自治区非遗传承人马学才一边展示制作技艺,一边向游客介绍:“九碗三行子里蕴含了昌吉独特的美食文化,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

“2021年11月,小吃街入选了自治区第一批旅游休闲街区。我们在原有美食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餐饮产品,夜市还有文艺演出,希望游客们前来打卡游玩,玩得开心、舒心。”昌吉市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春焕说。

从“舌尖”到“心尖”

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亮看来,特色非遗美食正逐渐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符号,承载了浓厚的乡土文化和浓郁的乡情。

“八大碗”是巴里坤婚庆、重大节日招待尊贵客人时,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这项美食制作技艺在巴里坤乡村流传超过百年。2014年,“巴里坤八大碗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八大碗。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八大碗是巴里坤百姓百年来的美食技艺,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八大碗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改良,至今仍受欢迎。”蒋晓亮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巴里坤县举办的各类文旅活动中,都有“八大碗”的身影,这项美食制作技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塔城市伊蔓树庄园洋婆婆食品坊里,卡巴克百里西、巴克拜百里西、托尔特、皮洛克等塔塔尔族传统糕点成为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再屯娜·卡里穆瓦是这些糕点的制作人。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再屯娜和儿子海凯夫交流糕点制作技艺。王婷摄

“这项技艺经过四代人的百年传承,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如今我不仅开了作坊、出了书,还成了一名技艺培训老师。”再屯娜说。

在再屯娜的影响下,儿子海凯夫大学毕业后也专心投入糕点传承中。他不仅开通了抖音号介绍当地美食,还开设了网店,办起传统糕点制作培训班,把糕点销往全国各地。

“塔塔尔族传统糕点注重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为研究塔塔尔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塔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非遗中心主任党韫说,非遗只有走向当代社会、走进都市生活,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流行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美味香飘全国

“在全国各地,你只要看到直径60厘米的馕,那一定是我们库车大馕。”40岁的打馕师傅阿布都热合曼·阿不来提一边说着,一边将面饼在手上旋转着,旋到一个半圆形的馕托上后,用花模戳上花纹,然后俯身将面饼甩在坑壁上。经过几分钟烘烤,热气腾腾的库车大馕就新鲜出炉了。

2010年,库车大馕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依托该项非遗建成的库车大馕城原本以生产、销售馕产品为主,经多次改造升级成了打馕体验区、馕文化展示馆和夜市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旅综合体。

“大馕城建了打馕培训基地,吸纳了像阿布都热合曼一样的4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最高峰时期一天能卖出上万个馕。”库车文旅集团大馕城负责人张进祥说,如今,库车大馕在北京、上海、宁波、成都等地都有直营店、销售网点。

近年来,在非遗美食领域,新疆逐渐探索出诸多融合发展模式。

伊宁市六星街景区的古兰丹姆百年手工冰激凌店里,顾客不仅能在配料区挑选喜欢的果酱和果仁,给冰激凌DIY出各种造型和口感,还能逛吃拍照打卡,最多时一天接待3000多人。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古兰丹姆百年手工冰激凌店里顾客品尝冰激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店里销售的冰激凌名叫“伊犁百年古法冰淇淋”,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遗代表性项目。2019年,传承人王城将位于六星街景区的一座庭院改造成冰激凌店,借景区开发和旅游红利,成为游客打卡网红店。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丨舌尖上的非遗 是美食更是传承

古兰丹姆百年手工冰激凌店里迎来不少顾客。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我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还创新开发了30多种口味,选择了20多种特色配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王城说,传统的冰激凌借着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不仅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舞台,疆外订单也不断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