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读——民国婚词

 入出有致 2022-06-03 发布于四川

婚,汉语常用字,读作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男子娶妻,黄昏举行喜宴,又引申为合法的配偶关系。

汉族婚姻礼仪有“三书六礼”。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这些礼仪又分成了三个阶段:婚前礼仪、正婚礼仪、婚后礼仪。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婚书

婚书(Marriage Certificate)是中国古代男女双方结婚时的文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名称、生辰,以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字等等。

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

现今流传下的婚书,多见之于民国,图中所载,皆为民国时期证婚词,选取四则,皆是用词讲究,结尾押韵,用典恰当,朗朗上口的文句。

文章图片3

略微解一下婚书三:

——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化用诗经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瓜瓞绵绵,诗经语意为,子孙像瓜蔓绵延。想到它年,子孙如瓜蔓绵延, 家庭兴盛发达。

——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鸿笺,鸿即大雁,古人 认为大雁可传书。这白头到老的约定,写在笺书之 上。

——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红叶之盟,唐代时, 有宫女韩姑娘,思虑深宫幽闭,青春消磨。写下“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 间”,将诗写在红叶上,顺水流出宫外。后韩姑娘终能出宫,几经波折与才子于佑为妻。婚后韩夫人在于佑书中,有一题诗的红叶,大惊,这便是她当年诗。 多年前被于佑捡到,红叶为媒,千古佳话。

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人海千千万,独取一瓢饮。

能够相遇,本就不易,何况成家,更需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