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只为花开一时

 新用户0036Q9Xq 2022-06-0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祁云枝 绘

第一次见到塔黄时,惊为“天物”。不远处的雪山正在融化,稀薄的云雾间,一株比人还高的黄绿色植物,在遍地湿润的碎石间葱茏。真的难以想象,在喜玛拉雅山麓及滇西北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这高达2米的大个子草怎么生存?它难道不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么?
  
然而,塔黄却用它的生命旅程,告诉我们:智慧,可以创造奇迹!
  
塔黄其实是知道高山植物的苦与痛的,在5到7年的寿命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它都朴素得如同一株白菜,匍匐在流石滩上,汲取阳光雨露,和狂风严寒抗争。
  
时间进入盛夏,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从白菜叶子似的莲座样基部,慢慢抽出一根“擎天玉柱”,这高达1.5~2米的“玉柱”,是塔黄的巨型花序,花序由下向上逐渐变细,在花序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像瓦盖一样的苞片。这苞叶是半透明的,色彩由翠绿逐渐过渡到金黄,远观如可爱的宝塔。在我眼里,它更像是身段婀娜的少女,去赶赴重要舞会前精心制作的礼服裙裾。仿佛一转身,整个世界都会旋转在她的裙裾下。
  
轻轻揭开一个苞片,当里面一簇簇小花映入眼帘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塔黄把自己捣鼓得如此别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非常的科学。全身上下这些覆瓦状的半透明苞片,犹如一个个小型温室。白天阳光耀目时,苞片会阻挡紫外线的强烈辐射,而让内部的温度得以在光照下攀升;到了夜晚,外部气温骤降,因有苞片的包裹,热量不会轻易散出去,这样内部的温度会明显高于外界。此外,苞片还可以阻挡疾风骤雨的侵袭……如此这般,苞片里的小花和未成熟的果实,在生存条件恶劣的雪域高原,依然可以安心地做“温室”里的花果。
  
雪域高山上,一种名叫蕈蚊的昆虫,显然也知道这种“温室”的妙处。塔黄的温室,也是蕈蚊的育婴室。塔黄开花时挥发的“2-甲基丁酸甲酯”,在传粉蕈蚊的眼里,是一种精密的化学“导航”,它会指引蕈蚊在空旷的流石滩上快速发现自己。
  
粘附在蕈蚊身体上的花粉,会在它到处进餐时传递到柱头上,帮助塔黄实现受精。末了,蕈蚊还会将卵产入一部分花的子房里。子房内的卵,在塔黄种子即将成熟时开始孵化成幼虫,并以成熟的种子为食,直到幼虫完成发育。之后,蕈蚊爬出果实,下到地面钻进土里化蛹越冬。想必,此时的塔黄也很满意,自己只贡献了一部分种子,蕈蚊就帮自己完成了子孙繁殖的大业。
  
至于塔黄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为什么要生得如此高大?我个人以为,这是塔黄希望自己成熟后的种子,在搭上高山劲风的便车后,能走得更远一些吧……
  
没有前几年在冰雪严寒中的默默积累,也就没有最后绽放的华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