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笔

 8金戈铁马8 2022-06-04 发布于江苏

用笔

2019-11-21来源:中华书局作者:启功、秦永龙

汉字(特别是隶变之后的汉字)都是由不同形状的基本笔画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些基本笔画统称为点画。点画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是变化却很多。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说,在不同书体或相同书体而风格不同的作品中,每一种点画的形态和写法都不完全相同,也不应该相同。如果完全相同,形同孪生,就无艺术可言了。 点画的不同形态是由笔毫带墨在纸上作不同方式的运行而形成的。如何运用笔毫写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情态的点画,书学上通常称之为用笔(或笔法),它包含具体点画形态的写法和这种点画形态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的内容。

用笔在书法中很重要。“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兰亭十三跋》)赵氏将用笔置于结字之上,在我们看来似乎不甚适当(详见下章《结字》),但他强调用笔的重要是十分正确的。他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不是说具体的点画在书法实践中要千篇一律,不要有变化,而是说各种不同书体的不同用笔,古来都有一定的规范,造就各种点画形态的运笔方法和技巧也有其常规,不是书手随心所欲地聚墨成形就能奏效的。这正如篆刻,不同时代的不同篆刻家,他们作品的风格各有千秋,但所使用的几种基本刀法则是大体一致的。书法也有若干种基本的用笔,初学者宜有所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用笔是:中锋和偏锋,露锋和藏锋,方笔和圆笔,悬针和垂露,还有迟速、肥瘦、浓淡,等等,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 中锋和偏锋

这主要是就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的轨迹所处点画中的位置而言的。中锋也叫正锋,是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这样墨汁可以顺着笔毫比较均匀地注入纸中,写出的点画边缘光滑,饱满圆浑。中锋用笔,执笔要正,笔毫要顺,笔毫屈折平铺的方向正好与运行的方向相反。侧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这样写出的点画显得轻捷飘逸、活泼洒脱。偏锋用笔一般要使笔管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所以《书法正传·八法解》中说:“偏锋者不可使其笔正,正锋者不可使其笔偏。”由于中锋和偏锋两种用笔各有特点,在书写中宜结合使用,可有所偏重,但不宜偏废:专事中锋,易陷入拘谨板滞;只用偏锋,则易导致轻佻飘浮。有一种主张,说是写字“要笔笔中锋”,这在实践中不仅很难做到, 也完全没有必要。

2. 露锋和藏锋

这指的是行笔的起止如何处理笔的锋芒。起笔和收笔时,有意顺势将笔的锋芒显露在点画之外,叫做露锋;设法将笔的锋芒隐藏在点画之中,叫做藏锋。露锋是顺势出入,比较易为;藏锋则需反向施笔,做些“手脚”:起笔的藏锋,要在下笔之时使笔的尖锋在点画之内处着纸而逆向轻轻用力,然后再返回运行,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欲右先左(请注意:所谓“先左”“先上”,意在隐藏笔锋,并非真要朝这个方向运行一段多长的距离);收笔的藏锋,是在点画即将收结时,顺势或驻或顿,而后将笔提起,也可以向运行的相反方向稍稍回笔再抽笔。简言之:露锋须顺锋起笔,顺锋收笔 ;藏锋则须逆锋起笔,逆锋收笔。藏锋用笔,内包其气,含蓄深沉;露锋用笔,外纵其神,意气飞扬,各具不同的艺术效果。两种用笔不宜偏废,否则“用笔太露锋芒,则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则体不精神。”初学者宜根据字体的需要兼而习用之。

3. 方笔和圆笔

造就笔画的起止处和转折处的不同形状,其方法有二种:在行笔过程中,如果用提、顿、折、挫的办法突然改变运行的方向,令笔画的起止处或拐弯处的外 侧呈现出方割或棱角之形的是方笔;如果充分利用圆椎体笔头的外表(圆弧形)作起收,或在拐弯处作圆转运行,没有提、顿、折、挫的动作和节奏,令其无棱角而呈圆弧之形即为圆笔。简言之,折以成方,转以成圆。方笔方正遒劲,骨力外露,所以又称外拓笔;圆笔圆活柔润,骨力内含,所以又称内笔。在书法实践中,方圆之用,宜“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应之以方”(姜夔语),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多方而不失于险恶,多圆而不流于圆滑。

4. 悬针和垂露

如何处理垂直竖画的收结?一般来说,如果竖画在结末时用露锋,随着笔的提起让锋芒垂直顺势而出,笔道挺拔,锋尖骏利,有如钢针之悬,便是悬针;如果结末 时不提笔出锋,而用藏锋顿驻作收,令其状如露珠欲下坠而上缩,便是垂露。在楷书、行书中,竖画居中而又突出者多用悬针,也可以用垂露;竖画居于边侧,虽突出也不用悬针而用垂露。悬针显得刚直畅快,垂露显得稳重含蓄。遇到可以用悬针也可以用垂露的场合,如何选择,宜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定。

5. 迟速、肥瘦、浓淡

以上所讲的几种用笔,主要是说点画的起止、转折如何使用笔锋与如何处理锋芒。除此而外,运笔的快慢、笔道的肥瘦、用墨的浓淡等,也属于用笔的范畴,对书法的艺术效果影响也很大,似乎有必要在这里略加说明。

迟速 书法中行笔的迟速快慢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而异,因用墨 的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行笔快慢迟速的不同,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是有明显区别的。用同样浓笔快慢适当,可以使点画干净利落;行笔过快,笔迹浅薄飘浮,方向位置也不易掌握;行笔过慢,则会拖泥带水,致使气血淤滞而无力。一般地说,写隶书、楷书宜稍慢,写行书、草书宜稍快;用墨较浓宜稍慢,用墨较淡宜稍快;点画的起收与转折宜稍慢,中途正常运行宜稍快。初学者宜依据各方面的条件细心摸索、体会,灵活把握快慢的节奏,以求取最佳的艺术效果。

肥瘦 是指运笔时笔毫下按深浅不同而形成的笔道的粗细。一个点画之中可有粗细的变化,一个字里也有笔画轻重的不同。用笔的肥瘦可以体现风格的差异,一般地说,趋肥者显得厚实沉稳(如颜字),趋瘦者显得刚劲有力(如柳字)。然而不可过肥或过瘦,过瘦则形枯,过肥则质浊。这好比一个人,肥硕臃肿或清癯干瘦都不可能有雄健壮实的英姿;只有筋骨强劲而又体肤饱满才最显精神。古人说:“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用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少骨者谓之墨猪。”又说:“有骨有肉者圣,多肉少骨者病。”这是很有道理的。

浓淡 用墨的浓淡对书法的效果也颇有关系。浓淡适宜,写出的点画流利酣畅。如果过浓则枯涩无润,过淡则轻浮单薄。如何才能浓淡适中,宜根据纸张的质地,书体和书写速度来决定。在写字之前,最好先试一试,待调剂到浓淡适中时再正式下笔。

总而言之,书法的用笔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我们只是择其主要者作了简单的介绍。在用笔问题上,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各种用笔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它们可以彼此渗透,相互生发。在实际运用中,不宜把它们绝对化,孤立地对待它们。第二,每一种用笔都是多变的。我们在讲解时为明了起见,在点画形态(如方圆)上只讲了它们的“正体”,实际上,同一种用笔,往往因书体的不同、字的体势的不同、章法的不同和书家风格习惯的不同等等,还有许多的“变体”。所以,在学习用笔时,宜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变通,灵活地使用各种用笔,即对每一种点画既能写出其“正体”,又能写出其“变体”。下笔之际,明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使笔锋下的点画形态随时为适应结字和章法的需要而变化,做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 ;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只有这样,用笔才能生动活泼。

启功、秦永龙著,《书法常识》(跟大师学书法),中华书局,2017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