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写作指导》课堂教学实录(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06-04 发布于山东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

《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实录(二)

执教名师:程  翔

老师:好了,停下来吧,我也看了一下啊,你们制定的标准是五花八门,九十八分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标准?

学生:首先我觉得他表达了他的内心想法,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老师:也就是说你评价的第一个标准,是作者是否表达真实的?

学生:内心想法。

老师:内心的想法,文章应该表达真实的想法?也就换句话说,也就是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第二个就是扣题,紧扣我的老师。

老师:要扣题,扣题要扣得紧。

学生:对。

老师:接着说。

学生:第三个就是他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老师:你认为记叙文应该有细节描写是吧?

学生:对。

老师:要有细节描写,好。打六十分的同学把你的标准说一说?

学生:我觉得如果是写记叙文的话,他要突出人物特点,应该写怎样突出这个人物特点。

老师:第一,你说第一个标准是什么?

学生:就是主旨是什么。

老师:主旨是什么?主旨是什么这叫标准吗,这个表述不清晰。应该这样说,评价记叙文的标准是,第一主旨要鲜明,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对。

老师:你怎么能说主旨是什么?这样表述不严谨,语文课跟数理化课一个样,严谨,不要以为语文课就不严谨,这是你的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

学生:他是怎样突出人物这个特点的。

老师:他是怎样突出这个人物特点的,这叫什么标准?我都不明白,这叫什么标准呢?应该叫做他运用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的一些手法,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嗯。

老师:唉,是一个意思,你没表达清楚孩子。第三个标准?

学生:就是描写,细节之类的描写。

老师:描写和手法什么关系?这是你们两位同学定的,这位同学,你先不要坐下,我要问你了,你刚才定的第一个标准,你说文章要有明确的主旨,这个我是赞同的。你给了他六十分,也就是说你对这篇文章是不太赞同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明确的。是这样吧?

学生:是。

老师:好,你坐。同学们,咱们就要讨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明确还是不明确?认为明确的举手?好,九十八分你来说?

学生:我认为他这里写的老师和集体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他在文章中提了8次“集体利益”。

老师:你想回答老师的什么问题啊?

学生:文章是侧面写出老师对集体利益的认识。

老师:我问的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不明确?

学生:我觉得他的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写了老师是一个自私的人,以集体的利益为主的人。

老师:这个话矛盾呢?这叫什么话啊?是个自私的人,还是一个以集体为主的人,这无法理解,好,后边那位同学,你来回答?

学生:我觉得这个文章虽然题目是我的老师,他是在写他的老师,但主旨是想表明,老师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但这个文章并没有详细清晰地写出集体利益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认为他对集体的利益的表述不明确的,虽然写我的老师,但请大家看第一句,“但小学时的班主任在我的脑海中依然那么清晰。”他没有写老师是怎么样的老师。

老师:你认为这个文章的主旨明确吗?

学生:我认为不明确。

老师:噢,不明确,你认为不明确。好,我问同学们了,我先读一读啊,大家看着文章,因为老师们手里没有这个文章。

“老师又把那咄咄逼人的目光转向另一个中队委:'你看到刚才有谁说话了?你看到谁说话了?你呢?快点,你身为中队委就应该为集体做贡献,你有责任监督同学,你知不知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再不说你就出去。’”再往下看,“你还狡辩,学习的时候你还说话,你现在不好好学,到考试的时候给大家拖后腿,你有集体荣誉感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你知道吗?你给我出去?”“'这次期末考试咱们班语文分排年级第三,你们都是怎么考的?某某某你才考了30多分,你反了你。’老师说着,将考了30分的同学拽了起来,'你平时不好好学,现在给我考一个30多分,拖全班同学的后腿,你怎么学的?你还知不知道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说着抬起脚踢到那个同学的腿上。”你们觉得这个老师可爱吗?

学生:不可爱。

老师:可恨吗?

学生:可恨。

老师:认为可恨的举手?好,你们再听下一段,“老师也并不总是批评同学,他也向同学道过歉,那是本该听广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抄词,结果我们班被点名批评,'对不起。’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向大家道歉,是我不对,损害了集体的利益。’”这个老师他可恨吗?

学生:不可恨。

老师:不可恨,但是也不可爱是吧?这个老师可什么呀?

学生:可敬。

老师:可敬?他动不动就拽学生,还用脚踢学生,这种老师可敬吗?可敬就应该可爱啊,你不可爱还可敬,我没见过这种老师,这个老师既不可爱也不可恨,这个老师可什么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我感觉他自己对所谓集体的利益是什么都不理解。他就对所有同学灌输集体的利益,我感觉他是可悲的。

老师:嗯,你是这样理解的。在这篇文章里,这个老师的确是可悲的,为什么呢?他好心办坏事。

老师:为了集体的利益这肯定是个好心,但是他却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哪能这样对待学生呢?这叫好心办坏事,那问题就在这里了同学们,好心应该办好事,他为什么好心办坏事呢?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对。他处理的时候就是不应该对学生动手动脚的,就是应该给他讲。

老师:好,你坐。这个老师的教育思想出了问题,教育思想出了问题,导致了他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不恰当,对不对同学们?所以这个老师就让我们感觉到很可悲,甚至很可怜,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既不可恨也不可爱,而是一个可悲的老师,是不是引起了我们读者的深思啊,同学们?我们就是在这样老师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能成长个什么样子呢?多深刻,主题多鲜明,怎么能说主旨不明确呢?六十分的同学请站起来,给她话筒,站起来讲一讲,你现在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新的认识。

学生:我也打九十八分。

老师:你也打九十八分,自己改的,不是我给她改的。同学们,九十八分,误差是多少?你这样的作文落在这样的老师手里,你怎么样?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就是看他的主旨是否反映的深刻,因此我们的评价标准第一条就出来了,就是记叙文的主题,主题要什么呢?要深刻。接着一个问题又来了,老师啊我是想我写的记叙文主题深刻,可我就是深刻不起来呢,怎么办?这里边呢就有一个问题,就和第二个标准呢就紧密相连了同学们,我问大家,你们写过这样的作文吗?写过的举手,写过《我的老师》,这样写过的举手?就写这样的老师的,那位同学是吧?还有哪位同学,举手我再看一看?还有那角上那个同学,那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说说你当时写《我的老师》怎么写的?

学生:就是写老师的那些做过的事情之类的。

老师:做过的事情。当时老师给了你多少分?九十八分?

学生:没有。

老师:多少分?

学生:七十多吧。

老师:七十分,不高啊是吧,为什么呢?老师怎么说你的?

学生:写的没有写作方法之类的,写得太肤浅。

老师:这篇作文啊,他写的是同学自己的生活是吧?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他没有去写那些假大空的东西,刚才我们讲了,这真情实感,他没有千篇一律地去歌功颂德,去写所谓的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写自己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写自己对教育、对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写自己心灵当中疼痛的东西,所以同学们这里边就有一个写作文选材的问题,就是我们写记叙文,究竟写什么呢?我告诉大家,要写心灵疼痛的东西,不要写不疼不痒的东西,我每接一届高中生啊,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在小学受到过老师伤害的举手?好多学生把手举起来,今天我们不做调查啊,我接着就问,我说同学们你们受到的这个伤害,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相反会与日俱增的举手?也总有同学举手,那我就接着问同学们了,那你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写到你的作文里去了吗?同学说没有没有,我说为什么呢?不敢不敢。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写作的问题,同学们,写作是干什么的?对,写作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是写自己心灵疼痛的,而不写那些不疼不痒的东西的,但是长期以来呢,我们的老师啊可能在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所以就造成了我们的写作呢,都集中去写那些所谓的假大空、高大上的东西了,写出来你自己都不喜欢是吧?那些内容没劲,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以后写记叙文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心灵疼痛的东西,你看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毯》,哪一篇不是他心灵的疼痛啊?哪一篇不是他的心在流血啊?

老师:卢梭写的《忏悔录》,就是把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真实的展现出来,这种真实的展现本身就是勇气,可贵!所以同学们选材啊,不要再选那些假大空的东西了。主题呢要深,选材呢要做到有新意,如果说还有第二个标准的话呢同学们,不是细节描写,我这个记叙文呢,我没有细节描写,也可以写得很好,当然有细节描写好,但它不一定是个最最重要的,它可以往后再排一排,写记叙文呢一定要写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他的故事性。如果我们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这篇文章的话呢,同学们,你看他的主题、他的选材他的故事性都做的比较好,所以我们给他一个比较高的分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吧?好了,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评价了这样一篇记叙文,我们初步地探索了评价记叙文的三个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篇作文了,更重要是什么呢?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知道了怎么去写对吧?好,同学们这节课就讲到这儿了,下课!

学生:(掌声……)。

老师:好,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老师:好,再见!

-全文完-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3)》,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