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江上鱼龙舞

 博奥99 2022-06-0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作者  : 儒风君

今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2000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烙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儒风君精选端午诗词十首,一起领略我们的传承千年的习俗与文化。

1

浣溪沙·端午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朝云)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2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

“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

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

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

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以前这端午是用来哀悼屈原的,但是如今,已经成为热闹的节日。

诗人不仅感慨万千。

图片

3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往日在家里大家已经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祈祷一年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诗人一生悲苦,借着节日,一扫往日压抑。

4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

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 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

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 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屈原是这个人的人格偶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怀念,依然把他作为我们的榜样。

图片

5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

端午时节正是仲夏,所以此时白昼越来越长。

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吃用冷盐水浸梅子,喝酒作乐。

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6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

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

鼓手敲鼓,声声震天; 船桨翻飞,船像巨龙一样

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图片

7

贺新郎·端午

宋代: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

此篇为端午吊古之作。

上片写端午节时分的节日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龙舟争渡,而词人却因年纪大,对此兴致寥寥,这是情怀不同。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批评端午投粽子的习俗,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感慨举世皆醉我独醒。

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开元曲先声。

8

南乡子·端午

宋代: 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赏析:

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 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图片

9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赏析: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 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 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

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10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

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诗人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 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词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