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陵终生不回汉朝,即使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你怎么看?

 松林阅读 2022-06-04 发布于吉林

李陵投降匈奴后,确实有机会回去,不过他没有回去,因此他在这件事上大义有亏,但其实也情有可原,而司马迁推崇他的人品其实并没错,只不过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所改变罢了。

说起来,李陵一大家子也真是够悲催的。

李陵的爷爷李广号称飞将军,跟匈奴人打了一辈子仗,但运气总是不太好,要么立下的战功不足以封侯,要么战功足够了,他又犯错导致无法封侯,最后还因为迷路而被卫青问责,结果自杀而死。

李陵的叔父李敢也是个悲剧,他原本跟随霍去病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封侯,最后因为找卫青泄愤,结果在跟霍去病一起狩猎的时候,被霍去病一箭给射死了,汉武帝为了包庇霍去病,还说他是被一头鹿给撞死的。

还有李陵的族祖父李蔡,能力十分突出,原本贵为丞相,但因为卷入政治纠纷,而被汉武帝以侵占汉景帝陵园的一小块土地而被杀死,死得着实可惜。

再就是李陵本人,他作为李广的孙子,父亲李当户在他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但他继承了家族尚武的传统,很年轻就来到边境防守匈奴人,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还当上了骑都尉,手下有五千荆楚精兵。

因为年轻,李陵的心气很高,因此在前99年汉匈战争再起之时,他不愿意帮贰师将军李广利运送粮草,而是带着手下五千步兵单独出征。

当时汉武帝的安排是这样的,李广利率军三万进攻天山以北的右贤王部,李陵则攻打匈奴王庭主力作为牵制,防止其合兵一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陵的军队人数太少,而且都是步兵,怎么跟单于的骑兵主力交战啊,因此这场战争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果不其然,李陵刚走到漠北浚稽山,就遭遇了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主力,但李陵也绝不是孬种,经过一番交战,汉军竟然率军杀死了好几千匈奴人,自身只损失了千余人。

单于有些忌惮李陵,便又调遣了八万骑兵增援,但李陵一点也不畏惧,他甚至多次率军攻打到单于所在方位附近,还差一点射中了单于。

不过,因为携带的五十万发箭全部使用完了,加之粮食和饮水出现问题,李陵最终在损失过半之后开始回撤,而匈奴大军也因为损失惨重而准备撤军。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陵手下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为被上司凌辱而投奔匈奴,他对单于说,李陵没有援军,武器也使用完了,现在只剩下不到两千人,只要排除骑兵轮番射击就可取胜。

单于便下令追击,最终将李陵逼到一处峡谷,匈奴人又从山上向山下滚石头,大量汉军士卒被砸死。

到了黄昏时分,李陵见士卒死伤大半,还被匈奴大军围得水泄不通,便准备单枪匹马前去刺杀单于,但终究无法突围出去。

面对如此困境,李陵决定孤注一掷,于是在深夜带兵突围,但跟在他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他很快也被包围起来。

无奈之下,李陵为了不让活着的将士枉死,便下马投降了,其实他并非真心投降,他想相仿祖父李广当初被俘逃走的做法,先诈降匈奴人,以后再想办法返回汉朝。

李陵投降的地点,距离汉朝边境只有百余里,当时有一些汉军逃了回去,把情况告诉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李陵作为将门虎子,是汉朝的脸面,必定会以死殉国,不然这对汉朝来说就是天大的耻辱。

但是,后来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了,就感到非常生气,将传递消息的李陵部下陈步乐给抓了起来,陈步乐也感到羞愧难当,最后自杀而死。

因为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痛骂他,汉武帝并没有马上就将事件定性,而是将太史令司马迁召来问询,司马迁作为史官,评价人的时候相对而言比较公允,再加上事情还没完全弄清楚,因此他对汉武帝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有以下几点:

第一,李陵平时为人不错,孝顺长辈,友爱将士,待人真诚,原则性很强,还将国家之事看得非常重,工作也干得很不错,有国士之风;

第二,李陵以五千士卒与匈奴数万大军交战,战斗非常激烈,表现也非常好,有古代名将的风范,只不过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又有叛徒出卖,所以导致他功败垂成;

第三,李陵之所以会战败,是因为李广利对匈奴右贤王作战失利,导致右贤王有机会出兵增援单于,李陵也因此陷入困境;

第三,大臣们一见李陵失利就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其实并不可取,或许李陵只是假意投降,以后还会回来呢?

总之,司马迁确实是在维护李陵,不过他所说的话,我认为还是公允的,但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也是在间接指责汉武帝,汉武帝因此怒而将司马迁给打入大牢,不久后又将其实施腐刑,司马迁就这样断了命根子。

大约在李陵投降一年多的时候,汉武帝突然回过味,他意识到李陵是因为没有救援才导致失利的,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听信了他人之言,将诏书给更改了,因此没有军队去救援李陵。

为此,汉武帝十分后悔杀掉李陵的家人,便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深入匈奴接应李陵,但并没有成功,不过公孙敖带回来一个消息,说李陵在为匈奴人练兵,准备攻打汉朝。

汉武帝感到很生气,认为这下就可以认定李陵是真心投降了,便派人将李陵的家人都给抓起来杀掉了。

事实上,帮匈奴人练兵的人不是李陵,而是另外一名降将李绪,李绪是塞外都尉,驻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来攻打,就投降了,因为他也姓李,所以产生了误会。

再说李陵,他来到匈奴后,单于对他非常好,封他为右校王,还将女儿嫁给他,赏赐他的财物更是数不胜数。

有一次,汉朝使者来到匈奴,将李陵家人被杀的消息告诉他,还指责他为匈奴练兵,李陵边说练兵的不是他,而是李绪,使者这才知道李陵是无辜的,但他同时也意识到,李陵受了天大的冤屈,汉朝欠他太多了,再想让他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后来,李陵怨恨李绪帮匈奴人练兵,致使自己的家人被杀,便找了个机会将其刺杀,单于的大阏氏跟李绪的关系很好,便想杀掉李陵为李绪报仇,但单于为了维护李陵,就将他安排到北方生活。

没过几年,汉武帝去世了,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为帝,四大辅臣中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跟李陵关系非常好,也知道李陵的冤屈,便准备接他回来,为了表示诚意,霍光还派遣李陵的好朋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

任立政等人来到匈奴后,单于虽然不知道他们跟李陵是好朋友,但对他们有所提防,他们因此无法与李陵直接接触。

有一次,单于举行宴会,任立政在宴会上使劲给李陵使眼色,还故意将佩刀上的环弄掉到地上,趁捡环时握住李陵的脚,暗示李陵可以回到汉朝去,但李陵无法做出回应。

过了几天,单于见汉朝使者表现都还不错,便让李陵和与另一降将丁零王卫律置办酒肉招待他们, 任立政在宴会上突然对李陵说,现在皇帝已经大赦天下了,而且霍光、上官桀都是辅政大臣。

事实上,任立政这话已经说得很明显了,他是在告诉李陵,现在回汉朝去,正是大好时机,不会被追究责任,霍光和上官桀也会给予帮助的。

李陵当然听懂了任立政的话,但卫律就在旁边,他不好回答,只是说自己已经着胡服了,言外之意他已经是匈奴人了。

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换衣服去了,任立政这才借机对李陵说,霍公与上官大人让我请你回去,可保荣华富贵。

李陵想了一会儿,对任立政说,我回去很容易,但我害怕回去再次受辱......

李陵的话还未说完,卫律就回来了,他似乎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便对李陵说,你是个贤能之人,不必只在一国居住,从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都是如此,今天还谈什么故国之类的。

说完,卫律就离开了,任立政便对李陵说,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李陵回答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如果我回汉朝,那将又是一次背叛,我将再次蒙受耻辱。

任立政自知无法说服李陵,便没有再多说,不久后就返回汉朝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李陵不回汉朝的原因有二:

第一,汉朝杀掉了他的家人,将他定性成叛徒,他不确定汉朝是否真心让他回去,担心回去之后没有好结果;

第二,李陵不是不愿意回汉朝,只是做人应该从一而终,他已经因为投降匈奴而蒙受耻辱了,如果再背叛匈奴投降汉朝,那他将无法做人了,汉朝人也会看不起他。

那么,李陵不回汉朝是否正确呢?这个其实很难说。

从国家大义上来说,李陵作为汉朝人,就应该舍弃一切,哪怕是国家有愧于他,他也应该回去,古人讲究的忠君爱国思想,就是这个道理;

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李陵也不回去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他不是朝三暮四之人,也有自己的顾虑,尤其是匈奴人对他还不错,他在匈奴也没干对不起汉朝的事情,因此不回去也可以理解。

但是,自古都是先国而后家,因此李陵的做法,在当时多数人都是批判的,尤其是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人作为对比,就显得更加明显了,这个人就是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本打算逼他投降,将他架在火上烤,他也宁死不屈,单于便将他送到北海牧羊,并说只要公羊产下羊仔,才会放他回去。

苏武作为汉朝使者,代表着国家尊严,如果连他都投降了匈奴,那汉朝真是颜面扫地,但好在苏武宁死不屈。

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单于曾多次派遣李陵去劝降苏武,有一次他对苏武说,苏武在汉朝的妻子已经改嫁他人,母亲和两位兄弟也已经去世,子女们更是不知去向,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如投降匈奴。

但苏武却对李陵说,我已经把自己当做死人了,单于如果逼我投降,我就把今天的酒肉当做最后的欢乐,吃完喝完我就去死。

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感到羞愧难当,还对苏武说,我与卫律的罪过,上天是知道的!

后来,李陵将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告诉苏武,劝他不要再坚持,苏武非但不投降,还面对汉朝所在的方位哭泣,甚至难过到吐血,而且在随后长达数月时间里,每天都会早晚哭吊。

就这样,苏武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一直坚持了十九年之久,直到汉昭帝时期,由于汉匈达成和解,匈奴这才将苏武送回汉朝。

事实上,虽然苏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对他持肯定态度,认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以及高贵的个人品质,因此他回去之后,立马就被汉昭帝委以高官厚禄,并受到朝野一致尊敬。

因为有苏武作为对比,李陵的形象就有些拉胯了,人们并不在乎他有何难处,只认为他没有回归汉朝,就一定是错的。

而司马迁在此时也对李陵的评价,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在《史记》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借他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自是之后, 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说李陵因为不返回汉朝,导致陇西李氏都以他作为耻辱,可见司马迁也认为李陵应该回来,这其实跟他对汉武帝说的话并不矛盾,因为当时李陵确实有冤屈,百官为了拍汉武帝的马匹,而且一昧摸黑李陵,司马迁当然要驳斥了。

只不过,后来李陵明明有机会回汉朝,却就是不回来,司马迁就有点不高兴了,认为自己信错了人,还搭上了命根子,实在是不值得,所以开始批判李陵。

但是,李陵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争议其实还是挺大的,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司马迁推崇的人品其实也没有问题,他对李陵的评价,也是根据一段时期内李陵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并非他有意褒扬或者贬低李陵。

最后说一下李陵的结局,他在匈奴住了二十多年后去世,史书上并非记载他与汉军有过作战记录,但汉匈之间确实存在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见他不愿意与汉朝为敌,但也不愿意背叛匈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