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把作文写长

 宝妞 2022-06-05 发布于河南

DREAMS COME TRUE

图片
图片

从这个春天开始

做出改变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怎样把作文写长

写作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还是一项技巧性地活动。写作很多时候既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理语言积累,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百科知识,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初次学习习作的小学生,最难的是如何将作文写长。

学生害怕习作,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在有意无意间拔高要求,以及学生自己一直对习作抱着畏惧甚至抗拒的心理。对于习作,我总有一个观点:会说就会写。特别是对于初步学习习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这个观点至关重要。教学经历中,遇到过许多学生,他们很多人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但是一旦让他们动笔习作的时候他们却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曾经有多次,我指导这些学生习作时,采取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围绕习作主题展开说,他们边说我边将他们所说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记得有一次,学写与秋天的景色有关的习作时,一个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结果我让他将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我记录在黑板上,结果短短十分钟,我就已经记录了二百多字。当学生看到我在黑板上记录的文字时,他自己都感到很意外,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习作。我告诉他及其他同学,只需要将自己说话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修改润色下,一篇好的习作就出来了。之后,那位学生慢慢地懂得了习作就是说话,逐步认识到习作并没有那么难。每次考试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作文总是皱着眉头冥思苦想,往往想的越多的学生,习作最终的得分都不高。毕竟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想的越多,学生越不知道写什么,容易造成这些学生作文只完成一半的结果。有时候,我对这些学生说,考试的时候写习作千万不要想那么多,想的越多越不知道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甚至说极端点,考试习作就是在合理范围内胡说八道。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习作,首先得引导学生学会说话,喜欢说话爱与人交流的学生,习作潜能往往就很强。一般情况下,不喜欢说话的学生,沉默内敛的学生,习作能力较弱,而且老师辅导的时候也特别费力。

表达能力只是学生进行习作学习的基础,想让学生的习作写长写生动,语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之前的文中也是反复强调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也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但是,大部分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往往关注的是对优美词句的积累,忽视了一些专业词汇的积累。如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写一篇植物生长过程的习作,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不清楚,因此写文章时就十分费劲,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们都知道,细节动作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但是在实际教学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对于一些动作的名称都不知道,进而制约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我们实际的习作教学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词汇的积累,丰富学生脑海中的百科知识。同时,无论是引导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积累,还是优美词句的积累,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积累。

通过对日常课堂教学观察,你可能会发现,我们部分老师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采取的方法都是零散的,即是这节课的教学中学到了哪些词语,就让学生积累哪些词语。零散积累词语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更多指向的是学生识字学词。分类积累更有利于学生在习作时进行同类词汇的扩展运用,如学习秋天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词语、成语、优美语句,学生自己动笔写与秋天相关的主题习作时,会更容易从自己脑海丰富的词汇库中提取运用相关词语。学习与人物心情相关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不同心情的词语、成语和语句,学生在习作中添加人物心情时就会运用得更加自如。因此,要把作文写长,语言积累这个基本功一定得练扎实。

 如果说语言积累是学生习作的基础,那么习作技巧则是习作的骨架,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让文章真正变得有血有肉,文章才会不断写长,以至于有时候学生一动笔就远远不止五百字。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写人叙事类文章,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文章有一个大体相似的骨架。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有一个心情变化图,这个心情变化始终是一波三折的。有的文章中的人物心情变化是直接通过描写心理展现出来的,有的文章则是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面对写人叙事类习作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行文结构:让学生在动笔写之前先画一个心情变化图,围绕心情变化图加入一处语言描写,一处细节动作描写,首段和尾段,一篇习作就出来了。这种方法在应对考场习作时,十分有效。

 进行写人叙事类习作教学时,不知道你是否总会让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想过没有,学生真的懂得什么是起因、经过和结果吗?很多时候我们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让学生理清文中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很多学生根本理不清晰。起因、经过和结果很多时候是一个概念词,这些概念词是难以符合学生当下认知的。因此,我们需要将概念词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很多时候,引导学生习作时,我喜欢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习作:在什么时候,谁想做什么,但是遇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在什么时候”指向的是文章开头,尽量采取环境描写的方法;“谁想做什么”指向的事情发生的起因,注重人物心理刻画第一处;“遇到了什么”指向的是事情经过,注重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刻画第二处;“结果怎么样”指向的是事情结果,心理刻画第三处。如引导学生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篇习作时,可以让学生画出心理变化图,写出自己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心情变化,实验中加入一处具体动作描写,实验后加入一处语言描写,最后运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加上首尾段,一篇好的习作就出来了。有了这样的习作思维,学生只需要往习作骨架中合适地加入血肉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担心习作写不长的问题。

习作骨架即是习作提纲,更多的是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好的习作更应注重细节。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基础习作技巧的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熟练运用。对于具体的习作技巧掌握得越好,学生的习作内容就会越长。如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很多学生习作时往往是这样写的:“看到我的试卷得了100分,我想我真是太厉害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最低阶层次的心理描写方法。如果学生稍微掌握了一点心理描写的方法,或许他会这样写到:“看到我的试卷得了100分,我激动万分,心里乐开了花,我真是太厉害了。”再厉害一点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写:“看到我的试卷得了100分,我激动万分,心里乐开了花,我真是太厉害了。我手中拿着试卷,不停地兴奋地挥舞着,忍不住地高兴地跳着叫着。”更厉害的学生,可能是这样写:“看到我的试卷得了100分,我激动万分,心里乐开了花,我真是太厉害了。我手中拿着试卷,不停地兴奋地挥舞着,忍不住地高兴地跳着叫着。一阵风吹起,窗外的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仿佛都在为我鼓掌祝贺。一只鸟儿在树上唱着兴奋的歌儿,那声音真好听。”我们会发现,掌握了习作方法的学生和没有掌握习作方法的学生,对于同一句话的描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从低阶描写到高阶描写,字数上相差接近一百字。可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将习作写长是多么的重要。

引导学生把习作写长,既要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还要关注学生对于习作方法技巧的熟练掌握。当三者都达到一定量的积累,量变终究会变成质变,将习作写长,对于小学生而言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