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录八十载​ (2) 附图:木刻作品

 聂昌硕 2022-06-05 发布于北京


明天(1980年).

木刻创始于中国

关于木刻诞生地起初国际上有异议,58年世界版画家协会主席麦绥莱勒亲自来中国考查,陈毅为他颁发特许令,向他出示了唐代木刻缮本(原作),他看后惊叹不已。回国之后麦绥莱勒宣布:木刻起源于中国,就此改写了世界版画史。

的木刻创作

(从四百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

让北京的声音传遍全国(1972年)

这幅作品72年参加北京市美展,73年入选全囯美展,79年庆祝建国30周年中国美协举办《全国美展》再次入选。

我们这一代(1980年),入选1981年全国版画展

它不能真实再现生活,需要感觉天赋,为人们提供高度概括的黑白情趣和强烈的艺术形式。由于省略了中间层次,适合用意象和抽象的形式。优秀的黑白木刻能够给人十分灿烂的节律感觉,如同交响音乐一般;鉴别黑白木刻的优劣,最重要的是节奏感,其实所有视觉艺术的精髓也是节奏感。黑白语言远离生活真实,画家很难掌握,群众也难以接受,使这个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境。

心潮(1979年)入选1981主北京市美展

我发明了一套处理三合板的方法。许多人都以为我用梨木板刻制的,其实是椴木三合板,我发明了一套处理三合板的胶腊合用法。起初看到别人用清漆处理三合板。清漆操作前后清洗都很麻烦,我就想用胶来代替。用胶代替膝,不能太厚。用很稀的胶涂在木板上,胶会浸入板中,干后木筋突起,用砂纸磨平,反复,多次,在板上画稿,定稿后涂腊在火上烘烤,蜡会浸入木板中。反复多次,木板“吃饱”稀胶水与腊之后的椴木三合板就能刻出梨木版的效果,木质酥软比梨木省力许多。缺点木质不如梨木坚硬。但印个二十幅之内不会有大问题。

春的序曲(1978年)

这幅作品被新闻界当作改革开放的象征,许多刊物争相刊载。

自然·历史与人(1981年)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70年代末我十分焦虑,希望改革彻底顺畅。一日想起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形式主题猛然显现了,用高势能向低势能流,表达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于是精心营造了波涛汹涌荡涤江滩一泻千里的气势!特意在岸边竖起长城峰火台和一个观潮人。试图阐述在自然法则面前人及人类文明都是渺小的,大势不可逆转。

意识中的多层面(1982)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获优秀奖。

这幅作品的灵感源于我的学生岳昕,他向我讲述了在延庆插队,当地窮,耕地沒牛,需要人拉犁,队里分配的工作没有干完不给饭吃……我听后很震惊,第一个联想就是中国老农额头皱纹是落后的生产力“耕耘”出来的。于是画了多个耕牛犁出额头纹的构图,这些小稿都不完整,却具深刻的哲理象征性,不肯轻易丟弃。反复思考数年才演化成如今的样式。

耕牛上层增添了现代科技,底层添加了皇权(龙威)下苦难的泪珠,三层叠加纳入女性头像轮廓中。我用象征手法描绘了中国人的思想状态:工商文明已经入驻,位于传统意识之上?中下层仍是农耕生存方式(集体潜意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由此而起......

智慧的融合(1983).

作品两侧铅笔手写文说明: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东西方思想交流会有障碍吗?字我读了《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之后感慨万千,创作了木刻作品《智慧的融和》。手写画面中的形象由两部分组成,左半是爱因斯坦,右半是佛像,两者合尔为一。它们在八卦图中阴阳转换、坎离易位地互补运动,这或许是思想发展史的周期性变化。在木刻像的两侧用铅笔书写了书中李约瑟和爱因斯坦的两段话,既是新形式探索,也是作品主题阐释。
早期“现代”自然科学取得伟大胜利之所以可能,是基于机械论宇宙的假定——也许这对于这些胜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样一个时代注定要来到,在这个时代里,知识的增长迫使要接受一种更加有机的跟原子唯物论一样的自然主义的哲学。这就是达尔文、佛莱则、巴士特、弗洛伊德、施培曼、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时代。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一系列哲人已经铺平了道路——从怀德海上溯到恩格斯和黑格尔,从黑格尔到莱布尼兹——而这种灵感也许完全不是欧洲人的,而且这些最现代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受到“庒周”“周敦颐”和“朱熹”这类人物的恩惠,比世界上已经认识到的要多得多。        ——李约瑟
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用不着惊奇,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爱因斯坦

“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向往 (1981)

画种繁多,摄影又入写实绘画的“领地”,黑白木刻简洁之极的特点却没有可替代。一种艺术若有不可替代性,便具有生命力,它或许不是主流,却在多样化的环境中下像稀有物种一般会被艺术史珍藏!

天天向上(1977年)

七十年代,五六个业余版画爱好者去央美版画系观摩,一位老师正在刻黑白木刻,边刻边说:让你们知道业余的就是业余的。意思是黑白木刻才是正宗,也是最难的。回家后就我就决心专研黑白,放弃了套色木刻。

充电(1978年)
这是马路上看到的真实场景

丰碑(1979年)

鲁迅是一种思想的代表,如山一般耸立着!(形式:头像似岩石。)


宋庆龄肖像(1982年)

(形式: 线与黑色块对比。)

老舍(1980年)

工人夜校 (1977年)

守卫粮仓 (1976年). 深挖洞,广积粮的时代。

海风(1974年).

紫禁城角楼(1985年)

黑白木刻不能与其他画种比大,大不是它的优点,太大容易空泛简陋;小而精致才是它的特长。艺术宝库中画幅尺寸最小的世界名画是黑白木刻。放弃了小而精的特长就放弃了优势,突显了缺点,(形式:用三角刀统一画面。)

和风轻拂(1977年)

悄悄话(1984年)

(形式:剪纸造型现代化。)

小品

牧笛(1979年)

小白马(1979年)

 相声晚会(1977年)

京郊大道(1977年) 又恢复生产了。(形式: 竖刀下的横向奔驰。)

春耕(1979年)

木刻艺术始于插图

揭示木刻起源的同时,也揭示了木刻最初的形式是插图,是雕版印刷的一部分。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枣木、梨木版上刻满文字,刷墨铺纸印制。木刻前身是刻字,到唐代中期出现雕版经文,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长卷,卷首刻印佛像是最早的木刻作品之一。当年没有照相制版,书籍中又想有插图,就在木版印刷中用细纹木刻复制线描。插图的主题是文学,是文学依附性艺术,不具有独立的思想主题,其局限性可见一斑。

我的插图代表作

 我的心愿随你飞上蓝天插图(1984年)

 谚海珍珠插图 爱 (1980年)

 谚海珍珠插图 丰收 (1980年)

 谚海珍珠插图 指挥 (1980年)

 谚海珍珠插图 理想  (1980年)

 谚海珍珠插图 放飞  (1980年)

 谚海珍珠插图 科技  (1980年)


鲁迅与柔石(1979 年)

怀安诗选 插图3幅 (1979年)

红日插图2幅 (1979年)

忧愁河插图 1 (1983年)

忧愁河插图 2 (1983年)


思绪 飞扬(1979年)

阳光灿烂(1979年)

心弦律动(1980年)

天马行空(1979年).组画12幅

这两种风格都运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 相似性组合与完形原理。

 劳动  1982年 题图沒有具体内容,适合形式游戏。

收获  (1982年)

学习 吸收中国剪纸,演译出我的粗线条造型风格。

 西湖民间故事插图(1980年)共四幅

 西湖民间故事插图(1980年)共四幅

 绣花女插图1(1982年)

绣花女插图2(1982年).

 泰雷和阿塔芝指环插图(1980年).

狩猎女的思愁(1981年)

诗《榆钱》的插图(1980年)

诗《榆钱》的插图(1980年) 

尝试汉磚风格植入木刻

 女科学家姜槐(1981年.)

天使(1985年).

博弈者插图1(1980年)

博弈者插图2(1980年)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1978年)

海燕之歌(1975年).

红艳


《春梦无限》1985年。

这幅作品是木刻创作的全新尝试,运用创造心理学中反向思维的方法将黑白倒置。即原本留黑刻白,印在白纸上;如今留白刻黑印在黑纸上,并且印刷不用白墨而是五彩油画颜料,层层叠印,斑驳露底,产生这种独特效果。这种操作程序决定每幅作品都不尽相同,都是独一无二。

恬静(1979年)

这是彩色拓印,与拓印汉砖. 碑帖一样。只是用不同颜色拓印,浅色在先,墨色在后。

这两种方法都有广阔天地,可惜年轻人沉醉于用设备做版画,无人理采。

女学生 (1975年)

七十年代,五六个业余版画爱好者去央美版画系观摩,一位老师正在刻黑白木刻,边刻边说:让你们知道业余的就是业余的。意思是黑白木刻才是正宗,也是最难的。回家后就我就决心专研黑白,放弃了套色木刻。

这批黑白木刻肖像就是那个时期的习作。这些肖像没有被刊登过,却是我最喜欢的。书房墙上常年挂着它们,如同生命在陪伴我。人最爱人,美学是人学艺术家描写死亡与罪恶是爱人太深。没有深切的爱,就没有深恶痛绝。

老师傅(1975年)

优秀艺术的可贵品质:意象、节奏、简洁、强烈和不可替代性,黑白木刻统统具备,貌似简陋的门类不乏世界名作,也不乏艺术大师。麦绥莱勒与苛勒惠支就创造出名垂青史的不朽杰作,也是最小的世界名岞。

多数收藏家将艺术品做为商业投资,土豪们又添一层炫富,为适应口味木刻向大幅发展,这个趋势不敢恭維。木刻的优势在小不在大,适合小空间中点缀式装饰。

 静(1978年)

村姑 (1975年)

车间主任(1974年)

优秀的黑白木刻能够给人十分灿烂的感觉,如同交响音乐一般。鉴别黑白木刻的优劣,最重要的是节奏感。经过五十多年的探寻和感悟,我发现所有艺术都需要节奏感,节奏是作品整体形式的精髓。

开山女壮士(1975年)

钢铁工人(1975年)

微笑(1975年)

专注(1975年)

老汉(1975年)

人生座标在手中 (1976年).

我是一个兵  (1973年)

干部 (1973年)

(1973年)

(1973年)

(1973年)

(1974年)


花样年华. (1976年).

睿智 (1976年).

女孩 (1985)

赤脚医生(1977年)

公交总站(1981)

花卉(1974年)

争艳.(1976年)

(1974年)

(1974年)

(1974年)

(1974年)

(1974年)

为我供职的杂志创作的木刻不在此帖中

退休后的作品

春临水乡(2001年)

水乡船歌(2003年).

飞天(2003年)

少女(2003年)

思(2003年)

藏书票 (2016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