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6-05 发布于日本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原创2022-06-04 17:02·老荷聊贵州

文/老荷

随着战国以来,苗族逐步迁徙到贵州,到了唐代的时候,贵州苗族人口逐步增多,尤其初唐时期,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制定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地区建立羁縻州,苗族地区和中原王朝关系缓和,还曾出现过苗蛮首领谢元琛“鸟章卉服”朝贡长安的友好事件,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辽宋金夏大理的大纷争,苗族也在贵州开出了一片天地。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一、湘楚苗军崛起

唐代自“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局面加剧,为地方不稳定因数埋下隐患,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繁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唐广明元年(880年)道州苗瑶首领何庾与江华苗瑶首领蔡结率众起义,是年六月攻克道州城,占据此地。长期与永州唐行旻(祖籍山西)、黄巢部将鲁景仁(据连州)并肩作战,并与陈彦谦(据郴州)、杨思远(据衡州)各起义领袖取得联络,形成犄角相互策应,共同反抗唐军十余年之久。

广明年间(880年—881年)雷满、周岳、区景思等人常常同聚苗峒豪杰数千在大泽中打猎,期间英雄识英雄,选择席间豪杰,补置为伍长,号“郎团军”,诸蛮听从,公荐雷满为帅。后来,周岳和雷满不睦,从此二人分道扬镳。

乾符五年(878),高骈镇荆南,见武陵苗酋雷满勇猛过人,招募雷满为牙将,从骈至淮南,率领蛮军击贼,而后雷满叛逃会湖南,袭杀广陵刺史崔翥,占据朗州。中和元年(881),受朝廷委任为朗州留后。唐昭宗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授雷满为节度使。

光启二年(886年)六月,苗首周岳率蛮军攻打钦化军衡州刺史徐颢,被唐朝廷招抚诏授刺史。节度使闵勖不服,与周岳相攻,原“郎团军”石门苗酋向瑰召梅山十峒苗瑶切断邵州的道路,闵勖孤立无援战败逃往潭州,竟邀蔡州叛军秦宗权的部将黄皓进入潭州助战征讨周岳,不想黄皓却杀了闵勖,占领潭州。周岳打败击毙黄皓后,占据潭州,自称节度使。七月,僖宗任周岳为节度使,并改钦化为武安军。大顺二年(891年)四月,僖宗的弟弟和继任者唐昭宗任周岳兼任或调任岭南西道节度使,但周岳依然割据湖南储州一方。

闵勖党羽邵州刺史邓处讷对周岳击败闵勖怀恨在心,长期密谋练兵为有朝一日复仇,景福二年(893年),邓处讷和曾为同僚,联合与周岳已翻脸的苗酋雷满联手攻打潭州,击败杀害周岳后,邓处讷接管潭州,新任节度使。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各蛮军分布示意图

二、马殷入湘

光启三年(887年),蔡州叛军秦宗权派军攻打淮南,而后因利益分赃不均叛军内讧,叛军头目孙儒、刘建锋、马殷等人占据高邮自立门户。景福元年(892年),叛军头目孙儒战败被杀后,叛军余部刘建锋、马殷一路南下后西行,沿途招募流寇散勇逾十万余人。乾宁元年(894年)进入湖南,击杀武安军节度使邓处讷,自称武安军留后,次年,唐昭宗任命刘建锋为检校尚书左仆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而后刘建锋因讧被杀,叛军公举马殷为首,割据统治潭州、邵州一带。

光化元年(898),永州被官兵所克,永州义军首领唐行旻被杀害。光化二年(899)秋,唐朝廷命马殷重兵镇压湖南各地农民起义军,蔡结与何庾率苗瑶义军在道州屡败官军,官兵败后改变战术,采取坚壁清野、纵火烧山等手段击败义军,蔡结、何庾等被俘杀害。

光化三年(900)九月,唐昭宗任刘士政静江军节度使,掌管桂北,马殷见机派遣秦彦晖、李琼率兵七千击败刘士政,并以李琼为桂州刺史,掌控静江军所辖桂州、柳州、宜州、象州、严州、蒙州、梧州都成为了马殷的地盘。光化四年(901年),唐昭宗李晔封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

天复元年(903年)十二月,雷满病逝后,其子雷彦威接任节度使,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大梁,为与南朝梁(萧梁)相区别史称后梁,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朝正式覆灭,同年,雷彦威与族胞雷彦恭内讧,雷彦恭击败雷彦威袭任武贞军节度使。开平二年(908)五月,朱温任命马殷为湖南节度使、高季昌荆南节度使,合兵征讨蛮酋身份的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攻陷朗州后其族弟雷彦雄被俘杀害,雷彦恭率余部投奔淮南杨吴政权。作为北方蔡州叛军出身的马殷,至此站稳湖南,成为湘楚之地的实权者。

“黄巢之乱”之后,拉开五代十国乱世序幕,各个藩镇之间兵戈相向,各个割据政权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社会秩序动乱,《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载道:“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整个时期间,南方大段时间处于分裂割据乱战之中,苗民所栖生之所同样不能幸免。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马殷遣使纳贡,被封为侍中兼中书令、楚王。马楚建立后,依旧不改其军阀作风,上下独断专横,开展封建残酷统治。开平三年(909年),溆州(今会同、城步、绥宁、洪江等地)一带苗、侗领袖潘金盛、杨承磊联合辰州苗帅宋邺、昌师益起义反抗南楚马殷,宋邺围攻湘乡,潘全盛围攻武冈,马殷派遣昭州刺史吕师周率衡山兵五千镇压,乾化元年(911年)春正月,吕师周募集死士陡峭悬崖攀藤缘崖,奇袭飞山峒杀害杨成磊,擒拿潘金盛押送武冈,杨承磊死后,其族人杨再兴以十峒首领归附马楚乾化二年(912年)二月,辰州苗首宋邺、昌师益率众降于马楚,楚王马殷任命宋邺为辰州刺史,昌师益为溆州刺史,此时马殷已基本收附湘楚之地各苗峒势力。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内附马殷各蛮酋势力示意图

三、湘楚苗民西迁黔南

开平四年(910年),楚王马殷任命江西军人彭瑊担任溪州刺史,其子彭士愁授任静边都指挥使,后来击败溪州土著蛮酋吴著冲,剿平余党惹巴冲、楷巴冲等,统领溪州储蛮。天福三年(938年)彭市愁承袭父职任溪州刺史,天福四年(939年)彭士愁不服马楚,煽动锦、奖州诸苗攻打辰、澧等地。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马希範遣左静江指挥使刘琼率兵五千平定,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派其子彭师暠,率各酋长、首领,向楚国请降双方以铜五千斤铸柱,铭誓状于上,立会溪坪,刻下“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以表马楚柔怀笼络之心,不再追究。而溪州铜柱中也提到了“盖闻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由此也可明确了溪州的族属,当为盘瓠子孙。

马希范讨平溪州,收附奖、锦储苗后,地接牂牁、两林,南通桂林、象郡,为经略桂北、黔南,派怀化将军龙德寿统领柳州八姓兵征两江(广西左江、右江)溪洞,兵至南宁州(今惠水、长顺一带),留军长驻,后各自分据,既称龙、方、石、罗、韦、卢、程、洪八番,其属民后世称“八番苗”,多为今世苗族、布依族。《贵州通志》记载康熙年间定番州(惠水)八番苗仲(苗族、布依族)人丁就有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二丁,苗仲居之六七,至今惠水县共有苗族13万余人,是黔南州各县市中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定番州苗族同时也是较先接纳汉文化的苗族支系,据《黔南职方纪略》记载,定番州“谷蔺苗(今惠水鸭绒、鸭寨苗族)、八番(苗仲,即苗族、布依族)老户,然皆剃发改装,与汉俗同”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清代《皇清职贡图》八番苗简介

四、湘楚飞山苗峒扩张湘、黔、桂

续飞山苗峒首领杨再思为避战端内附马楚后,飞山苗峒在北宋初年又再一次内附军事强力的政权,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标志着五代十国这一混乱时期的结束,飞山苗峒首领杨蕴始见势内附北宋朝,以十峒微(今绥宁县)、诚(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二州内附,次年,任杨氏族人杨通宝为诚州刺史此后飞山苗峒势力逐渐崛起扩大今湘西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漵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地;黔东南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剑河、岑巩、镇远、三穗、台江、八寨等地;桂东北三江、龙胜、融水、融安、资源等地;黔东北铜仁、松桃、江口、德江、万山、印江等地;渝东南秀山县。后裔代表有元祐三年(1088年),领导湘黔桂边地苗民起义的义军领袖杨晟台;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领导九十九峒苗民起义的杨再兴、杨正修、杨正珙父子三人乾道六年(1170年)领导庐阳(今芷江)苗、 瑶、 侗等族起义, 聚众数千, 歼沅州数千官兵十之八九的杨添朝;“元朝擎天二木”之一的元末城步苗帅杨完者,原名杨通贯;飞山苗峒杨氏一脉甚至远传国外,如1886~1887年,领导越南北河苗族起义的杨政鸿、杨政荣兄弟。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飞山蛮领袖杨再思纪念像

宋朝时期,据明人牟应绶于天启二年(1622年)撰《黔书·山川志》所载,《清凉洞碑记》曰:“此洞本系汉末荒服,孟获屯兵积粮处也。原名粮仓洞,山麓建有旧城垣,故址存焉,……”。宋南渡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柴氏大乱黔疆,孟氏殆尽,适有阿达卜寨苗酋朵克率部乘机追逼孟氏至牂牁江畔,可见当时苗族就已经迁移至黔中安顺地区,甚至武装驱逐当地土著民族,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三列传六十》载道,顺治十五年(1658年)贵州巡抚赵廷臣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泛指当地少数民族)。其贵阳以东,苗为夥,而铜苗(今苗族东部方言)、九股(今苗族中部方言)为悍;其次为革老(今仡佬族),曰羊黄(今毛南族或苗族),曰八番子(今惠水少数民族),曰土人(今土司治下土著),曰侗人(今侗族),曰蛮人(今夭家苗、西家苗等),曰冉家蛮(今酉阳少数民族),皆黔东苗属也。自贵阳以西,罗罗(今彝族)为夥,而黑罗(今黑彝)为悍;其次曰仲家(今布依族),曰米家(今米家苗),曰蔡家(今蔡家人),曰龙家(今龙家人),曰白罗(今白彝),皆黔西苗(泛指非汉族群)属也。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由此可见此时苗族已经成为贵州贵阳以东人口最多,势力最为强悍的少数民族。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贵州古代苗族分布示意图

五、结论

自唐代以后,苗族大量进入贵州,经过宋元地“披霜露、斩荆棘”,开出一片田地,形成以贵州苗岭为中线,西起六枝,东达天柱,向南北两侧辐射,并形成众多“化外生界”,如以贵州铜仁和湖南交界的腊尔山为中心的生苗区、以雷公山和月亮山为中心的生苗区、以罗泊河沿岸为聚居的生苗区、以及麻山生苗区等。如魏源《圣武记》卷七记载:“广顺、定番、镇宁诸边”,就有“生苗”六百八十余寨,其余贵州地方也有生苗界记载,如铜仁所接湖广蜡尔山、铜仁府三山(水银山、牛角山、黄柏山)及明史《王三善传》所记载,贵阳诸边八姑荡、燔庄砦等地有“生苗”寨二百余寨等的化外之地。时至今日依旧为贵州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并在中国西南-东南亚一线形成以贵州为中心辐射的苗族分布圈。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