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墨迹摹本,放大20倍,窥见其中秘密

 新用户1615GF1m 2022-06-05 发布于山西

图片

王羲之《丧乱帖》行草,摹本,白麻纸。纵28.7厘米。8行,62字。

(日本三之丸尚藏馆藏)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大意,王羲之因先人坟墓再次被人盗掘所生发的悲痛心情,此后,先人墓虽已修复,但他又因自己未能前往凭吊而感伤不已,“临纸感哽”,不知写什么是好。

若说中国书法,必然就会谈到王羲之,因为他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书法家,被后世称为“书圣”。千百年来,学习他书法的人不计其数,能得之一二已经是书法家了,然而真正能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

图片

王羲之像

其书法者前赴后继,甚至有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他的书法,何至于此呢?然而将他的书法放大20倍后,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其笔法精妙程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千古书圣的行草书《丧乱帖》。

《丧乱帖》原是皇室珍藏品,被认为是光明子所献宝物,并且只藏在日本,原迹已不存,仅存此件珍贵的唐摹本。

原本,《丧乱帖》是手卷的形式,后改为轴装,与《二谢帖》《得示帖》共三帖连为一纸, 《丧乱帖》 八行、 《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十七行。日人有总称为《丧乱帖》者。日本学者内藤乾吉称:此帖用纸类似白麻纸,纵向有条纹,系用双钩填墨法所摹。在第一行末'之极’右侧,有'僧权’二字左半部分押署。日本《支那墨宝集》载:'此幅久藏御府,后西院天皇崩后,购于尧恕亲王。亲王为妙法院教皇,经该院保存至今,后献为帝室宝藏。’

此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杨守敬首先摹勒于他的《邻苏园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入,则在一九三四年以后。

此帖提及的'先墓’及其'修复’事,今人王玉池推定先墓在洛阳,其修复之事,在永和七八年,也不排除在永和十二年桓温收复洛阳时。韩玉涛认为先墓在琅邪,修复之事,在永和十二年八月。刘涛根据此帖书风与《十七帖》距离较大,认为可能是王羲之五十岁(永和八年)左右所写。

    此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说此帖不可及处有四: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第二,此帖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第三,《丧乱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兰亭》。

当年,保管于正仓院的王羲之书法二十卷,是圣武天皇生前喜爱之物,《丧乱帖》就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丧乱帖》经过民间散佚,再次被献给皇室,如今为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

在2001年、2002年,馆方又耗费了两年时间修复《丧乱帖》。

日本学者、现任九州国立博物馆副馆长的富田淳先生曾说,那一次的修复,也明确了一些以前只能推测而无法证实的疑问。例如,有机会观察画心状态,观察其双钩填墨的细节。

此外,其纸张表面的纵向纹理曾被认为是“纵帘纸”的证据,在这次修复中也被否认,推测可能是代替墨界,用一种竹片押出的白界。

《丧乱帖》单字高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羲之,在书法史上似乎已成为一个梦幻的符号。

学者们普遍认为,世上已无王羲之真迹的存在。我们如今可亲见的、所谈论的,都是王羲之法书的复本——这对于不甚了解书法史的读者来说,是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件事。

一般来说,传世王羲之法书复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墨迹本,一种是碑拓。

其中,墨迹本又可分为临本与摹本。

临,即根据原作字形、笔势来模仿书写;摹,相当于描摹,将纸覆在原作上,按字形运笔。

摹有许多种做法,其中,双钩填墨是技术相当精细的一种——需要向光照明,以纸覆帖,仔细勾勒原字笔画,再用墨笔填充,专业术语称为“响搨”。

唐人的双钩技术又无比精细,当时的人,甚至将文字中的钩描出了“虫蛀”的痕迹。如果你有幸观摩实物,会深有体会。王羲之研究学者祁小春认为,是出乎人们想象、叹为观止的。日人富田淳也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技术,并非单单填墨,而是由许多细如发丝般的线条重合而成,每一点、一线,都如同丝线织绣一般,极尽精致。

▍素材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书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