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这样一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简单粗暴的只从字面可理解为:凡物都有本(根本;其本源)有末(枝节;其发展变化),凡事都有终有始。明白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和前因后果(主次轻重等),那就接近(掌握)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了。

但深入细微究其含义,对“物”需要由“本”开出,由“本”升发,其成长、生长自然可呈现其该有的样子。

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比如,你种下一颗柿子的种子,土壤、阳光、水分,是种子生长的本源,只要遵循这个本,种子自会生根,发芽,生长,长出枝叶(末节),最后结出果实。但如果你舍去这些种子成长的本源,而去在乎用什么样的花盆好看,为了不弄脏屋子,放了沙石…那么种子则很难生长。这个道理适用小到植物,大到动物,最后育人!教育,更需要回归她生而为人的本源,开发其人性,培养道德才是根本。如果舍弃这个本,而只是一味追逐成绩,外在的表现(特长),那么这个孩子的生长必定会偏离成“人”的轨道。多少优秀的才子,最后误入歧途!然而有德行的孩子,福田心耕,长大即使没有功成名就,他的生活也会是幸福美满的。

另,做事情则要以終为始,也就是要把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先设定好,然后再细分成若干的小目标,去采取行动,逐步达成。这也是做事的道理。心中始终有这个目的地,每走一步都是朝向这个目的地。如果不知終,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开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即使开着几百万的跑车,速度再快,不也是没个方向么!飞机飞行时,都按照目的地设定的航道行驶,虽然途中会因为气流、风向很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而偏航,但驾驶员会不断的调整,使飞机不断回到航道,最后在目的地安全着陆。做任何事,小到考试升学、工作,大到做事业,经营公司,都必须要对终极目标清清楚楚,对过程明明了了。

由此可见,对物,对事,当一分为二,应按照古人智慧,本末,终始的顺序而行,才可以接近道。这里,古人的智慧也是十分严谨,是近道,而非成道。因为大道无形,我们只能从有形的物质去无限接近于“道”,通过逆觉体怔来了知“道”。当然,世间有很多的修行方式,最后可达到终极的“入道”。

最后,补充一句,万物的本源,其实就在你我的“心”中,那颗纯真无限的心意识,就是本源,唯有回归内在,找到生命源头,自然生出延绵不断的处事智慧。自然也就不必分别本与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