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惊吓了怎么办

 九州好人 2022-06-05 发布于辽宁
概述
胸胁痛是指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跌打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脉络失养或闭阻而引起的以胸胁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肝胆,病性有虚有实。俗称:“岔气”。临床上可见于肋间神经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
病因病机
1.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如若情志抑郁、恼怒或情志不舒时可导致肝气郁滞,肝失调达,肝经络脉气机不利,从而发为胸胁胀痛不舒,走窜不定等症状。
2.瘀血阻络:当感受外邪或跌打损伤,导致瘀血内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气不利,不通而痛,经脉循行之处便可出现疼痛。
3.湿热内蕴:湿热蕴结于肝,肝络失和,疏泄失常,则会导致胸胁疼痛,牵引后背疼痛,伴见口干口苦等症。
4.阴血不足:肝脏体阴而用阳,若气机郁滞久而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肝经失养;或精血亏虚,血虚不能濡养脉络,可导致胸肋隐痛。
临床表现
根据不同证型和证候,临床可基本见到4种表现:
1.肝郁气滞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则可见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3.湿热内蕴表现有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4.阴血不足常见胸胁隐痛,伴口干渴、胸中烦热,或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检查
1.体格检查
(1)视诊:注意胁部是否有外伤,疼痛分布部位如何,局部是否有肿大隆起。
(2)触诊:是否有压痛。
2.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可以判断是否属各类肝炎。
(2)血清病毒学检查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分型。
(3)血常规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4)甲胎蛋白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5)血、尿淀粉酶测定对于诊断胰腺炎有重要意义。急性胰腺炎患者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后迅速被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大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3.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可显示脏器的形态,判断脏器是否存在病变,常帮助诊断胆囊结石、肋软骨炎、肝硬化等。
(2)B超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3)CT检查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各叶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结节样改变,肝门增宽,脾大,腹腔积液。
4.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助诊断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5.肋锁挤压试验
肋软骨炎患者在咳嗽和上肢活动时,疼痛加重,本试验可用于判断。
诊断
1.以一侧或两侧胸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以诊断为胸胁痛。胸胁痛可表现为胀痛、刺痛、灼痛、钝痛、隐痛等。
2.可伴有胸闷、嗳气、腹胀、厌食恶心、口苦纳呆、急躁易怒等症状。
3.常有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跌打损伤等病史。
4.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肝郁气滞
证候: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主方: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2.瘀血阻络
证候: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原活血汤加减。
3.湿热内蕴
证候: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4.阴血不足
证候:胸胁隐痛,伴口干渴、胸中烦热,或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则:养阴补血柔肝。主方:一贯煎加减。
(二)针灸治疗
以导气通滞为法,取穴日月、期门、支沟、阳陵泉、丘墟、行间、大墩等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