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总论

 恺悌2003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神农本草经》01章 总论


上药(亦称上品,泛称上等药品)一百二十种为君(君药。《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谓之臣,应臣谓之使),主养命,以应天(应,对应,反映。有君药应天,臣药应人,佐使应地之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陶弘景: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其势力和厚,不仓猝之效。然而岁月长服,必获大益)。欲轻身(身躯轻松,无所滞碍)益气(补益身体元气),不老延年者,本(根源,根基)上经。

中药(陶弘景:中品药性疗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稍薄。于服之者,祛患当速,而延龄为缓)一百二十种为臣(配合君药,起协助作用),主养性(调养性情),以应人(陶弘景:人怀性情,故云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指中品药物毒性大小相间,酌情使用)。欲遏(说文:遏,微止也。段玉裁注:微者,细密之意)病,补虚羸(虚弱,疲惫,羸音雷。泛指慢性虚损性病症)者,本中经。

下药(陶弘景:下等药品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佐药和使药,下经中未区分),主治病,以应地(陶弘景:地体收杀,故云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陶弘景:夫病之所由来虽多端,而皆关于邪。邪者,不正之因,谓非人身之常理,风寒暑湿饥饱劳逸,皆各是邪,非独鬼气疫疠者矣),破积聚(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愈疾(此处指除寒热邪气和积聚之外的病症)者,本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药物三品与方制中的君臣佐使不同,前者指药性善恶,后者指处方法度。《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相互,交互)宣摄(宣,宣扬、发扬;摄,整理、整顿。宣摄,引申为促进与制约)。合和(合,共同;和,调和。合和,指方药配伍)者,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药有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花、实,草(植物的统称)、石(矿物的统称)、骨(动物体支架)、肉(动物肌体)

有单行(处方中用一味药称单行,也称单服、单方)者,有相须(通需,需要,指两种及以上药物配伍时,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补充,增强疗效)者,有相使(佐使之使)者,有相畏(相互抑制对方)者,有相恶(两种或以上药物疗效虽同,但药性迥异)者,有相反(两种或以上药物疗效不同,药性有异,合用更增毒性)者,有相杀(使用药物呈现中毒症状,可用另一种药物解毒治疗)者。凡此七情,和合时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王好古:五味之中,各有四气。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及有毒、无毒(本草集要 :夫毒者,乖戾不和禀气之偏者也),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主要指植物药。千金翼方: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上地所出(即指产地),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药性有宜丸(用药法象: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者)者,宜散(用药法象: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者,宜水煮(用药法象: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者,宜酒渍(杂注本草:二十日入于孙脉,宜服药酒,药酒是热液,先走皮肤,故药气逐其酒势,入于孙脉,邪气散矣)者,宜膏煎(药膏。圣济经解义: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及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指只可用于丸剂、散剂、酒剂的药物)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疾病之源,即病因与病理),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涸竭,败坏),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黍,黄黏米;粟,带壳的小米。此处喻疾病初起,病势微弱),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以病去为节度)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音助,古人提出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蛊毒(古人以为蓄养虫蛇之类,可以成蛊,为致病之因,症状为心腹绞痛、胸腹胀满、吐下脓血等)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病在胸鬲以上(指上焦)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中焦及下焦)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何休:旦者,日方出时)。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精神衰弱引起突然发作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暴厥等)、霍乱、大腹水肿(腹中积水)、肠澼下利、大小便不通、贲豚(亦作奔豚,由小腹部产生逆气,向上方冲击)、上气、咳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痰饮病的一种)、癖食(消化不良之病)、坚积、癥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创、踒折(指骨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瘤,男子五劳(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月经不痛)阴蚀(亏损 ,侵蚀),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泛指重要的纲领,或根本的大数)。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上药(上品)

菖蒲、菊花、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独活、车前子、木香、薯蓣、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22

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析蓂子、蓍实、赤、黑、青、白、黄、紫芝(六芝)、卷柏、蓝实、蘼芜、丹参、络石、蒺藜子、肉苁蓉(22

防风、蒲黄、香蒲、续断、漏芦、天名精、决明子、飞廉、旋花、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蒿、杜若、徐长卿、石龙刍、王不留行、升麻(19)(以上草部63

牡桂、菌桂、松脂、槐实、枸杞、柏实、茯苓、榆皮、酸枣、蔓荆实、辛夷、五加皮、杜仲、女贞实、蕤核(以上木部15

橘柚、大枣、葡萄、蓬蔂、耦实茎、鸡头实、冬葵子、苋实、白瓜子、苦菜、胡麻(以上谷部11

丹沙、云母、玉泉、石钟乳、礬(音樊)石、消石、朴消、滑石、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一余粮、白石英、紫石英、青石脂、赤石脂、黄石脂、白石脂、黑石脂、白青、扁青(以上石部21

龙骨、熊脂、白胶、阿胶、丹雄鸡、雁肪、石蜜、蜂子、蜜腊、牡蛎(以上虫部10

63+15+11+21+10=120

中药(中品)

干姜、枲耳实、葛根、栝楼、苦参、芎䓖、当归、麻黄、通草、芍药、蠡实、瞿麦、玄参、秦艽、百合、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石龙芮、茅根、紫菀、紫草、茜根、白鲜皮、酸浆、紫参、藁本、狗脊、萆薢、白兔藿、营实、薇(音贤)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泽兰、防己、牡丹、款冬花、石韦、马先蒿、女菀、王孙、云实、爵床、黄芪、黄连、五味子、沙参、桔梗、莨菪(音浪荡)子、陆英、姑活、屈草、别羇(音基)、翘根、萱草(以上草部60

栀子、竹叶、蘖木、吴茱萸、桑根白皮、芜荑、枳实、厚朴、秦皮、秦椒、山茱萸、紫葳、猪苓、白棘、龙眼、木兰、桑上寄生、柳花、卫矛、合欢、松萝、干漆、石南、蔓椒、栾花、淮木(以上木部26

梅实、蓼实、葱实(附薤)、水苏、瓜蒂、水斳、粟米、黍米、麻蕡(音焚)(以上谷9

石硫磺、石膏、磁石、阳起石、理石、长石、孔公孽、殷孽(以上石部8

发髲(音必)、白马茎、鹿茸、羖羊角、牡狗阴茎、羚羊角、牛黄(附牛角腮)、麝香、天鼠屎、伏翼、蠡鱼、鲤鱼胆、乌贼鱼骨、海蛤(附文蛤)、石龙子、白僵蚕、桑螵蛸(音销)(以上虫部17

60+26+9+8+17=120

下药(下品)

附子、乌头、天雄、半夏、虎掌、鸢尾、大黄、葶苈、草蒿、旋复花、藜芦、钩吻、射干、蛇含、常山、蜀漆、甘遂、白敛、青葙子、藿菌、白芨、大戟、泽漆、茵芋、贯众、荛花、牙子、羊踯躅、芫花、商陆、羊蹄、萹蓄、狼毒、鬼臼、白头翁、羊桃、女青、连翘、石下长卿、闾茹、乌韭、鹿藿、蚤休、石长生、荩草、牛萹、夏枯草、败酱、白薇、积雪草、蜀羊泉(以上草部51

巴豆、蜀椒、皂荚、栋实、郁李仁、莽草、雷丸、梓白皮、桐叶、药实根、黄环、溲疏、鼠李(以上木部13

桃核仁、杏核仁、假苏、苦瓠、大豆黄卷(附生大豆、赤小豆)、腐婢(以上谷部6

石胆、雄黄、雌黄、水银、肤青、凝水石、铁落(附铁精,铁)、铅丹、粉锡(附锡镜鼻)、代赭、卤盐(附戎盐,大盐)、青琅玕、礜石、白垩、冬灰(以上石部15

六畜毛蹄甲、犀角、豚卵、麋脂、鼺鼠、燕屎、龟甲、虾蟆、鮀(音陀)鱼甲、鳖甲、蚱蝉、露蜂房、马刀、蟹、蛇蜕、猥皮、蠮螉、蜣螂、蛞蝓(音扩愉)、白颈蚯蚓、蛴螬(音齐曹)、石蚕、雀瓮、樗鸡、斑蝥、蝼蛄、蜈蚣、马陆、地胆、荧火、衣鱼、鼠妇、水蛭、木䖟、蜚蠊、䗪虫、贝子、彼子(以上虫部38

51+13+6+15+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