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和树

 济宁文学 2022-06-06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娘和树

作者:马银生

娘在世时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娘总爱拿树说人论事,说它不怕风雨,不畏严寒坚强成长,不仅能用来建房做家具,而且还给我们带来美食。

小时候,我家的院子特别大,娘在院里院外,房前屋后栽植了多种树。有榆树、槐树、香椿和白杨。每到春天,娘都会摘些香椿芽拿到集市上卖掉,换回零花钱补贴家用。

我九岁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那时我们姐弟还小,生活的重担落在娘肩上,可娘从没说过苦和累,却用一双小脚撑起了家。

那时人们的生活很困难,平时吃的是地瓜面窝窝,喝的是能照出人影的稀薄米汤。特别是到了春天,正赶上青黄不接的季节,新鲜的瓜菜还没上市。可我家的树却早已给我们带来新鲜的菜肴。南墙角的大榆树生出嫩嫩的绿叶,枝头上长出圆圆的榆钱。门外的大槐树也不甘示弱,枝头上挂满了雪白的槐花。娘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帮把镰刀,削下树上的榆钱和槐花,用清水洗干净后,蒸榆钱窝窝或者烙槐花饼,全家人吃得十分香甜。

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却酷爱写作。可是文学之路极其艰难,刚开始投稿时,我的一封封稿件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偶尔收到的也是编辑部的退稿。我失望了,甚至想扔掉手中的笔,烧掉那些底稿。娘知道后却说:“你看咱家的那些树,压弯了,就弯长;弄断了,从旁边再长;人得有树的精神才行,你才开始咋就灰心呢!”在娘的鼓励下,我又重新拿起了笔,后来我采写的稿件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电台发表,有的稿件还在国家级媒体获奖。并成为市县两级作协会员。

2013年春天,村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从上级争取到一笔资金,把我家门前的路和各条胡通都铺上了水泥路。记得当时我家门前的大槐树阻挡了修路的进程,当村干部找到我家,说要砍掉门前的大槐树时,我以为平时特别爱惜树木的娘不会同意。不料娘却拉着村干部的手说:“村里把路修到俺家门囗,是为俺们出门方便,俺支持,明天就把大槐树卖掉。”

后来我问娘,娘,您怎么舍得卖掉大槐树呀?!娘说:“人家为咱着想,把路修到咱家门囗,咱怎么能拉后腿呢!”

几年前,娘因病离开了我们。娘生前常说每棵树都坚强成长,却把一切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树。做人也一样,我们要学习它们的高尚品质。娘的话一直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

作者简介:

马银生(笔名耕夫老马),出生于68年,山东汶上人。忙时种地,闲时看书,偶尔写写字。汶上县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电台及网络平台发表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并多次在媒体征文中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