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毛泽东决定进行第二次长征,张学良:建议熬过一二个月

 Loading69 2022-06-06 发布于四川

1936年的冬天,红军在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下,不得已暂时栖身于陕北地区。

然而陕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数万红军战士温饱难以解决,蒋介石还是下定决心在三个月内消灭红军,调集了260个团、50架战斗机包围红军,想把红军一口吃掉。

文章图片1

党中央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在1936年11月20日,红军致电共产国际,说明了当前的情况,并且制定了东出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北部的“新长征计划。”

11月底,中共中央就把这个计划以电报的形式告诉了爱国将领张学良,张学良明白这是一步“险棋”,一番思量后,急忙电告中共中央,希望中共中央能“设法留在原地,熬过一两个月,西北、全国可能有大变化。”

眼见已入冬,内忧外患下,党中央面临生死抉择,这个节骨眼上,是兵行险招、背水一战,还是暂避锋芒、静待时机?在数万红军危急存亡的时刻,张学良口中的“大变化”又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2

会师陕北,缺衣少食,红军陷入内忧外患

1936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渡过黄河,组织抗日先锋军东征的决定。

尽管短短几个月内,红军战果显著,但是出于国家大义,面对属于国民党阵营的中国军人,毛主席还是选择带领中央红军回师陕北,保存抗日力量。

文章图片3

就在中央红军东征先锋军回师陕北时,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成功会师,两军会合后,迅速做出了北上的军事部署。

红四方面军分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相继出发北上,

在这之前,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已经两次过草地,等到这次也就是第三次过草地时,野菜都没得吃了,

每位红军战士明天只能发到很少一些青稞面,不得已只能靠牛皮、草根煮汤来充饥。况且天上地下都有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我军饿死或战死者不计其数。

可是就在红二,红四方面军北进的过程中,张国焘再一次动摇,提出渡过黄河,去青海、新疆建立根据地的错误主张,

要知道,一旦渡过黄河,大军又要背水一战,红四方面军本就损失惨重、建制受损,若再发生战斗,只怕会全军覆没。

不过,幸好由于天气寒冷,大雪封山,张国焘西进的计划只能被迫取消。

文章图片4

1936年10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两军举行了盛大的联欢大会,朱德、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做了讲话,两军指战员互送礼品,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正在北上过程中的红二方面军,得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的消息后,大受鼓舞,大军快马加鞭,终于在10月22日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把三万多块银元、二百多只牛羊、数万斤粮食赠送给了红二方面军,中共中央也派出邓小平来对红二方面军进行慰问。

红二方面军逃出国民党部队的围剿,成功到达会宁,也意味着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战略转移全部成功完成,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可是在这一片欢腾、祥和的气氛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蒋介石,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蒋介石怎么也没料到红军三个方面军竟然能全部逃出生天,他气急败坏,马上调集了周边的国民党军近20个师围剿红军。

文章图片5

尽管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部队一个旅和两个团,基本上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可是红一方面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红十五军团只有七千多人,虽然大军成功回到陕北,但是军队减员很多,况且陕北根据地虽然占有二十多个县,

但是在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四十多万的人口,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难以为红军补充兵源。

不仅如此,陕北地区自然比不上东南沿海,这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凡此种种,都限制了红军的物资供给,极大地制约了红军的发展。

甚至在当时有一些国民党的报纸幸灾乐祸道:如果认为红军在陕北能够生存下去,那将是极为荒唐的事情……

最后一点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保存有生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而不是与蒋介石打“内战”,而陕北地区与华北之间有黄河天险和崇山峻岭的阻隔,数万大军想要到达华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距离日军远,距离国民党部队近,国民党部队一定会对陕北红军加紧围剿,内战只会越来越凶,这是日军最想看到的,非常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文章图片6

事实果然如此,蒋介石马上跟了上来。

1936年11月20日,红军向共产国际发电:蒋介石决心消灭苏区的红军,他打算只留下三千红军,其余的均遣散,借此收编红军,将红军消灭于无形之中,其心不可谓不毒辣。

在陕北根据地驻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蒋介石大军已经逼近,都说“先礼后兵”,然而我军东征先锋军刚撤退,蒋介石就率大军围攻,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刀兵相见!

日寇作乱,“蒋匪”猖獗,毛主席提出“新长征计划”

1936年11月12日,党中央制定了红军东征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的“新长征计划”,准备给蒋介石以颜色瞧瞧,先干掉蒋介石的“阻拦抗日之部队”,再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文章图片7

中央红军东征,虽然最后回师陕北,但是却积累了大量人脉,红军“以德服人”,为建立抗日根据地不惜撤军的行为让阎锡山也转变了政治态度,一度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学良、杨虎城、阎锡山、傅作义都希望苏联方给予红军援助,然而蒋介石却还在极力破坏,如此红军只能“自救”。

“新长征计划”虽然是兵行险招,稍有不慎就会让红军和蒋介石部队在“内战”中消耗殆尽,可是毛主席的这一决策却考虑得很深远。

一方面,在经历过东征战役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和阎锡山当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阎锡山的政治态度转变积极,并且马上邀请了红军领导来到山西建立牺盟会,

山西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红军也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火种,积累了群众基础,建立和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虽然大军在陕北,但是党组织却在山西立住了脚。

另一方面,若不进行新长征计划,只怕蒋介石会得寸进尺,继续对陕北的红军进行“围剿”,况且现在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军不能任人宰割,要主动出击!

文章图片8

在定下了“新长征计划”之后,党中央迅速把这个计划通报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闻言大惊失色,一方面,红军新长征计划所经过之处都是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战略重地,非常有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蒋介石的部队机动能力强,一旦红军开始“新长征”,只怕会落入十分险恶的处境,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就算红军能够躲过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那也会和蒋介石部队发生激烈的交火,民族武装力量只会进一步受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更难建立。

尽管蒋介石多次对张学良下命令,让他参与围剿红军,但是全体东北军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回东北去。

但是这次眼见蒋介石又要来狠招,数万红军危急存亡之际,东北军打回东北的愿望更加渺茫。

文章图片9

为保护红军的有生力量,暂时稳住红军,1936年11月底,张学良电告中共中央:希望中共中央暂时设法留在原地,熬过一二个月,西北、全国有起大变化的可能。

张学良又何成不想和平处理国共两党问题,他不止一次向蒋介石劝谏,苦口婆心地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

可是蒋介石想当专一,一辈子就只干一件事——“剿共”,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甚至一度叫嚣:“就是用枪打死我,我也不会改变消灭红军的计划!”

西安事变,统一战线,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们从来没有忘记过国仇家恨,

然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却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打压共产党和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对日寇“不抵抗”,致使东北大好河山落入日寇之手。

文章图片10

如今,蒋介石又准备把红军再次逼走,对红军赶尽杀绝,他的做法彻底让张学良寒心。

而且张学良明白,现在时不我待,若红军真被逼走,只怕“新长征之路”凶险异常,有去无回,万万不能让红军陷入危险境地。

恰巧这时,蒋介石对张学良不积极“剿共”的行为感到非常生气,1936年10月22日,他亲自飞往西安,企图用武力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剿共”。

得知蒋介石要亲自来西安的消息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就做好了万全准备,若蒋介石想一条路走到黑,那就只有实施“兵谏”。

事情果然不出张学良所料,蒋介石一到西安,就严厉斥责了张学良和杨虎城,指责他们“作战不力”,眼见蒋介石冥顽不灵,张学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劝说,着手安排作战任务。

然而,蒋介石这个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对张学良,他自然信得过,然而对杨虎城,他却十分警惕。

在到达西安之后,蒋介石并没有住在由杨虎城率领的17路军负责防守的西安城内,而是选择住在东北军的营地——华清池。

起初,张学良和杨虎城计划由杨虎城负责指派西北军,前去临潼华清池捉蒋介石,可是蒋介石的驻地离西北军较远,贸然进入东北军防区,可能与东北军发生冲突。

张学良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就近指派东北军105师师长刘多荃前去完成任务,而此次捉蒋行动的总指挥,则是东北军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这二人都是张学良的心腹。

为保证事变顺利进行,张学良还亲自带白凤翔前去华清池,“聆听委员长指示。”而实际上则是为了考察地形,充分了解情况,做好万全准备。

文章图片11

12月11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决定在第二天早晨6点发动“兵谏”。

当天晚上,蒋介石还在和包括张学良在内的一众国民党军官吃晚宴,殊不知,东北军已经悄悄向临潼靠拢。

等到第二天凌晨时分,在白凤翔的指挥下,一百多名卫队官兵到达临潼,直奔华清池而去。

四五点钟,东北军趁着夜色将蒋介石卫队团团包围,在解决掉外围守卫之后,他们进入了蒋介石的卧室,蒋介石已经不见了踪影,可是东北军一摸被子,还是热的。

白凤翔马上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张学良内心十分忐忑,此举孤注一掷,而一旦擒不住蒋介石,让他逃走,只怕他会反扑一口,自己和东北军会遭到蒋介石报复且不说,红军的处境定会雪上加霜。

张学良冷静下来后,马上判断蒋介石一定没有走远,当即下发命令,要求白凤翔带领部队抓紧搜山。

文章图片12

蒋介石果然没有走远,几个卫士护送他躲到了骊山的石头洞里,等到东北军将士发现他时,只见蒋介石上身穿了一件袍子,下身只穿了一条睡裤,正值寒冬时节,又是拂晓时分,骊山上大风呼啸,“蒋委员长”被冻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

若是东北军晚来一会儿,怕是要和秦始皇葬在一起了。

就这样,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红军,挽救中华民族,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软禁了蒋介石。

并且在当天就向中共中央发了电报,电报中说:我等为了中华民族和抗日前途的利益顾一切,现在已经将蒋介石和他的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逼迫他们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有何高见,速速回复。

文章图片13

原来这就是张学良口中的“大变化”,为了让红军能够保存有生力量,放弃“新长征计划”这一步险棋,张学良不惜牺牲自己和全体东北军的利益,破釜沉舟,与蒋介石彻底翻脸。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应张学良和杨虎成的邀请,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奔赴西安,共商大事。

其实西安事变发生之时,中共中央领导得知消息之后,最初的决定就是速速处死蒋介石,可是紧接着理智克服了感情 ,周恩来则认为此事“殊欠妥当”。

到达西安之后,周恩来客观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前途,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原封不动,西安已经与南京对立,

若继续软禁蒋介石,只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内战,更会极大消耗中国政府的军事力量,与国内和平统一背道而驰,因此他极力劝谏张学良和杨虎城,“力陈释蒋之必要。”

文章图片14

此时的日本,却摆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不仅如此,他们还企图趁火打劫,首先对张学良和杨虎成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并且三番两次要求南京政府出兵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派大军去往陕西加紧“剿共”。

日本帝国主义还造谣,说张学良和杨虎成的做法是受了苏联的指使,从中挑拨,把张学良污蔑为“叛徒”。

与此同时,南京政府迅速调集大批中央军逼近陕西,内战一触即发。

可是事情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企图借张学良之手杀害蒋介石,夺取政权。

中共中央明白,如果再继续主张“反蒋”,那必定会亲者痛,仇者快。

周恩来在了解了南京政府复杂的局势,借鉴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后,提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恢复蒋介石自由的建议。

文章图片15

1936年12月24日,在多方努力下,蒋介石终于被迫接受了“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六项条件,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也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

结语

自红军陕北会师开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红军终于摆脱了“不能还手”地被动挨打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

文章图片16

“新长征计划”是一步险棋,若成功,红军便能到华北和山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根据地连成一片,若失败,则有可能正中蒋介石下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恐难以建立,中华民族必将陷入绝境。

保险起见,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使“新长征计划”未能实施,红军也未能在历史上重复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但“新长征计划”却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构想,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他总结了中央红军东征的经验教训,也为日后红军进军山西、华北做好了铺垫。

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红军为保存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忍辱负重,坚持初心,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不惜多次进行战略转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和中共中央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某一方面来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蒋介石,更挽救了中华民族。

文章图片17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直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决定因素,从那时起,中国军人枪口一致对外,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

西安事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光辉事迹,必定会彪炳史册,传唱千古。

参考资料:

叶扬兵.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与张学良西安会谈的再探讨[J].抗日战争研究,2009,(02):133-140.

常建宏;闫永雪.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J].中国档案,2016,(12):74-75.

文正明.1936年毛泽东“经营山西”战略与红军东征[J].党史文汇,2016,(04):4-10.

刘俊.毛泽东书信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00-102.

高劲松;高凌.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中共的联合——以张学良与红军来往电报为考察中心[J].东北史地,2014,(06):55-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