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简释意】……虞夏殷周之治

 克谐达功 2022-06-07 发布于山东

【清华简释意】……虞夏殷周之治

前言

清华简第8辑本《虞夏殷周之治》共3支简。第1简存在部分脱落,缺半字,可推断应为祭祀用品名称,或璉,或瑚;有1简(第2简尾部)涂抹不清,据上下文,应有1字,或者,或器。所以,包括1处合文,共有105字。背简无序号、无标题,内容记述了4个时代,即虞、夏、殷、周,各自礼仪制度的沿革情况。此文标题,系清华简编辑者拟定。

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面世至今,浏览研究文章,一般认为文中关于“礼仪日繁”而朝廷“外交日微”的表述,基本符合道家秉持的“去繁就简”的道德理念。然而,若用全球历史分析的眼光去看,伴随文明炽烈,是否必定会有“闭关锁国日甚”的结果呢?如果事实如此,那么根本原因何在?并且禁不住试问:世界文明进步的铁蹄,又是如何一二再三地踏破这儿那里,一个又一个,自以为“特美丽”的惯性阻力,继续飞蛾扑火般奔向未来。

202267日星期二草于济南)

【竹简一】

【原文】曰:昔有吴(虞)是用素。夏后受之,作政用俉(伍或吾),首佯(+羕、头冠、首服)收,祭器四参考“瑚”“璉”),作乐《羽籥》九成(即九章),海外有不至者。殷人代(或即“戈”字,意指武力替代)之,字迹模糊,形似“者”

【释文】据说:有虞氏(虞舜)治理天下时,使用自然朴素的方法。到有夏族的宗主接手天下后,主政天下者成为有夏族一家独大。夏朝时,头上戴的帽子叫'收’,祭祀器具规定用四瑚,还创作了共有九章节的乐舞《羽籥》。但是,像海外远方的邦国民众,就不再进入夏朝了。

殷商人用武力替代夏朝后,管理天下

【竹简二】

【原文】以晶(星),教民以有鬼祭合字或特指祭祀祖宗鬼魂)之,首佯作吁(),祭器六固(簠),作乐《绍》《蒦》,海内有不至者。周人代之用牢,教民以宜,首佯作曼(帽子),祭

【释文】…是通过观察星象。用占卜祭祀鬼神,来恐吓并管教民众。将头冠称为'冔’,祭祀规定用六簠,还创作了乐舞《韶》《濩》。但是,在殷商时,海内的一些邦国民众就不与他们来往了。

    姬周取代殷商后,实施监禁治国,用祭祀礼仪教化民众,头冠叫做'曼’,祭祀器具…

【竹简三】

【原文】器八簋,作乐《武》《象》,车大辂,型緟(未弃文章。海外之诸侯通而不来。

【释文】…用八簋,做乐舞《武》《象》,天子出行乘大辂车,乐钟都装饰华丽图案。但是,四海远方的邦国诸侯等,虽有道路交通,却不再来往。

【参考文献】

*“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再认识”一文,作者刘子珍。见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0922日。

*转抄清华简(捌)中《虞夏殷周之治》释文(注:为方便阅读,仅转抄释义文字。

曰昔有虞氏用素。夏后受之,作政用御,首服收,祭器四璉,作乐《羽管》九成,海外有不至者。殷人代之以晶,教民以有威威之,首服作冔,祭器六簠,作乐《韶》《濩》,海内有不至者。周人代之用两,教民以仪,首服作冕,祭器八簋,作乐《武》《象》,车大辂,型钟未弃文章,海外之诸侯帰而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