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雅乐时代:凤凰来仪,率百兽而舞

 青梅煮茶 2015-12-15

雅乐时代:凤凰来仪,率百兽而舞

潇湘蓝

 

 

相比于《琅琊榜》,《芈月传》有些浓艳了。比如里面的几个祭舞场景,奢华有余,气势不足。

周代形成的正统雅乐,祭祀乐舞,讲究的是“俯仰屈伸,容貌得庄,行列得正,进退得齐。”人数上也有规格,“八佾舞于庭”,一佾是八人,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

楚国王室举行少司命大祭之舞,也算国礼之一,舞者至少需四十八人。但剧中舞者不到十人,领舞与伴歌眉目传情,茵公主一脸妒恨,观舞的王侯将相觥筹交错,窃窃私语。这也只能算是宫廷盛宴上的助兴歌舞而已。非祭舞。

周代雅乐以六代舞为正统典范。

六代即为黄帝、尧、舜、禹、商、周。舞为:《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这些代表雅乐先河的舞蹈,奇特而狂野,浩大而原始。

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源于祭祀云的图腾舞。郑玄解得好: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

尧舜禹时代的乐舞,以兽皮蒙鼓,击石拊石。在茂密的丛林里,全族出动,喧动山林,声震百兽。后人形容为“凤凰来仪,率百兽而舞。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无法想象。

 

到了殷商周武王时代,祭祀乐舞,有了严格的规制和仪程。“君子逸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动以干戚, 饰以羽旌 ,从以磬管。”礼和乐相辅相成,“善民心,移风俗。达到“兵劲城固,敌人不敢婴也”。

雅乐时代: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莞?似日月星辰,拊它似万物。歌清尽,舞意天道兼。

 

 

但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代表华夏礼教正统仪典的六代舞,到春秋之后,已经名存实亡。

第一,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民心涣散,民间俗舞开始流行。

第二,诸侯奢华,宫廷舞乐以享乐为主,以女色为娱。

第三,春秋之后,礼崩乐坏。雅乐作为政治工具,六舞不再被视为正典。

 

春秋之后,战争加剧。贵族们礼乐盛行的祥和统一时代结束了。商舞《大濩》,主要颂扬成汤灭夏的功绩,周舞《大武》专为周武王而作。祭天祀祖,歌功颂德。是为雅乐。一代君王一代舞,没有传承和发扬,只有遗忘和毁灭。此外,顺应时代变化,孔子倡导新六艺,这时的乐,主要研究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对技艺教育逐渐遗弃。六代舞就此荒废。

 

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指出:世之谈经学者,必称六经,然五经各有专业,而《乐》则废弃不讲。全德之微,风俗之弊,恒必由之,良可悲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