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江:在“沙氏”病毒下自然生长

 置身于宁静 2022-06-07 发布于浙江
 “沙氏病毒”可不是SARS,它与一个叫沙兰的小镇有关。沙兰镇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如果不是2005年6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以及随后所造成的近百位小学生的遇难,恐怕全中国住在宁安市以外的居民,没有几个会知道这个镇子,也不会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一座小学校!所以说,这就是传媒时代给我们所带来的一个便利——无论好事坏事,它们都至少以日行数十万里的速度,在世界的各处传播。
  
    2005年夏天,诗歌界最惹人瞩目的一个话题,就是众多年龄不一的汉语诗作者,在不约而同地为沙兰镇遇难的小学生写下挽歌。这些诗,有的在纸媒上发表,有的在网上粘贴,大多充满悲情、愤懑,寄托了众多作者内心的良善与感慨。可惜的是,事情发展到此,并没有算完。渐渐的,一些贴诗的作者开始以一副《阿Q正传》里戴上“铜桃子”的小市民嘴脸,谴责那些没有为沙兰镇写诗的网友,道义上的小富即安、沾沾自喜出现了。与此同时,个别媒体也开始把“沙兰”进行符号化,大肆探讨起了文学与“观照现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至此,是不是为沙兰的孩子们写诗,已经从一个个人的选择,无可避免地膨化成了一个诗歌道义上的选择题。
  
    一个诗人,是不是应该始终直面他所面对的生存?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但直面生存,是不是就意味着每逢灾难、不幸与不公,诗人就必须在作品中对其中的每一件都作出反应?这可能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了。其实也不止是见仁见智,它还牵涉到了一个“把诗歌当什么来看”的命题。
  
    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诗歌呢?
  
    首先,诗歌是艺术。这一点,相信大家是同意的。其次,诗歌是表情达意的一种载体,这一点,相信大家也同意。可是,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当在诗歌这个载体上进行“表情达意”,这样的文字是不是都属于艺术?尤其是,当在诗歌这个载体上进行“非如此不可”的“表情达意”,这样的文字是不是还属于艺术?
  
    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那些“在诗歌这个载体上进行'表情达意’”的文字,若想加入到“艺术品”的行列,就必须多遵守一个前提——它们必须得有所舍弃地、严格按照诗歌的律令本身铺展开它们所想表达的内容!而那些在“'非如此不可’状态下完成的'表情达意’”,则显然把诗歌单纯作为了一种解答选择题的工具或手段,其目的已与诗无关,而在于以某种社会人的势利来表现自己的“政治正确”(或叫“选择正确”)!想想吧,这种情形在中国当代历史的什么时段上出现过?三十年前的“批林批孔”和“小靳庄”赛诗会!
  
    好的诗歌从来不是“政治正确”(“选择正确”)的产物。诗人所谓“选择上的成功”,必须超越“对错”、“道德”的陈腐尺度。屈原写《国觞》、陆游写《示儿》、田汉作《义勇军进行曲》……这些正面范例的达成,与其说是得自于艺术家那种理性的、人文的选择,毋宁说是得自于写作瞬间——意识与血质和生命的天然契合。所以说,一厢情愿地把“是否给沙兰镇的孩子撰写过挽歌”,制造成类似当年张承志的“以笔为旗”、“诗人你为什么不愤怒”的“道德优势尺度”,是一种写作上的反动。这一点,我们可以允许传媒的无知与幼稚,却绝不能允许写诗的人自己犯糊涂。
  
    上面这些话,没有否定那些为沙兰镇学童作挽歌的朋友们的意思,而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即使是在为沙兰镇孩子们所作的那些诗篇里,真正的佳作和佳句(如果确有一些的话)的出现,决不是出自理念上、道德上的选择。成为“圣人”不应该是文学的“大道”,它顶多只能说“大道之一”。这一前提的被忽略,实质上是五•四以来,传统诗歌审美与现代诗歌审美最大的几个隔阂中的一个。也是许多人用有色眼镜来攻击现代诗的口实(诚如那些我们从不知道其诗歌鉴赏水准高低的传媒编辑与老总)。一次洪水、一桩事故、几个新闻镜头,难道就真能赋予庸众在诗歌鉴赏和试笔上的“增高灵”?说的人敢信吗?
  
    所以,无论是当年知道分子爱玩的概念写作,还是后来出现一脑袋糨子的“三道”、臭不可闻的“垃圾”、再到现在义愤填膺的“公益诗歌”……所有类似的新一代外在喧闹、形形色色的“沙氏病毒”,又怎能获得与下述诗人在60天里的日常劳作等重的位置呢:伊沙、马非、君儿、刘川、叠水、独化——这些人以旺盛的写作状态和优质的文本,频频出现在大家眼前,以致于会令某些人眼晕、敌视、酸话迭出!还有东岳、李异、土豆、而戈、陈云虎、林何曾(本少爷)、李东泽、嘎代才让、马梦——他们勤勉、谨慎、执着地打磨自己诗艺……感谢他们所有这些人,在这六十天里,为我们继续展示着诗歌写作中平淡、寂寞与怡然自得。
  
    其实,那也正是诗歌亘古以来,高贵、洁净的不二法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