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畜的平凡与伟大|我对宇宙如此渺小,我对公司却如此重要

 照见合作社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社畜,日语是しゃちく,网络流行词,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贬义词,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多用于自嘲。

— 百度词条

每天早晚高峰的地铁站里,你以为自己挤着挤着就习惯了,却还是会因为不用抬脚就能被簇拥着上车的情形哭笑不得;或者已经连续加班半个月,好不容易生日当晚下个早班,却在坐上出租车的那一刻又被老板打来的电话搞得崩溃痛哭;在公司里不敢跟同事老板说“不”,在生活里却照顾不好自己的情绪,期待有一个树洞温暖你的内心世界;成天被”爱拼才会赢“的职场996洗脑,可实际情况却是,江湖险恶,一眼就能看到天花板。

累到半死的“打工人”仿佛陷入了一种社畜生活的怪圈;想要改变,又发现自己渺小无力。

第三期脱口秀大会上,张博洋讲了一个跟他本人一样日常丧的段子。

进夜店不敢搭讪;自以为时尚却被人吐槽;上了好几期脱口秀大会依然没有红;偶尔能被人认出来,但却得不到尊重;购买奢侈品,害怕被销售看出来买不起;偶尔思考宇宙这样大的问题时,还会因为突然看了一眼手机,立马清醒过来:“两点了。快睡觉,快睡觉…明天还要上班呢。想啥呢我?”

在脱口秀的结尾,他发出了灵魂的拷问:“为什么我对宇宙如此渺小,却对公司如此重要?”嗯,这是不是正好体现了当代“社畜”们的生活困境?

-存在感低,挫败感强。

-在金钱上纠结,不上不下。

-对生活感受很强烈,同时又很不屑。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做优秀的人、做伟大的事情,做不到就是失败者或者渺小的人。展开在我们面前的人生被描述成竞技场,要跑赢时间、战胜他人、受到瞩目;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则会让人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卑中。

受困于这样的价值体系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既无法释怀自己的岁月静好,又做不到为别人的努力加油鼓掌;昭然若失于对未来的不可控,被同事同辈的强大碾压到没有自信;把失败挫折理解为时不待我,却又在赢得优越感的同时表现得傲慢自大。

人生可以被看成是竞技场,但你深陷其中,终将会疲于战斗。若是将人生看成一场旅行,则会以不一样的心情去踏上旅途。遇到的人不再是对手而是不期而遇的旅伴;偶遇的美景稍纵即逝,极为珍贵;即使是不走运的遇到交通事故,也可能是在教你学习如何重新上路的不经意间带来收获真实人生的满足和喜悦。

最终,我们学会了选择、体会和欣赏。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最近在刷一部豆瓣高分英剧。在一水至暗至繁的英美剧中,这部简单生活记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乡村的朴实生活。通过对动物、日常和人生的刻画,使我们感触那个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珍惜的年代里所独存的感性与尊重。

剧中男主角Jimmy毕业于兽医学院。跟现在很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毕业即失业。虽然,成为兽医是吉米一直以来的梦想,得到这份工作的他也甚感满意;但来自现实生活的鞭打也让他体会到人之于万物的渺小—母亲的不认同、初入社会的拘迫、老板的怀疑刁难以及客户的蔑视挑衅。

但,与身处相同生存环境下抱怨、对抗、迷失自我的很多人不一样,这位新手兽医在面对棘手繁杂的外部世界时,报以不一样的回应:从事着不起眼的畜牧工作,他用最治愈的治疗手法照顾动物们的健康;用最真实的自我去体恤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他对自己工作的醉心、对复杂事物的包容、以及对活好当下的坚持都让人感叹:再“渺小”的人也可能在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中变得“伟大”。

剧名将“渺小”和“伟大”一对看似相反、实则相辅相成的形容词放在一起表达人生智慧,的确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足以给我们在对待职业乃至生命的态度上反复思考提供契机。

这部英剧实则改编自James Herriot的半自传体小说「All The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小说记录了他大半生从事兽医工作以来平凡而不平凡的人生故事。最终不仅获得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名、屡次被翻拍成影视剧,James还因此获得过大英帝国勋章,受到了女王的接见。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只是将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就会给这么多人带去温暖,带去力量。

这是一个将自己的热爱发展成大爱的真实故事。这样的人生叙事精彩之处就在于:它不断提醒我们平凡和坚守,会生出幸福与伟大。而且,它是发生在复杂世界中的一个真实的人生叙事。

世界很简单 人生也一样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人类固有的局限和不足而难以得到自我认同。这些时候,人们想象着一个人站在一颗小行星上的一点,凝视着冰冷深远宇宙中那永恒深奥之美。生与死都通向一体,既不变化也不终结,只是存在于那里。

—Albert Einstein

我们时常觉得世界很复杂不简单,我们觉得不自由,没有操控感。这一切不自在都会让人感知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那么,不妨做减法,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究竟被什么束缚住了呢?

  • 来自过去的束缚:过去的经历和创伤导致自卑

  • 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捆绑

  • 来自未来的束缚:达成远大目标,人生才有意义

生活看似带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来看,这些束缚存在于时间、金钱、人际关系中,但实际上,这些束缚真正想要困住的是你的心灵。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和受困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在个体心理学体系中,个人选择什么方式去生活取决于个人的独特性、个人的创造性理念和目标、以及应对任务和挑战的个人信条。这种选择生活方式的模式,从童年早期就开始发展,经由一生的历程去不断变化和调试。

在早期的童年阶段,儿童通过感知“我”与外部环境来与世界建立连接,这种初始关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会在日后形成更大的生活经验。如果在早期没有发展出安全感和归属感,就会促使成年以后的儿童倾向于在竞争和权力争斗中通过获取优越感,来赢得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在人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事业目标服务的时候,就会以获取优越感为首要目的,进而采取行动。

无足轻重和不被人看见会带来一种信念:渺小。

渺小带给我们的是自卑。几乎所有人都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与自卑做过斗争:喜欢某人,表白后不被接受、工作中付出努力,却等来了别人的升迁、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但不被认可,等等等等。健康的自卑感可以带来进取的动力,让自己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自卑情结则使人要么只在意别人对自身的看法,而不是主动解决具体的问题;要么会通过扩大优越感来补偿自卑感,这样做只会让人显得傲慢而自大。

逃离束缚

现代人在幻觉下生活,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是他人希望他得到的东西。

—Erich Fromm

逃离来自过去的束缚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阿德勒却强调,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的学说里,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比如,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寻求帮助的人,习惯性地抬高对方,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以求得对方多出钱多出力,这样做实际上是出于让对方心甘情愿被控制的目的。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探讨这个症状没什么意义,探讨这个症状的功能和目的才有价值。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人类是可以积极的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它来自于人类固有的自我的力量,你也可以叫它创造性的自我。这种创造力赋予了我们演员一样的技能;自己去创作脚本、自己去导戏,把自己置于社会背景下,构建自己可能拥有的个性。

逃离来自未来的束缚未来是可控的,原因在于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逃离来自未来的束缚,就是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无数个一刹那(此时此刻)的连续,而非一条线。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意义都是个人赋予自己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只有此时此刻的努力和满足才是真实可感的。

真实,是质朴而粗粝的,绝不是抖音里层层滤镜的炫舞,也不是网红博主的摆拍打卡;日常的生活虽然操劳,但也美好。命运的考验,让我们必须面对生活的残酷,而生活之所以美好则在于残酷的场景中不乏温馨的时刻。

在这个分裂、复杂、残酷的世界中,只有从内心世界生发的力量才是人类得以和平繁衍、温柔共生的根本。找到真实的自我,去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成为一个能思考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本自俱足的人,满怀好奇心,在创造和奉献中获得乐趣;哪怕得不到外界的趋之若鹜,也可以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闪闪发光。

逃离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段关系中,人都需要处理一个首要课题:分离。也就是—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关系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特别强调关系的重要性。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是起因于对他人的人生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我们的人生不应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更不应只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去决定和行动。与此相对应,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着。理所当然地,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你的期待时,你为什么要困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情绪受这个期待的控制呢?

如果,父母需要一个学习工作体面的孩子、爱人需要一个随时随地24小时on call的伴侣、朋友需要一个没有清晰界限的关系.....而我们下意识地被这些需求绑架去做决定:父母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们内心哪里还有留给自由的空间呢?

在阿德勒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去爱—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踏实工作—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与之建立连接、发展精神世界和自我—思考寻找自我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一个人以勇气、同理心和集体利益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自卑感作出创造性的反应时,我们才能说这个人具有完整的社会功能。相反,不具备健康人格水平则体现为一个人过度的自恋和自利。

最终,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social interest)。这个共同利益不仅仅存在于关系双方,而应存在于更大的共同体中。

将整个宇宙看成是同一个整体—万物都与我有关。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处在于你永远不可能了解全貌,然而你活在当下的每一刻都见证你存在的意义。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照见合作社

日常陪伴 照见彼此

微博|微信

@照见合作社

网易云音乐歌单

@照见合作社

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s|小宇宙|皮艇

@柴米油盐诗酒花

 Moment | Mind | Method

You have to take in the world,and pass it through you, as a transparent eyeball.     

—Ralph Waldo Emerson

文章配图@Carivander Yacht

Copyright@2020 照见合作社

All Rights Reserved | Privacy Policy

点“在看”/日常互动

不错过表达的机会

2020

12/1

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可以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和理解,号召全球人民共同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