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多是气阴两虚,痰瘀血脉!一张方子养阴化瘀通脉,巧妙化解

 文炳春秋 2022-06-07 发布于浙江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

啥叫气阴两虚型冠心病?

这类患者,往往多表现为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倦怠乏力,语声低微,舌淡红或红,苔少或薄白。

具有这种症型的冠心病患者,一般还会有脾胃虚弱的症候。

中医上讲气机不转,一苛难除。《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心气、心血心阴的充养有赖于宗气源源不断地供给,而宗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与肺吸人之自然清气相合而成。

因此,治疗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中医往往会重视调养脾胃功能,使脾胃功能健运,气血津液充足。

那么具体怎么办呢?接下来,我还是给大家讲一个医案,方便大家理解。

曾经有一位患者,女性,65岁。

这位患者近半年来感胸闷心慌、胸部隐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当时医生就给开了单硝酸异山梨酯、复方丹参滴丸等口服,用药后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

但是最近一周,患者胸闷心慌、胸部隐痛加重,去了很多家大医院,联合多种西药均没有改善。

后来,思前想后,患者决定来看中医。

刻诊:近一周来自感不适加重,劳累后胸闷、胸痛症状尤显,伴见心烦意躁,全身乏力,气短、自汗,纳寐欠佳,大便秘结,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脉细弱,偶结代。

思索片刻,我就写出了一张配伍,方见:

太子参、炒白术、茯苓、茯神、桔梗、炒枳壳、黄精、当归、瓜蒌皮、川芎、丹参、合欢皮、酸枣仁、火麻仁、柏子仁、焦山楂、六神曲、炙甘草。共14剂,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之后,患者来复诊,胸闷心慌、胸部隐痛感较前好转,食欲渐佳,夜寐仍欠,寐中梦多。原方加煅龙骨、煅牡蛎、百合。继续进14剂。

三诊,患者诉胸闷胸痛未作,夜寐好转,因家里到医院路途遥远,应其要求,原方30剂带回巩固治疗。后期随访,患者未出现不适。

好了,这张医案我就给大家讲完了。

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看啊,这位患者是明显的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

大家看啊,患者上了年纪,其实脏腑功能是有所减退的,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虚则血液运行不畅,这个时候就瘀滞心络,那么胸部就会表现出憋闷疼痛;

同时脾胃虚弱,水谷腐熟运化不及,则纳谷欠佳,那么就会表现出肢倦乏力;

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则卧不得安;结合舌苔脉象,证属气阴两虚、痰瘀滞络,所以我就用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加减治疗。

大家来看我当时的配伍:

太子参、炒白术、茯苓、茯神、桔梗、炒枳壳、黄精、当归、瓜蒌皮、川芎、丹参、合欢皮、酸枣仁、火麻仁、柏子仁、焦山楂、六神曲、炙甘草。

这里头,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四药合四君子汤之意,益气和中健脾以促进气血津液的化生;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尤善理气行滞,助气血升发,宜畅全身气机,使胸中气血充沛,血脉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宣畅气机,腑气得通,有助通便排便;

黄精味甘,入心、脾、肺、肾四经。上、中、下三焦气阴并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药理研究证实,甘松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并预防冠心病导致的继发病;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汤,去瘀生新,为调理血分首药;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以安君主;佐入焦楂曲以助运化。

综观全方,益气养阴,祛瘀通血脉,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当然这个只是个案,关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中医调理思路,重在辨证准确。

就比如上文患者,二诊时,诉寐中梦多,考虑平素性情急躁,属阴虛阳偏亢,阴阳不得相交,阴虛不敛阳,阳气浮越于外。所以我就加入了煅龙骨、煅牡蛎潜降肝阳,并加百合清心安神。

所以,大家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来用。

如果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者加黄芩、栀子、夏枯草泽泻等清利肝胆湿热;

头晕头痛者加葛根、防风、沙苑子、炒蒺藜等平肝潜阳、活血祛风;

失眠梦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等重镇安神;

耳鸣时作、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墨早莲、桑椹子、牛膝等滋阴清热、培补肝肾;

舌面少津、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石斛、麦冬、五味子、玄参等养阴生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