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之谜:解兴是谁?穿越1564年,在一方斑斓石堂上遇见!

 浮生偷闲 2022-06-0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瓷器、青铜、玉器,

壁画、造像、古建……

每一件文物上,

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和历史。

记忆镜像人间,

历史洞彻古今。

大同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下辖9座分馆。

在这一山西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群里,

17余万件文物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

记载着多少历史人物的前尘往事。

点击进入

晋地宝藏|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旋转的火山和龙

一个和八个:大同“博物馆之城”的先行者

本期

继续推出大同市博物馆系列专题:

文物短史记  那时风云,那些人

文物短史记1|许家窑人:飞索掷兽,穿越十万年

文物短史记2|赵武灵王:三晋融合之路的急先锋

文物短史记3|白登之围:刘邦的进击与妥协

文物短史记4|一个王的戒惧与执念

图片

往日斑斓:

在一方石堂上遇见千年

历史的浪潮翻腾席卷,

有人留名,有人湮灭。

他名不见经传,

只留一方石堂色彩斑斓;

逝去后的寥寥数言,

是人生仅有的简短诗篇。

时光定格在他1500余年前的美好一刻,

自那时,

颜料代替光圈,

平凡成为永远。

在大同市博物馆分馆

——北朝博物馆负一层,

一方石堂沐浴灯光,

在幽暗中生辉。

石堂外形仿木构建筑,平顶,

内壁四周彩绘图案,

高大威严,装饰华美。

它造于何时?

主人是谁?用作何用?

彩绘内容又具有何种意义?
 

跟随这方石堂,

邂逅千年前的华丽人生。

图片

图片

解兴石堂

解兴其人


图片

姬良后人,

或是以地为姓,

他的身份不得而知,

只能在史籍遗物中寻得微茫痕迹。

太安四年的凉薄风雨,

吹落了解家的往昔。

图片
图片

解兴石堂门楣题记

北朝博物馆展出的这方石堂,通长221厘米、宽126厘米、高118厘米。石堂正面门楣残存北魏太安四年(458年)的墨书题记:“解兴,雁门人也。夫妻王(亡),造石堂一区之神柩,故□之”。据此来看,石堂为解兴及其夫人的灵柩。

解兴其人,遍览史书无载。解姓源流,倒是可从史籍中寻得一二。
  

关于解姓起源,主要说法有三:一说源自姬姓。据《万姓统谱》记载,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邑,解邑故地在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hài】州镇,其后裔遂以邑名为姓,古称“河东解邑”。《左传》中记载有晋大夫解夫、解扬、解狐,即是他的后代。一说源自以地名为姓。解,古地名,为春秋时周王畿内陆。有大、小二解,大解在今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春秋时居于大解、小解者,遂以解为姓。一说源自复姓解毗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解毗氏亦作解批氏,传说为炎帝时参卢之后,孝文帝改制时,简化为解姓。
  

根据解兴的卒年,去世时尚未推行改制,其族源与解毗氏无关。而依据史籍中的线索,两汉之际,解姓在今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散居开来,见于史册者甚多,其中就有雁门解胜,表明至少在东汉时,解姓雁门郡望已经形成。解兴当为此支解氏族人的后裔。

1999年,西安市南郊长安县一带出土了一方解方保墓志,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志主解方保,字阿保,祖籍雁门,行伍出身,卒于大业六年(610年),葬于京兆郡长安县福阳乡修福里之原。解方保一族籍贯雁门,从其郡望来看,很可能就是解兴的后人。
  

图片

北朝博物馆展厅内的解兴石堂

就目前同类型石椁的发现来看,北魏时期使用石椁作为葬具的墓主人,均有较高的身份地位

以同样出土石椁的尉迟定州墓、宋绍祖墓为例,据墓志记载,尉迟定州的官职是莫堤。《南齐书·魏虏传》中叙述拓跋职官时提到,“又有俟惑勤地何,比尚书;莫堤,比刺史……”,尉迟定州的官职“莫堤”相当于刺史,是北魏时期的三品官员。宋绍祖墓出土的墓铭砖上有“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绍祖之柩”字样,表明了宋绍祖为幽州刺史敦煌公。

据此来看,解兴的真实身份虽不可知,但他使用石堂为葬具,且石堂上绘制大量侍从、乐师,表明了其不凡的身份地位。
  

而他为何泯然于史书记载,其中缘由就不得而知了。
 

石堂其物


图片

生前安得广厦,

逝后诗意栖居,

一顶屋檐遮风避雨,

抚慰故去的平静与安息。

图片
图片

长清孝堂山石祠(汉代)

石堂是盛敛死者的一种葬具,其外形似房屋,故名石堂,也作石室、石椁等。东汉中晚期,山东西南部盛行一种仿木结构建筑的石祠堂,作为祭祀建筑使用。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铺南孝堂山的郭氏墓石祠是现存最早的石筑石刻房屋建筑,祠内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线刻图画,有人物、禽兽、草木、山川、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场面。

北魏时期,石堂功能发生转变,成为安葬墓主人尸骨的葬具。除太安四年(458年)解兴石堂外,大同地区还出土太安三年(457年)尉迟定州石椁、和平元年(460年)毛祖德妻张智朗石椁、皇兴三年(469年)邢合姜石椁、太和元年(477年)宋绍祖石椁和太和年间的智家堡壁画墓石椁等。墓地祠堂是祭祀安魂之所,石堂既为葬具,也兼有祭祀安魂的功能。二者在建筑风格和装饰模式上十分相似,反映了其承继关系。
  

图片

宋绍祖石椁

(《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发掘简报》)

北魏平城地区发现的这些石椁,多与石棺床配套使用,墓主人尸骨直接置于石棺床之上。尉迟定州墓、宋绍祖墓和张智朗墓中都出土了配套的石椁和石棺床。
  

图片

宁懋石室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

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大举改革。随着统治阶级的转移,石堂这一葬具形式传入洛阳,并随着北魏分裂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治区域产生影响,在北魏洛阳时期、东魏、北周乃至隋唐时代墓葬中,均有类似葬具的发现。

西安、太原和洛阳等地出土的石堂,整体形制上与大同地区所出者基本一致,石椁内外壁雕刻的图案题材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细节上,如廊柱的消失、屋顶的精细化及壸门的雕刻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使用方式及使用者上也有所不同。

图片

史君石椁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大同地区石椁的使用者为具有一定身份的官员,洛阳宁懋石室的使用者与之类似。到了北周及隋代,石椁的使用者为鱼国、史国等外来官员。唐代石椁的使用者主要为身份地位较高的皇室成员或官员,其阶级性更加明显。
  

图片

虞弘石椁 隋开皇十三年(592年)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

图片

李宪石椁  唐开元二十九年(742年)

彩绘其意


图片

天上与人间,

现实与想象,

回顾与期望,

人世间的最好时光,

借工匠之手定格在石头上,

用最朴实的手笔,

记录最真实的影像。

图片
图片

解兴石堂正壁彩绘图案

在解兴石堂的四壁内壁,均绘有精美的彩绘图案。颜色以红、黑为主,简约庄重,生动传神。正壁绘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墓主人夫妇坐于帐内,头戴鲜卑帽,身穿长袍,男主人神情庄重,女主人妆容精致。他们面前,放置着耳杯、多子盒等盛食器、酒器,两名仆人正在烹调美味的食物,其余的仆从服侍左右。在墓主人夫妇的身旁,左侧牛车正在停驻,右侧马匹抬腿欲行,等待着墓主人夫妇宴饮之后乘骑出发。
  

墓主人夫妇坐像是北魏墓葬中常见的图案。与此类似者,见于智家堡北沙厂北魏墓出土的石椁和沙岭壁画墓的壁画中。墓主人夫妇端坐于榻上,周围侍者环绕,准备宴饮。
  

图片

智家堡北沙厂北魏石椁北壁线描图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椁壁画》)

图片

沙岭北魏壁画墓壁画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石堂开门处,绘制二守门武士,身穿铠甲,头戴兜鍪,一人执盾,一人似执戟,相向而立,守卫着装饰有铺首衔环的朱色大门。武士周围自下而上错落分布着代表死后世界的人面、兽面镇墓兽,代表世俗生活的牧牛、庖厨、宴饮等生活场景,代表天上生活的鸟落树木、珍禽异兽、千秋万岁鸟等图形。内容既具写实特征,又富有想象力,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图片

解兴石堂入门处彩绘

石堂两侧壁绘奏乐图,左右各两名乐师,跪坐于野外。左壁二女乐人跽坐,分别持阮咸与长笛,旁边一侍女拱手侍立,三人眉间、两颊及额角施胭脂,体态丰满典雅。右壁二男乐人跽坐,一人双手拨奏箜篌,另一人似弹奏筝,一男侍拱立。乐人身前的长毯上均置多子食盒、碗和箸。
  

图片
图片

解兴石堂两侧壁彩绘

这些乐器的种类和组合,在嘉峪关魏晋墓群中,亦有出现。嘉峪关壁画墓M3的彩绘画像砖上,即描绘了乐师四人,两两成组,演奏箜篌、阮咸或琵琶、长笛、类筝乐器的情景,乐器器类相似,组合相同,当与西凉乐的流传密切相关。

西凉乐是魏晋以来兴盛于西凉地区乐舞艺术的总称,是在龟兹乐的基础上,杂糅凉州本地和中原汉族乐舞风格而形成的一种乐舞流派。《魏书·乐志》记载,“世祖破赫连昌,获古雅乐,及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太延年间(435年-440年),北魏太武帝平河西后将西凉乐带回平城,“宾嘉大礼,皆杂用焉”,“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西凉乐富有节奏、豪迈激昂的风格,使其深受北魏统治者的喜爱,逐渐成为平城地区音乐的主流。
 

图片
图片

嘉峪关壁画墓M3中的奏乐图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

时间,

可以冲淡万物。  

一千多年前的荣耀与失落,

都随着石堂长埋地下,

飘逝如风。
  

时间也可以留住万物,

穿过1564年的尘与土,

解兴仍在,

北魏仍在,

文脉仍在。


图片

夜幕中俯瞰大同市博物馆  @清风影客

 云中观奇  大同市博物馆 


图片

顾问|段晓莉

|大同市博物馆 白月

图|大同市博物馆 李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