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求必应,未必是好事/修炼到家,是一种什么状态/完美,是不可能的(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谈(2018卷)》)

 惟虫能天 2022-06-08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这一切都会过去)

有个故事说的是,某居士虔诚信佛,每有大事即求观音保佑,且多有如愿。一次他为拜求海员的职业未能遂愿,遂有不悦。他想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满我的愿呢。过了一段时间,他听说新应聘的海员出海全部遇难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跪拜在观音像前,感谢保佑他没有应聘海员,说:“菩萨啊,今后我好好修行,不再求这个求那个了。因为您对因果悟得彻底,看得明白,该让我如愿的让我如愿,不该如愿的别让我如愿。我呢,不求事事如愿,只求处处行善。”

拜天拜地,拜佛拜菩萨,拜的是大智、大爱、大勇的奉献精神,是让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行善积德。自己做好了,天地正气就会与自己发生感应,都会向自己集聚,否则求谁都没用。所谓“有求必应”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这怎么可能呢?再说有求必应也未必是好事,说不定是祸事。别说佛、菩萨,就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的父母,也绝不是好父母,这样的父母是断然教育不出好孩子的。别心存侥幸,别贪图捷径,要深信因缘果报,本本分分做人。如此这般的做下去,如果顺风顺水了,固然不错;如果事与愿违了,相信上天自有更好的安排。

说某人功夫修炼到家了,这是对其修养和本事的极高评价。“到家”是一种什么状态很难定论,但是根据我们回到“家”的感觉,或许可以揣测到一点修炼到家的状态。我们回到自己家庭是脱去戏装换上便装、恢复本来面目的感觉;是从紧张到放松,从喧嚣到宁静的感觉;是从社会中人际交往,到家庭天伦之乐的感觉,等等。

常人到家是从社会、职场回到家庭之后才能感受得到的,那功夫修炼到家的人则不同了。他能把家庭和社会融为一体,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自然、本色、宁静、放松的状态。他是有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和大气,有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海量的那么一种状态。我的揣测未必着边,但或许有几分道理吧。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尽管完美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但存强求完美想法的人却不在少数。因为做不到,所以就徒增烦恼。尽量把这方面的道理搞得比较明白一点是必要的。

从无边无际和无始无终的宇宙时空来看,从形而上的本体角度审视,可以认为,上帝、如来的境界和佛教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完美的,也可以认为是无完美无不完美的,因为它是到达至境后,超越二元对立的一真法界。一落在具体的时空中,任何人与事,就永远是不完美和有缺憾的。佛教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作娑婆世界,即是堪忍的、有缺憾的、不完美的世界。我们所处的世界尚且如此,有什么理由期望每个人每件事完美呢?

认识到这个道理后,我们可以瞄准完美目标,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最后是个什么情况就是个什么情况,别在乎它完美不完美。具体到家庭来说吧,我们别责怪父母的不够完美,别嫌弃配偶的不够如意,别奢望孩子有多么优秀,也别批评兄妹的不够争气。一个家庭,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其乐融融,就已经很好了。退一步说,就算做不到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不完美所以才需要努力嘛。如果说世界上有完美这件事的话,完美往往是在完了的时候才出现的。

欲购《日日有感日日谈》2017、2018、2019卷等书可联系“正己而已”公众号管理(150311608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