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孩子去除敌意再引导?】

 跟领亲子伴读 2022-06-08 发布于河南


让小朋友多读一本绘本,陪大朋友多看一个世界



家长有效沟通聊天代替唠叨

孩子什么时候最反感父母?答案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很多父母都习惯唠叨,关心也唠叨,教导也唠叨,抱怨也唠叨,不管什么事情总是唠叨不停。或许父母认为只有自己说的多了,孩子才能记住自己的话,从而做对事情、改掉缺点。

尤其是孩子犯错时,父母就更喜欢唠叨了,认为只有说的次数多了,孩子才能意识到错误,才能真正改掉错误。

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过度唠叨,不仅会让孩子烦躁、不满,还可能让孩子麻木、冷漠,想要尽快逃离所处的环境。

这并不是完全因为孩子叛逆,而是因为“超限效应”。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刺激太多或过强,人们就会产生不耐烦和逆反心理。

这个结论是作家马克·吐温发现的,有一次马克·温吐听牧师募捐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准备捐10美元。

可牧师的演讲非常长,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依旧滔滔不绝地讲着。

而且,他的演讲都是废话、无关紧要的话。

演讲结束,马克·温吐很是生气,不仅没捐一分钱,还从募捐箱里拿走2美元,因为牧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其实,这和我们所说的“月满则亏,物极必反”是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多了,超过了限度,都会适得其反。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和说教也是如此。所以,即便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孩子也没有耐心听,父母的唠叨有利于孩子改错,孩子也听而不闻。

当父母的关爱和说服变成唠叨时,那就注定了失败。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七八岁,就有自主意识了,他们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能和自己好好地沟通,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和没完没了地唠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心理逐渐成熟,自主意识更强,这个时候,用聊天代替唠叨,用引导代替说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庆庆有段时间上学总是迟到,老师向庆庆妈妈询问事情缘由。

妈妈感到很奇怪,庆庆每天都早早出发,为什么还会迟到呢?难道他在路上玩要,或是去了其他地方?

换作其他父母或许会说教,不停地唠叨:“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怎么总是迟到?”“你是不是去哪里玩了”“不要贪玩,要早点去学校”“不能总是迟到,这对学习不好”可庆庆妈妈并没有做,只是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每天都

早早出门,怎么还会迟到?”

庆庆见妈妈没有指贵自己,便说:“前几天,我在路上遇到一只被抛弃的小猫,每天都给它带些食物。”

庆庆妈妈领时想起来,说“这几天你总是带一些面包、牛奶,是不是为了喂小猫?

庆庆说:“是的,小猫太小了,只能吃幽面包和牛奶。小猫吃得很慢,所以我不小心就迟到了。”妈妈听了孩子的解释,笑着说:“孩子,你爱护小动物是好事,但不能耽误上学,对不对?

见庆庆点了点头,妈妈继续说:“而且,小猫总是在那里,也不是办法。现在天气冷了,万一它被冻死怎么办?”

听妈妈这样说,庆庆着急了,说:“那怎么办?妈妈,小猫太可怜了。我们帮帮它吧!”妈妈想了想,说:“明天我和你一起看小猫,然后把它抱回家。

我们楼下车库空间大,而且还暖和,可以安置小猫。然后我们再慢慢给它找主人,你看怎样?”

庆庆痛快地答应了,还感谢了妈妈的支持和理解。看到了吧!好的父母,不说教,不唠叨,他们会倾听,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父母不急于说教,不一味地唠叨,而是通过聊天了解孩子迟到的原因,然后和孩子商量如何解决问题,孩子自然就没有抵触情绪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关爱也好,批评也好,都应该做到点到即可。

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应该适当地进行批评,因为孩子是懂道理的,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积极地改错。

讲得多了,没完没了地唠叨,不仅不会改错,还可能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说第一次,孩子就知道错了,会自责,会决定改变。

可父母一开始说教,反反复复说孩子不应该这样,说孩子应该知错改错,孩子的内心就会烦躁,完全没了自责。

时间长了,孩子会对唠叨产生抗体,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换一种方式吧!把握好和孩子沟通的尺度,你与孩子的沟通将更顺利和和谐。

——《父母的语言》



【出版鸣谢】

《父母的语言》

利云/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平台西藏:【跟领育儿学院】

【如何允许孩子发展他的独立性】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叛逆?】

【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守规矩?】

【如果孩子不守规矩怎么办?】

【孩子违反规矩的恰当惩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