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太平洋上漂了两个月之后,我把实验样品看成了奶盖

 零壹贰012 2022-06-08 发布于湖北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提起太平洋——面积最大的大洋,你会想到什么?

热带岛屿、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台风发源地又或是深海恐惧症,这些都是太平洋千百种面貌中的一面。对于这个占地球面积 1/3、可以容纳 19 个中国的广阔邻居,我们大多数人对其知之甚少。

去年夏天,我跟随中国大洋66航次科考队,在太平洋上漂了两个月,与最深的大洋来了一次短暂却亲密的接触。这次出海见识到的风光,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图片

在太平洋上第一次见过的奇特景象:一半乌云密布下起暴雨,另一半太阳正慢慢落下

图片

 乘着最先进的科考船出海 

我们从厦门起航,驶往西太平洋。

此行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在富钴结壳合同区及邻近海域开展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富钴结壳是在海底岩石表面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元素,所以名为富钴结壳,是一种重要的深海固体矿产资源。我国在公海拥有许多海底矿区的专属开采权,是目前世界上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矿区数量最多、矿种最全的国家。这些珍贵的矿藏,对我国的资源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乘坐的科考船是“深海一号”,这是目前我国科考船行列里最新的船之一,还是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而它所配备的载人潜水器便是大名鼎鼎的“蛟龙号”。我们这次科考,是“深海一号”首个大洋综合调查航次,换句话说,是它第一次不带“蛟龙号”出海,我也失去了和“蛟龙号”合影的机会。

图片

“深海一号”总长90.2米,型宽16.8米,排水量4500t,从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科学调查能力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深海一号”有多厉害,从我们普通科考队员的生活环境就可见一斑——不仅有双人间和独立卫浴,船上还有健身房和 KTV;每个房间里还配有电视,里面存储了大量电影、电视剧以及蛟龙号纪录片,让两个月的海上生活显得不那么漫长。

图片
图片

左滑查看船上的娱乐生活:图1为船上KTV,图2是每个人房间里配备的电视,电影储存多到就算上船后24小时连续看电影,两个月下船后还是看不完的程度

图片

 断网吗?晕船吗?饭好吃吗?

网络、吃饭和晕船,是我最关心和最常被朋友问及三个的问题。

茫茫大洋上没有基站信号,我在出发前已经做好戒掉网络的心理准备,还担心无法联系上导师和家人。结果证明,这完全是我多虑了。

图片

茫茫大海没有基站信号,但是有千奇百怪的云朵,这朵云我觉得像小熊

船离开码头后,船上自带的Wi-Fi就会启动。Wi-Fi由卫星信号提供,远比陆地上的流量贵,每人每天只有600mb的流量,可以用于微信联系外界。因为流量有限,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就仅限于朋友圈和公众号,别的APP由于流量限制无法打开。海上没有断网,但于当代人来说,又不失为一个戒掉网瘾的好地方。

吃饭问题对现代人也很友好,不再需要烦恼“今天吃什么”的千古难题,船上大厨可以帮我们解决。通常是四菜一汤的免费自助餐,中午有水果,晚上有酸奶,夜宵则是煮方便面和饼干居多。周日晚上还会有包饺子和煮火锅的“特别晚餐”,每当这时候,船上都会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图片

船上伙食很好

晕船因人而异,但整体来说,船颠簸的幅度并不大,大多数人没有明显晕船。即使是晕船程度最严重的同学,也在一周之后恢复正常。倒是适应了随船飘荡的生活之后,当我们回到岸上,脚踩陆地时反而有些许不适应。就像踩在棉花上太久,忘了脚踏实地原来是这样一种感觉。

对我来说,最神奇的是睡在船上的感觉——像是在躺在棉花做的过山车里左右摇摆,又像是回到摇篮里,被地球母亲摇来晃去的怀抱哄着入睡。深夜的海是安静的,听不到一丝杂音,没有夏天该有的蝉鸣,没有汽车鸣笛,只有海浪的声音。

图片

 太平洋的蓝,不近人情的蓝 

朋友曾问我对太平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蓝。纯粹的蓝,不掺任何一点杂质的蓝色——无论我如何形容,都无法描绘第一次见到它的惊艳。

图片

没有加滤镜的海

我自认为在看海方面并不是未曾见过世面。为了见到蓝色的海,我以前曾经从舟山坐了六个小时船去花鸟岛,在台湾时也隔三岔五去垦丁和台东。但这与我在太平洋所目睹的蓝,仍不属于同一个概念。近海的蓝带一点绿色,海水清澈透明,在阳光照射下,海水击打在沙滩扬起的浪花像透明胶质的果冻,是一种温柔、亲近、有生命感的颜色——它虽清澈无比,但养育了近海生物,含有比远洋海水更多的悬浮物质。但太平洋深处的蓝则完全不同,是蓝最本身的颜色,是不近人情的蓝色,是毫无生命的克莱因蓝。

图片

本来只是想拍摄设备下水的工作照,但与设备的黄色一对比,显得海太蓝了

当然,太平洋上肯定不是毫无生命,有些鸟就常驻我们的船头。它们通常会随船伴飞几个昼夜,这些信天翁自然不是免费的保镖——在航行中,常有鱼受到惊扰飞跃起来,这些飞鱼便是它们最好的犒劳品

图片

日历娘猜测,这应该是某种鲣鸟

图片

 开晚霞的盲盒,偷一抹银河 

海上的晚霞总是如盲盒一般,在到甲板之前,甚至没有办法猜到今天的晚霞是什么颜色。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看晚霞时总是欲穷千里目,幻想在海的尽头可能就是家乡。每当看到绚丽的晚霞时,我总会感慨疫情限制了我们看世界的脚步,太久没有感受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我们这个星球原来可以这么美。

图片

有时是粉色的天空

图片

有时是像血一样的晚霞

图片

当太阳落下海平面的时刻,整个天空都黯淡下来

图片

23岁生日那天,被朋友拍下的照片,是值得留存很久的记忆

当太阳从海平面落下后,海洋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夜晚的深海如克苏鲁神话中未知的无人之境,充满秘密,也暗藏着危险。船长担心我们的安全,不允许我们夜幕降临后到甲板上,但我们还是偶尔偷偷去甲板仰望星空。

通往甲板的船舱走道是亮黄的灯光,如同温暖的人间;而推开舱门,室外是完全漆黑的夜色,好似一口深井,透不出一丝亮光。回想起来,推开舱门的那一刻,其实充满恐惧。但当关上舱门、走进黑暗之中,这个世界仿佛失去了视觉,我开始感受到夜的静谧与海的未知

图片

通往甲板的舱门

抬头看天空,唯有月亮和启明星相伴,银河正逐渐明亮起来。那些星星来自于遥远的外太空,当它们从恒星出发,踏上漫漫宇宙征程时,地球还是一片荒芜,但经过漫长的星际旅行后,它到达地球,被身处海上的你所看见,一切都是那么巧合。我还清楚记得,那天有颗流星从天际划落时,我毫无预兆地湿了眼眶,如同电流穿过后,呆站在那里。

或许正是对浪漫的追求,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才激励着我们探索更遥远的太空,下潜至更深的海底。

图片

在船上拍到的星空

图片

 科考工作日是什么样的?

我们从出发到到达西太平洋工区开始作业,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走航阶段”,我们这些首次上船的新队员会在这段时间接受安全培训、急救培训和弃船演习。弃船演习是每一个航次的必修课,我们要熟知弃船信号、弃船信号发出后的集合地点、救生艇放置地点等重要信息。

图片

虽然写了很多美景,但科考才是真正的任务

到达工区后,真正的工作开始了。调查矿产资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按照科考队员所处领域不同,分成了六个专业组:水文组、生物组、微生物基因资源组、化学组、地质组以及地球物理组。

我作为化学组的一员,参与的是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基线,是指一个区域在未受影响时,各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成分。采矿过程难免会对深海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提前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和相关海域的物种多样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片深海,也能对深海采矿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前期研究。毕竟,环境保护和采矿就像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

不过,在海上漂了两个月之后,我对着自己的实验样品——从深海底采集上来的沉积物,总会想到虾滑和奶盖……

图片
图片

左滑查看:在船上呆了两个月,十分想念奶茶店

我参与的项目在航次后期才进行,在项目开始之前,我在船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一个劳动力,协助其他组工作。最常见的协助工作是拉绳子——船上不比陆地,经常有颠簸与风浪,这时设备会左右摇晃,而这些设备往往以吨为单位,一旦摇晃就会对船上的人和设备带来危险。因此,除了以起吊机作为主力外,还需要人力从两边拉绳子,以更好地固定设备的起吊和收放。我也记不清,两个月时间里,自己究竟磨坏了几双手套

图片

收放锚系时的工作照

生物组的工作,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任务之一。他们要调查某一片海域的生物资源,通常会将放有食物的装置沉入深海,吸引附近的鱼前来就餐。大概一天之后,深海中的设备会被提上来,由于上升速度过快,此时设备里的鱼就会因为压强变化而为科学献身,永远留在设备中。我没想到的是,设备中用来引诱深海鱼的食物,竟然是找后厨要的鸡翅。我看到了从5000米深海“捕获”的绵鳚,它们的身体在阳光下偏透明,虽然很不该但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们做成刺身可能很不错。

图片

生物组从海底捕捞上来的鱼

到了实验阶段,就没有了看晚霞星空的浪漫时刻,通宵也是家常便饭。但在通宵实验后去甲板上吹着海风、看到那一抹粉色朝霞时,一切疲乏似乎也随风而去,只留有实验结束充溢着莫名成就感的心情。

关于那60天在“深海一号”上的故事,正如彼得潘在永无岛的那段日子,像乌托邦的时日。或许多年后,我会模糊不清,但我会永远记得通宵实验后,出船舱就看到漫画一般的天空;会记得每天站在甲板上,太阳坠入热带太平洋后映射出浪漫的晚霞;会记得和一群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躺在甲板上仰望星空,看天色渐沉,耳畔放着《海底》,从日暮到夜色暗沉,从天边星空闪烁,到银河漫天。

图片

和好朋友们在甲板上从日落看到星星闪烁,那天就像漫画一样

海洋这片神秘而壮阔的蔚蓝之境,拥有无穷的魅力,吸引我们不断探索。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近海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约2万余种,占全球海洋生物种类的约10%果壳与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报日人民联合打造和发布了一首海洋版康康舞曲——《游游游游游游游》!歌曲由“果壳科学合唱团”填词创作并演唱。洗脑警告!不信你就点开试试!

作者:柏拉图

编辑:麦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