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不开心,来读读苏东坡的诗词吧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乐天达人,堪称中国史上最有名的生活家。

我们这里选出十首最能代表苏东坡乐天精神的诗词,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份豁达与乐观。

文章图片1

1.

浣溪沙

蔌(sù)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四十三岁的苏东坡作为徐州太守(知州),带领大众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

谢雨的途中经过农村,便写下了五首《浣溪沙》来记录所见所闻,这首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一方父母的苏轼,在人群中没有摆任何架子,说高大上的套话,反而是一脸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乡间的生活真是美丽啊,不过我又困又倦,想去讨点茶来喝。

这样真诚的苏轼怎能不讨人喜欢?

文章图片2

2.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王安石开始变法。用意虽好,但新法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对普通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这期间,正直而天真的苏轼写下了许多反应民间疾苦的诗词,结果被变法的一派诬为攻击诋毁。

于是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四十四岁的苏东坡因为这些诗文被捕入狱,差点被判死刑。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乌台诗案”。

多亏朋友和粉丝们的竭力营救(当时的太后也是苏轼的粉丝之一),被关了半年的苏东坡终于得以释放,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水部员外郎相当于是当时工业部的水利司司长,是正七品;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黄州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从八品。

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这两个职位都是宋代专门给贬官安置的闲差,还指定必须在本地生活,还不让他干官差。

这首诗就写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谁想到死里逃生的苏东坡丝居然开始调侃起了自己。

哎呀,你看黄州的山水真不错,还有鲜美的鱼和笋可以吃。

诗人历来都是要做水部员外郎的(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于都是这个官职)。

可惜我不能干点啥实际的,愧对官家给我的这点买酒的工资啊。

真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文章图片3

3.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初到黄州之后,作为被贬的官员,不能住在官署,所以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太守可怜他,就让他住在一处废弃的驿站。

结果就这样一个四面漏风的驿站,在他看来仿佛仙境一般。好不惬意。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bèn)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把破房子住成了仙境,除了苏东坡也是没谁了。

元丰五年(1082年)一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家里没有给苏东坡留门。可怜的苏东坡只能在门外熬了一夜。

夜色中他望着山下的江水,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苏东坡将身心寄托在了一叶扁舟之上,就此远离了人间的喧嚣。

他是远离了喧嚣,却把太守吓坏了。

因为第二天就有谣言传到了太守那里,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逃走了。太守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辖境(本州安置)。他立刻跑去苏东坡的家里,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

文章图片4

4.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五年(1082),已经是第三个春天了。苏东坡也有了心情与朋友们一起出门游玩。

这次的出门遇到了一场雨。

朋友们慌忙躲避,而他却不紧不慢地在雨中漫步。并留下了这篇名作。

一蓑烟雨任平生,说的是豁达。无论遭遇怎样的风雨,内心总是清平坦荡,无所畏惧。

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一番新的境界。一片宁静的心田之中,无论风雨还是晴天,都会是好天气。

文章图片5

5.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人算过,苏东坡这个黄州团练副使,每月的俸禄全算下来大约1000多文,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元钱。比当时的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却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老朋友马正卿实在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荒废的旧营地。苏东坡才得以开垦耕种。

这片地位于黄州溪山的东坡,所以他就自号“东坡居士”,意思是在东坡种地的农夫。

我们熟悉的,那个乐天达人苏东坡也就此诞生。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一片大雪中,苏东坡在东坡之上建成“雪堂”,题为“东坡雪堂”。自此他就经常往返东坡雪堂与临皋亭之间。

而这短短几里地的泥路,在苏东坡看来也是充满了奇妙:

不要看这道路泥泞不平,但我还是喜欢拐杖敲地的声音呢。

文章图片6

6.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quán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qī)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元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

快哉就是说痛快啊。能把亭子叫做“快哉”亭,就说明苏东坡已经开始走出了困境的阴郁,开始乐观地看待生活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说的岂不就是环境如何,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心情吗?

快哉此风,是出自宋玉《风赋》的一个典故,当时楚王觉得吹风吹得很痛快。宋玉就说这风是楚王的雄风,与庶人的雌风是不一样的。

文章图片7

7.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liǎo)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看起来诗意无比,其实这是苏东坡结束了黄州的生活,奉旨前往汝州(今天的河南汝州),赴任另一个团练副使的的途中而写下的。

在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因为没有了东坡那块土地的收获,这段旅程对于苏东坡来讲已经穷困非常。甚至不得不上表皇帝,说我不去汝州行不行,让我住在常州吧。

可就是在这样的间歇,估计也是吃不起什么贵的东西了,只得找点粗茶和时令蔬菜来吃。

但在苏东坡笔下,煎茶的白沫像是雪、乳一样,而这点蔬菜又像是立春赠送的春盘一样美,

吃的虽然可能不一定好,但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啊。

这句词是如此打动人,以至于后来作家林清玄自己选的散文集就叫做《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章图片8

8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年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牵连了很多朋友,王巩,也就是题目中的王定国也被牵连,被发配到了岭南的宾州(今天的广西宾阳县)。

很幸运的是,虽然被贬去边地,但王巩有个叫柔奴的歌姬却一直跟随着他,不离不弃。

被贬的几年中,居然是我写诗来你唱歌,一唱一和,不亦乐乎!

虽然身处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的岭南,王巩和柔奴反而精神焕发,好像还年轻了好几岁。

当他们苦尽甘来,奉旨回京的时候,在1085(元丰八年)也宴请了被赦召回的苏东坡。

好奇宝宝苏东坡赶忙问起他们在岭南的保养秘诀。而一旁侍奉的柔奴便轻巧地说出了这个千古名句: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有着相同经历的苏东坡怎么能不感触颇深。他大笔一挥,就此写下了又一名篇。

文章图片9

9.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yún)。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pín)。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钱勰(xié),也就是文中的钱穆父,也是苏轼的好朋友。

可能是气场相近,苏轼的朋友们也都是才华横溢,但人生也充满了各种颠沛流离。

钱勰也不例外,他也经常往返京城(汴梁)和外地为官。

当他在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的春天,赴瀛洲(今上海市崇明岛)上任的途中经过了杭州,又再次和苏轼(时任杭州知州,也就是市长)相会了。

这样算起来,离上次他们相见已有三年了。

于是歌罢酒残之时,谈着往来无定的人生。苏轼大笔一挥,又写下了篇传世的名句:

对着酒杯,大家都不必愁眉不展。人生本就像是一座旅店,我也是一样是个匆匆过客。

文章图片10

10.

撷(xié)菜

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子终年饱饫(),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乃作四句。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撷菜就是摘菜的意思。

苏东坡一生坎坷不断,晚年也还依然被发配到岭南的惠州(今天的广东惠州)。结果又要接着种地养活自己了。

他借了王参军的半亩地,开始过上当年在黄州时亲自躬耕的生活了。

地里的菜,刚拔出来是有土腥味的。可在苏东坡看来,这叫“味含土膏”,是在吃土中的精华啊。房中漏风,那我就是在吸风饮露。简直像是道家的真人一样。

西晋的大富豪何曾据说是“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每天吃饭花费万钱,他却觉得,好像没什么能吃的。

我们的苏东坡,吃着院子里面的野菜,却觉得自己和何曾一样富足。连鸡肉猪肉都不需要了。

所以我们这样一团锦簇的人生,可又还需要什么多余的东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