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谁?-物理学上的我

 新鲜杂谈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我是谁?

这是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对于“我”,我们似乎很了解,却又似乎什么都不了解。

那什么是我?我是谁?这些问题的不断审视,有助于我们对自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石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景色。

在汉字里,“我”字的本义是一种武器,有长柄和三齿的锋刃,但从甲骨文起就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

而“我”和“找”两个字是如此的相似,难免不让人想到它们之间是否有着特别的关系,也许吧,头顶一撇,难以找寻;心神贯通,求知真我。

我们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只要没有灰飞烟灭,就占据着空间、拥有着物质、获取着能量、交互着信息,并在时间轴上单向的演变。

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独占性是私有性的本源,这也是整个生物学、经济学等的根基。

体重70公斤的人体大约由7×10的27次方个原子组成,它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子。虽然人一辈子短短几十年,但构成人体的原子都有几十亿岁。在形成我们身体这个集合之前,它们见证了宇宙大爆炸,碳、氧一直到铁等元素在恒星中聚变产生,而比铁更重的元素在恒星最后的耀眼中快速生成。它们生于奇点,散于太空,聚于我身,这本身就是非常奇妙的事情。

而每个原子里面也是非常空旷的,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原子的话,那么原子核通常也就相当于一个摩天大楼,电子则大约只有棒球那么大。如果把人体放大到原子级别来看,就像星云一样,光年之外绚烂多彩,近看难寻虚无缥缈。

人体中包含65%氢、24%氧、10%碳,其余1%包括磷、氮、铜、铁等。这些原子都不是独立存在,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分子。整个人体通过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的链接聚合在一起,使得我们身体保持稳定。

水是构成人体最多的物质,成人含水量占体重的65%,而两个月的婴儿则为91%。人体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别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85%、肌肉76%、骨骼22%。为什么含水量这么大,却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一掐就能出水?原来同样是水,但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碳碳键的接龙属性,为原子间的结合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以至于其衍生物(有机物)与其他所有的化合物分庭抗礼(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的复杂度提升,特别是在生物学上的演化,使得自然界最大的、最复杂的分子就存在于我们身体中。正常人体细胞核里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个都是一个很长的DNA分子。染色体1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包含大约100亿个原子。

人工制造的聚合物有很多,比如塑料、橡胶等,但它们都是小单元的重复,在信息层面来看,就是简单的复制,没有灵魂和美感。

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不断对物质、能量进行交换。人体内的水五到十八天就要更新一次;红血球、白血球每十天更换一次;胰脏、胃黏膜上层细胞每隔两三天几乎要全部更新一次;脑中的蛋白质不到一个月就更新一次;肝脏的细胞每16天要全部更新一次;毛发、指甲六个月换新一次。

那身体里面的所有物质都更新以后,我还是我吗?更新出去的物质和我又是什么关系?

我们由物质构成,又通过物质构成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利用声、光、电、化学等信号了解世界和自身,我们用物质构成的大脑进行对物质本源的思考,这是否会构成一个诡异的循环?就像一个笑话:大脑是最重要的器官,这个结论是大脑告诉你的。

我是谁?

我是高1.75米,重70KG,体温36.8摄氏度,由7×10的27次方个原子通过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组合体。

这个组合体很脆弱,对温度、辐射、重力区间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但令人惊奇的是,组合体的头脑能够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在大脑中对世界进行全新构建。

这个组合体在稳定保持35年以后,开始从最基本的物理层面思考:

我是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